APP下载

幼儿区域体育活动方案优化策略研究

2014-04-07袁晓静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幼儿

刘 玮,袁晓静,杨 威

(1.河北体育学院,石家庄 050041;2.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石家庄 050091)

如今,众多幼儿园依托具体环境开展区域体育活动,该类活动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并考虑教育目标和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在活动室划分出一些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等,投放相关的活动材料,制定相应的活动规则,让幼儿通过自由选择区域,与同伴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学习和发展[1]。从具体实施情况看,各种方案推动了幼儿体育活动能力的发展,成效显著。但是由于对活动的设计模式、环境布置、材料设置、具体辅导等缺乏科学研究,导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立足于此,对幼儿区域体育活动方案进行优化研究,力求有效提高教师的设计、组织和评价机制,提高活动区的教育质量,使活动内容更具拓展性与可行性,进一步推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1 幼儿区域体育活动方案的设计原则

1.1 综合性

综合性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区域体育活动设计要以全面发展幼儿身体素质为前提,在具体活动中提高幼儿力量、速度、敏捷性、协调性、柔韧性、耐力等综合能力,加强幼儿走、跑、跳、投掷、攀爬等运动技能。二是指幼儿园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全面科学地对活动场地进行总体布局,有效整合环境资源,合理规划,对户外区域和室内空间进行精心布局,更好地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有效地推动体育活动的开展。

1.2 拓展性

幼儿园区域体育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活动的设计方案应是不断调整和变化的。设计者应根据时令环境的变化、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动作发展状况作适时地调整,以期符合幼儿的内在活动动机,促进幼儿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设计者可进一步拓展活动区域的主题,增加区域活动的难度,添置更换活动器械,积极鼓励幼儿探索创新,使区域体育活动的方式更趋灵活多样。

2 幼儿区域体育活动方案优化研究

2.1 因地制宜构建区域体育活动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建构区域体育活动环境,应该充分考虑幼儿园自身的场地特点,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综合利用各种场地类型,结合塑胶场地、水泥场地、花园、假山、草地、池塘、攀岩墙等具体环境,积极创设各具特色的活动环境,彰显其属类齐全、搭配科学、季节鲜明等特征。场地类型划分具有不同的标准,按照区域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跑跳区、攀爬区、投掷区、平衡区等;按照场地器材的不同可以分为轮胎区、球区、车区、沙区、嬉水区等。应该在区域设置上安放不同活动量的器械以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不同功能区的综合使用可兼顾幼儿的上下肢运动锻炼,既可发展具体的基本动作,也能满足身体综合素质的发展需求。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不同区域应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进行针对性调整,以适应季节、天气等自然环境因素,不断满足幼儿的各种现实需要。具体调整须以安全性、可操作性为前提。在区域活动创设中使用不同的符号标记给幼儿以引领提示,还可以运用孩子们喜欢的卡通标记,使幼儿在游戏中按规则有序进行,省略指导者过多的语言提示,增加孩子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器械的功效。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指出的,“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2.2 科学选择区域体育活动器材

