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县冯家山灌区灌溉管理模式探析
2014-04-07郭安平
郭安平
(凤翔县冯家山灌区灌溉管理处 陕西 凤翔 721400)
1 凤翔县冯家山灌区工程设施现状
凤翔县冯家山灌区西起长青,东至虢王和横水,共辖陈村、小海子、槐原、洞口、何家五处抽水灌区,涉及长青、陈村、南指挥、虢王、横水、彪角等六个镇60个行政村。灌区作物以小麦、玉米、油菜、辣椒、苹果为主,作物复种指数平均140%,平均小麦单产 430kg、玉米 450kg、油菜 305kg,是全县主要粮食生产基地。
凤翔县冯家山灌区设施灌溉面积16.69万亩,冯家山抽水灌区自1974年12月开工建设,于1976年9月至1981年5月陆续建成投运,共辖洞口、槐塬、陈村三个灌溉管理站,5处10座抽水站和部分自流灌区,2座35kV变电站,共有水泵29台、电机29台,总装机5012kW;变压器16台,容量11190kVA,各种变配电设备94面,高压输电线路41.615km。
灌区通过近年来挖潜配套、方田建设和节水改造,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56万亩。灌区共规划渠道2439条1114km,建成渠道1572条863.5km。
2 冯家山灌区灌溉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凤翔县冯家山灌区自建成以来,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社会安全、促进农业生产、确保灌区农民群众增产增收及保护区域水土资源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冯家山灌区多年运行,由于灌区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灌区灌溉管理体制和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近年来,冯家山灌区在设施运行和管理中,灌区管理单位人员队伍匮乏,管理水平低下;有效灌溉面积逐年萎缩,水利工程设施不能正常发挥效益;灌区工程建设投入资金不足,工程设施缺乏正常的维修养护,老化破损损坏严重。在今后,随着灌区经济社会条件不断发生变化,冯家山灌区灌溉管理将面临很大挑战。
纠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制约因素:
2.1 灌区运行管理人员极度匮乏,队伍整体素质下滑,致使管理水平低下
近十多年来,由于国家不再实行计划分配,冯家山灌区管理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逐年减少。同时由于财政缩减了灌区管理单位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致使灌区管理单位管理人员经费紧张,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和脱产学习无法正常开展,灌区灌溉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没有更新,没能掌握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的运用,致使管理水平低下。
2.2 灌区灌溉面积逐年萎缩,水利工程设施没能正常发挥效益
近年来,灌区虽在“三修两清一绿化”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投入不足,没能彻底清修灌区工程设施,真正需要整修、维护、大修、新修的水利工程设施却依然没能实现清修。灌区许多地方群众想灌溉,却由于灌区渠道毁坏、机电设备不配套、渠系建筑物破损而无法实现,致使灌区工程设施人为损坏严重、有效灌溉面积逐年萎缩。
灌区灌溉方式落后,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没能推广应用。冯家山灌区灌溉方式仍为大水漫灌,连最简单的畦灌、沟灌都做不到,导致灌区水利工程设施效益低下、群众灌溉积极性不高。
2.3 灌区工程建设投入不足,设施不配套,且配套程度差,灌溉效率低,灌溉效益不明显
据调查,冯家山灌区由于工程设施管理、运行、改造资金投入不足,各类设施普遍存在着先天不足、工程老化、设备陈旧、配套不齐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干支渠险工险段多,防渗衬砌率低,尤其是灌区中下游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建筑物老化破损,加之田间工程配套标准较低,设施不全,部分斗分渠未衬砌,渠道渗漏损失较大,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3左右,灌溉效益低,管理单位收益甚微。
2.4 灌区灌溉管理体制不顺,灌区群众灌溉积极性不高
由于灌区基层灌溉管理组织人员匮乏、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灌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灌区基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随着农村逐步减免、取消农业税并实行农业补贴,基层灌溉管理组织缺失,灌区镇村管理人员不规范,导致群众灌溉水费负担增加,挫伤了群众灌溉热情。灌区群众仍然停留在只浇救命水,不浇增产水阶段,灌溉积极性不高。
3 解决灌区灌溉管理对策分析
为了实现冯家山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促使灌区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实现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灌区水利工程设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抓好以下几方面是关键:
