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2014-04-07罗卓美
罗卓美
(广东省湛江坡头区南调街中心小学,广东湛江524057)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罗卓美
(广东省湛江坡头区南调街中心小学,广东湛江524057)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创设情境
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提出“信息技术要与其他学科教学高度融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改革”。这一要求既明确指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具体目标,又揭示了它的深刻内涵。也就是要求要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怎样才能激将信息技术科学恰当地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呢?
一、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注重运用多媒体,通过图文、动画、色彩及音响等绝对优势,创设了多媒体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很大程度上改变以往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的状况,课堂也因此活起来了,学生也乐学了。
《可爱的西沙群岛》一课是一篇介绍我国最南端景色的课文,有海滩、海底、海岛许多美丽的地方。如何融趣味性、生动性为一体进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课堂上,我借助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蔚蓝如翠、波翻浪涌的海水,形态各异、畅游多姿的鱼儿,体态庞大的海龟……学生们置身于西沙群岛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信息技术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岛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的景色,怎能不使他们兴奋?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又怎会不乐于去学习呢?
《长征》是首其实磅礴、脍炙人口的诗。毛主席仅用56个字边把举世闻名的长征的壮丽场面再现在人们的面前。在教学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耳闻目睹红军长征的悲壮场面,亲临其境受感染,在课前,我运用多媒体先播放《长征》这首歌,并伴以图像,让学生亲临长征,气氛浓烈,就像当年的小战士一样深受感染,使学生突破时空的约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趣去学习,学生怎会不乐于去学习呢?
《迷人的张家界》是一篇从多方面生动具体地描写了张家界迷人的自然风光的文章。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张家界风光的多媒体录像。然后提问:“在片中你看到了哪些美景呢?”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纷纷把手举起来,这个说“我看到了美丽的黄狮寨”,那个说“我看到了造型奇特的神鞭岩”……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直观形象地引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入景,入情地领悟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突破难点,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必须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会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然而学生感触不深,还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而多媒体能活化内容情境,化抽象为形象,化隐性为直观,化情景为动态,变难为易,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黄继光》一课,8~11自然段写的是黄继光牺牲时的情景,这部分也是全文的重点段落,在教学时,我根据当时特殊的情况和环境,利用多媒体将《黄继光》中的“黄继光爬向火力点”至“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这个片段反复播放给学生观看,同时让学生读课文体会黄继光为战斗胜利而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亲眼目睹般的深切感受,而且对课文也有了深刻的感受,教学中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为了让学生体验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我运用课件展示:“桥上只有十三根碗口粗的铁链,桥的对面是敌人疯狂的扫射,稍不注意就会掉下去,红军战士是在桥上没有任何东西的情况下夺取最后的胜利的。”这一片段让学生认真观看,再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经历一次战火的洗礼,发自内心体会到幸福的来之不易。也使学生借助画面理解了“飞、夺”这两个字的含义,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
教学《鸟的天堂》一课,其中有一段描写榕树叶子的句子:“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力在颤动。”“颤动”一词是这句话的难点。在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树叶在微风中轻轻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我适时点拨,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颤动”一词,难点在不经意中就已经突破。
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丰富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结合教材内容,凭借形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知识的王国,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发展创造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教学《白杨》一课,在教到“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一句时,我运用多媒体展示风沙对白杨的袭击,学生很快从雨雪、洪水、干旱的袭击体会出白杨树的精神。多媒体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学生意犹未尽,还会继续想象白杨是如何面对雨雪、洪水、干旱的侵袭。这样,既使学生加深了对白杨品格的理解,又达到了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在讲地球的“美”和“小”时,课文把地球比作一叶扁舟。许多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会把地球比喻作一叶扁舟呢?“扁舟”更巧妙的寓意何在?对学生的一连串发问,我没有很快给出答案,我借助多媒体播放了地球在茫茫宇宙中邀游的投影后,通过及时点拨,加上学生丰富的想象,学生很快就体会到了其巧妙的意图,有的说:“地球像一叶小舟行驶在茫茫宇宙中,而这叶舟载着60多亿人,人类的安全系于这叶小舟,如果人类在这‘生命之舟’上任意破坏,后果则不堪设想,地球这个生命之舟将不复存在,而人类就更无处容身了。”有的说:“从‘扁舟’这个词中,我们不难看出地球的‘飘摇不定’,从中体会出了地球的容易破碎。因而我们更应该精心地保护地球,才是这个比喻的精妙之处。”能让学生深刻领悟这个词语,无疑为课文中心的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看月食》一课,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大玉盘”“像小船”“像镰刀”“像眉毛”“像细钩”“像面锣”等典型形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叙述课文中未能出来的形状。学生思维活跃了,纷纷举手说像香蕉、像小桥、像象牙、像咬一口的月饼等。又通过用多媒体技术,在课件中制作出三球运动的模拟动画:当地球转到了太阳与月球中间,挡住了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这不仅让学生理解月食的成因,还从中激发其探索宇宙奥秘的浓厚兴趣,他们从月食谈到了日全食、慧星、飞碟、外星人……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了发展,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犹如一池活水,给学生提供了集文字、声音、图像、情景于一体的新课本,如果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语文课堂教学,使其达到最佳结合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会灵活而精彩,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小学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编辑∕高伟
罗卓美(1968-),女,广东廉江人,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