区域体育活动的环境和器材,是依据幼儿体育活动能力的年龄目标、阶段目标和当前的发展需要创设的。“在游戏中,游戏材料的收集与运用能够在幼儿主体意识觉醒的同时,发展其独立性、自制力、专注性、良好的秩序观念和合作精神,发挥促使幼儿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发展的作用。”[2]可见,合理开发投放区域体育活动器材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就当前情况来看,可选器材种类稀少、玩法一成不变、器材投放杂乱无序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打击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制约了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区域不同的训练目标和特性,首先保证活动器械种类多样、数量充足,满足幼儿各种形式器材选择和交换的需要;同时,在器材开发和投放中,要综合考虑幼儿年龄、性别、能力、兴趣爱好等各种差异,结合实际情况,尽力满足不同幼儿的实际需求,以保证幼儿个体在不同程度、不同水平上的全面发展,而且为了保证幼儿自由选择、自由交往、自主创造的活动目标,区域体育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必须是简洁、有趣、有层次的,最好使用多种简洁明了的标志展示区域活动的流程。如果幼儿园场地受限,可以利用大型运动器械的不同部位,组合成具有不同锻炼价值的区域,为幼儿营造一个适宜的活动环境和锻炼空间。实践表明,大型器械中的滑梯可以训练幼儿的攀爬和平衡能力,秋千可以训练幼儿自身的协调能力,攀登架、攀网、攀援墙可以训练幼儿的抓举能力,爬桶、爬洞、鱼形架可以训练幼儿的钻爬能力,蹦蹦床可以训练幼儿的弹跳和平衡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对于器械不同部位的合理搭配组合,训练幼儿的身体平衡功能和运动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专注力。投放的体育活动器材要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要充分考虑到主、副器材的搭配。如跳跃区内的羊角球、轮胎、跳绳是主要器材,辅助材料可以设定为沙包、气球、哑铃、铁环等材料。科学合理的主副器材搭配,无疑有助于丰富幼儿自主运动中的选择余地与自由组合空间,增强区域体育活动对于幼儿的吸引力。

2.3 分层次有步骤地实施区域体育活动

某些幼儿园在开展区域体育活动时缺乏组织性和条理性,盲目地让幼儿自主选择区域进行活动,结果导致整个活动流程缺乏目的性,幼儿被不同的运动区域和器械所吸引,浅尝辄止,不能有效集中注意力,没有达到活动设置的初衷。设计者应注重把导入活动作为区域活动的首要环节,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年龄阶段幼儿注重形象思维的特点,根据体育活动目标和内容,选择生动的故事、儿歌或者情景表演等方式进行导入,如用“开火车”等游戏来训练排队走步。这样的导入活动具有凝聚指向作用、激发深化作用、铺垫拓展作用,可以使幼儿对活动内容产生良好的印象,对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管理者还应结合幼儿园的场地设施和幼儿班级、人数、兴趣等实际情况,找到一种可以辅助幼儿科学选择的活动模式,以提高活动的效果。区域体育活动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班级轮换活动式、年级同龄活动式和混龄活动式,这三种模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叉使用,具体应由幼儿园的场地、班级、人数等因素来综合决定,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有步骤地展开。实践表明,在不同实施阶段采用不同组合操作模式是颇受欢迎的。班级轮换活动式适合于区域活动的初始时期,待其熟悉区域环境,形成区域运动常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年级同龄活动式。经历一段时间的年级同龄活动式之后,便可积极开展混龄共同活动式。

2.4 科学适当地介入指导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有些教师常常以成年人的视角,凭主观臆断对幼儿的学习和游戏活动加以干涉,不时中断幼儿的自主活动,妄图将幼儿的自主活动引向事先预设好的轨道,这样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挫伤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并非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幼儿自主构建认知模式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实际意愿,为其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让他们自主选择游戏器械和游戏方式,获得成功愉悦的体验,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如何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尽量不用过多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说教,而是借助相同的活动材料,与幼儿从事同样的活动,无形当中起到示范与榜样的作用,引导幼儿主动模仿教师的行为。教师还可以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参与幼儿活动,通过角色互动,合理引导活动的顺利开展。当儿童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来引导幼儿思考,让其自主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活动材料来影响和规范幼儿的各种活动,通过隐含的方式完成原本计划当中的教育意图。

另外,幼儿园中的一些教师误解了区域体育活动的特质,认为只要为幼儿提供开展区域体育活动的环境和器械即可,其他的则可以放手不管,完全不顾幼儿自主活动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是在理解与操作上的另一个极端,彻底忽略了幼儿的知识建构过程,对幼儿个体特质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是不负责任的,这应该引起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2.5 重视活动结束后的讲评环节

讲评是区域体育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活动预设目标是否达成,材料的投放是否合理,幼儿的参与是否积极,都会在此环节得到总结和体现。但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这一环节或者被省略,或者只由教师给予一些简单笼统的评价,造成及时反馈的缺失。