3.1 抓好灌区运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1)可依托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技术培训。利用高校优秀教师和有关的教学资源,对新参加工作的单位青年职工和优秀职工,从水利工程灌溉管理、机电设备运行、工程测量和工程概预算、自动化控制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装备等方面进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青年职工的业务素质。确保灌区各项节水灌溉技术能积极引进、推广,对所有用水户能指导培训,开展规划、设计、施工等技术服务,确保灌区灌溉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2)举办水利知识讲座、集中培训更新在职人员业务知识。通过举办“水利论坛”各种讲座来促进水利科技知识交流。邀请高校或省水利厅专家教授就传统水利和现代水利的发展、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等方面释读水利改革发展前沿命题,进一步开拓水利干部职工的理论视野。
(3)创新工作方法汇聚人才。认真执行国家“振兴计划”,把水利专业人员招录作为人才引进的大事来抓,坚持标准,注重专业化,使水利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逐步形成。充实灌区人才队伍,逐步改变灌区管理单位没有水利行业本科毕业生的现象。
3.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灌区工程设施建设顺利开展
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水利改革发展文件精神,建立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用足用好可用财力的2%~4%,用足用好中央、省有关政策,确保对灌区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确保灌区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同时可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的灌区水利工程建设投入机制,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方式。由于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吸纳民间资本投入,故也是改变灌区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一种方式。
3.3 搞活灌区管理单位内部管理,建立职能明确,责、权、利明晰的灌区内部管理机制
为了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加强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运行和维护,促进灌区正常运行和发挥效益,灌区管理单位可以进一步挖掘单位内部潜力,增强灌区服务功能。可在内部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职能、职责、职权,在科学定岗的基础上,实行全员聘约化管理,改革现行的分配制度。并引导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切实为灌区搞好服务。灌区管理单位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搞好各自灌区机电设备调配和渠系水工程修复改造,提高机电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降低能源单耗,使设备和渠系水工程的更新与维修步入良性循环,及时满足灌区群众小流量及不同时段灌溉用水需求。
可试行干部职工承包干、支、斗渠,把工程管护、运行和灌溉收入情况与职工收入挂钩,逐步做到供水到协会、开票到协会、收费到协会,减少灌溉收费中的环节,在单位内部逐步建立责、权、利明晰,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内部管理机制。
3.4 组建灌区用水协会组织,促使灌区管理单位和灌区经济共同发展
灌区管理单位和职工及用水农户应彻底改变传统思想观念,将过去主要依赖政府发动搞灌溉的模式改变为完全由用水户及他们自己的代表—灌区用水者协会自主管理供水的模式,协调理顺协会和用水户之间关系,为用水者协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把用水者协会组建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把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和水费征收有机结合,从而增强农民用水户的主人翁意识,逐步改善供用水环境,真正在各灌区实现参与式灌溉管理。
灌区管理单位和各镇水务站可以结合各自灌区和镇实际情况,广泛宣传、积极动员组织灌区群众,按照自愿、公开、民主的原则,严格组建程序,使灌区工程设施“三修两清一绿化”和管理机制改革相结合,按照“办公场所标准化、协会组织合法化、制度建设规范化、运行维护经常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的要求,组建灌区用水者协会组织。在灌区实现民主管理,所有用水者全过程参与灌区管理,增加灌区管理的民主化、社会化和透明度,建立灌区管理单位与灌区群众互惠互利的共赢机制,促进灌区管理单位和灌区社会经济共同发展。
4 结语
总之,搞好冯家山灌区灌溉管理,积极引进人才,抓好灌区青年职工参加各种类型的学习技术培训,培养灌区复合型管理人才;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灌区工程设施更新改造投资稳定增加,完善配套工程设施和泵站机电设备;组建灌区用水协会组织,实现灌区用水者协会参与式管理;搞活灌区管理单位内部管理,建立职能明确,责、权、利明晰的灌区内部管理机制,为灌区群众提供多功能供水服务是关键,也是灌区灌溉面积逐步扩大,供水量逐年增加,单位收入逐渐提高,职工福利越来越好和冯家山灌区灌溉管理步入良性运行轨道的关键。陕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