教师应该在活动结束后进行一系列的数据整理和日常记录,通过档案、录像、照片等综合手段,对幼儿的各种表现进行客观、真实的记录,比如幼儿进区频率、与材料互动情况、幼儿混龄活动表现和活动情绪等,这些数据将成为讲评环节的重要依据,为今后调整幼儿活动积累信息。具体的评价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5.1 幼儿的自我评价

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进行积极的自我表达,将自己的活动与感受讲给大家听,与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开心与喜悦,一起承担困难与烦恼。这样的情感表达与内心互动有助于幼儿现有经验的累积与转化,同时,对于幼儿自信心、社会责任心、集体组织观念等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2.5.2 幼儿间的相互评价

“激励性评价是一种激发幼儿内在需要和动机,鼓励幼儿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的价值判断活动。在常规教育中,同伴间相互激励的评价实效性较强,他们根据具体情景,在真实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同伴间以友爱的情感、真诚的语言进行准确而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这极大地调动了幼儿遵守规则的积极性。”[3]教师应该鼓励幼儿积极表达小伙伴的优点,在评价中欣赏他人、自我反思,从中培养互相尊重、相互学习的良好品质。

2.5.3 教师的评价

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个性差异以及兴趣爱好都不同,教师要依此对幼儿的活动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幼儿,针对幼儿遵纪守规、互动合作、自主创新等行为给予全面测评。教师应该毫不吝啬地表扬鼓励,对幼儿行为中细微的积极因素加以肯定。与此同时,对于不好的行为也不能一味姑息,应该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寻求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积极鼓励幼儿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做法。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幼儿的活动状况做记录和建立档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教师在对区域活动进行讲评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地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从多个角度对幼儿进行评价。可能某些幼儿活动的效果难以满足预期,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幼儿个体的实际活动表现,客观、详细地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综合因素,为后续的具体评价环节提供足够的线索与依据。

2.6 创设有利于幼儿双性化发展的教育环境

幼儿活动中女孩侧重于节奏轻快、强度较小的运动形式,而男孩侧重于速度较快、强度较大的活动。在设计区域体育活动方案时,幼儿园的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幼儿的性别差异,学前期是幼儿性别认知形成的重要时期,“性别差异即男女幼儿由于自身生理上的差异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影响下而表现出的不同的认知反应、个性和行为特征,表现为两性间的生理差异、认知差异和个性社会性差异。”[4]设计者应抛弃固有的教育观念,在尊重两性差异存在的前提下,创设有利于幼儿双性化发展的教育环境。幼儿园期女孩多表现为温顺、细腻、胆小、寻求保护,男孩多表现为调皮、勇敢、富于冒险、独立性强等特点,我们在设计体育活动时在两性差异中寻找一种张力的平衡,通过预设活动方案,引导幼儿尝试各种活动,提倡双性化教育模式,找到既可以兼顾男孩又可以兼顾女孩的有效的运动形式,缩小性别差异,使他们从各自身上学到对方的优点,促进其全面发展。

3 结语

幼儿区域体育活动方案的设计是多元化的,优化应本着发展幼儿个性、全面满足幼儿各种需求的原则,促使幼儿形成对未知事物积极主动探索的态度,有效提高幼儿探究、交往、动手的能力,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的能力,“通过合作游戏,幼儿彼此共同解决分工、配合、协调等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这不仅提高了他们面对困难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发展了幼儿与同伴的互动水平,为其社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5]教师应细致观察,注重幼儿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适当介入指导,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和指导者,促进幼儿区域体育活动科学有序地开展,建构更为有效、可持续发展的课程理念,设置成功的课程模式,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幼儿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更全面更协调地发展[6]。

[1]秦元东.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关系的形态分析与演变趋势——兼论我国幼儿园课程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7):7-8.

[2]葛春晖.试论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J].学周刊,2011(10):10-12.

[3]吴海云.有效利用幼儿同伴间教育资源的策略[J].学前课程研究,2008(10):20-23.

[4]段淑君.幼儿游戏情境中性别差异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5]李丽.5—6 岁幼儿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行为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6]袁金花.南京市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6-29.

猜你喜欢

幼儿园区域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分割区域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