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宁强县实施熊家沟小流域2012年度“丹治”工程建设的经验与建议
2014-04-07王慧琴夏元波
王慧琴 夏元波
(宁强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陕西 宁强 724400)
1 流域概况
熊家沟小流域位于宁强县城东北部,距县城约7km,属陕西省“丹治”二期工程宁强县三岔河项目区,涉及两个镇8个村,总人口9859人,其中农业人口9650人,农业劳动力5524人。流域内农业人均产粮376kg,人均占有耕地0.13hm2,人均基本农田0.06hm2,农民人均纯收入3585元。流域土地总面积36.52km2,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46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1.5%,年土壤侵蚀总量11.09 万 t,土壤侵蚀模数 3037t/km2·a ,属中度流失区。2012年8月,陕西省发改委对熊家沟小流域实施方案进行了批复,核定工程建设规模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46km2,工程概算总投资984万元,工程实施期为2年。
省市发改、水利部门下达熊家沟流域2012年度“丹治”工程建设任务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00km2,其中综合治理面积4.85km2,生态修复面积 12.15km2;下达计划总投资为61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94万元。
2 工程建设情况
熊家沟小流域2012年“丹治”工程自2013年1月相继开工建设以来,通过充分调动流域内广大干部、群众的治理积极性,发扬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水保精神,采取有效的施工形式和强有力的施工管理措施,经连续数月治理,截至2013年7月25日全面完成各项治理任务。2012年度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00km2,占上级下达治理任务的100%,各项治理措施分别为:①综合治理面积4.85km2,包括坡改粮梯 33.56hm2,蓄水池3口,灌排沟渠2.30km,沉砂池12个,田间道路2.31km,水土保持林451.63hm2,新修河堤0.706km。②生态修复12.15km2,包括疏林补植25.10万株,封禁牌3个,网围栏1.60km,省柴灶57个,沼气池30座,落实管护人员16人。该项目共完成土石方总量为21.55万m3,累计投工10.66万工日,完成总投资618.42万元,在已完成的总投资中:中央投资494.03万元,省级配套投资36万元,群众投劳折资88.39万元。
各项工程均按上级下达的年度建设计划完成,工程布局合理,工程建设质量较高,内业资料完整详实,组织领导到位、工程管理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做到了专款专用,水保示范园区初具规模、示范效果好,治理效益明显。
3 主要经验和做法
3.1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建设责任
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丹治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暨水保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水利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发改、财政、林业、国土等各部门各司其责,将熊家沟小流域年度治理任务作为全年的重点考核目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制,切实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配合部门协同抓的齐抓共管局面,为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
3.2 规范项目管理,健全建管机制
在项目建设中,严格按照“丹治”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全面推行了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公示制、资金报账制等相关制度,规范项目管理,健全建管机制。①组建了项目法人,明确县水保站为项目法人,具体负责“丹治”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落实了项目责任主体。②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委托镇政府及村委会代建等多种施工组织形式,签订施工合同,明确建管职责,按合同进行管理。对投资额度较大的工程措施,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企业,水土保持林草和生态修复工程主要由专业施工队与项目所在的镇、村负责组织实施,造林所需苗木由县采购中心授权县水保站采取邀请招标方式进行采购。③实行监理制,对隐蔽工程及比较重要或技术难度较大的工程进行了旁站监理。在施工过程中,县水保站技术人员、监理人员始终跟班作业,做到严把“三关”。首先是严把材料检测关。加强对施工材料、经果林苗木质量标准的控制,经检测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有效杜绝劣质材料进入工地。其次是严把质量监督关。建立健全了“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单位人员常驻工地,严格按设计、合同、规范、标准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监理人员跟班作业,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上严把质量关。最后是严把检查验收关。对关键工序及隐蔽工程完工时,必须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部门联合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对验收不合格的,由监理向施工单位发出书面整改通知书,限期完成整改,确保工程质量全面达标。④实行公示制度。工程建设前后在项目所在村组进行公示,建设前将项目的工程规模、责任单位及责任人、投资、工期进行公示,工程完工后,将治理数量、完成资金、管护责任等情况进行公示,充分调动项目区群众参与工程建设与监督,增加工程建设的透明度。⑤实行资金报账制。在资金管理上,实行专户储存、专人专账、专款专用、资金报账制度。施工单位负责工程质量、数量报审,监理认证签字后,项目法人负责审核,审核合格后进行报账。严格按照工程进度拨付资金,竣工验收决算后预留质量保证金,履行合同后结清工程款。财务人员做到拨付资金手续齐备,单据规范,日清月结,账目清楚,凭证真实,杜绝了挤占、截留、挪用工程资金现象的发生。
3.3 贯彻省上水土保持示范园区建设会议精神,开展水土保持产业示范园区建设
为了创建省级水土保持产业示范园,采取以熊家沟流域“丹治”工程项目建设为依托,结合当地产业发展优势,委托了两家具有水保方案乙级资质的公司联合编制了《肖家坝水土保持产业(茶叶)示范园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了项目设计方案,按照1年打基础、2年配套完善的建设计划,开展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水土保持产业(茶叶)示范园区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协调下,按照“项目整合,部门实施,用途不变,各司其职”的原则,一年来先后整合了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资金共800多万元进行集中实施,加大了投资力度,推动了熊家沟流域肖家坝水土保持产业示范园区建设。
肖家坝水土保持产业(茶叶)示范园总面积1km2,该示范园以水土保持科技示范为核心,以“水保生态,产业(茶)示范,综合治理,协调发展”为主线,通过实施坡面水土整治、水保生态园林、沟道防护整治、节水灌溉等项目,逐步建立了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力争创建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土保持产业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和循环经济示范及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水土保持产业(茶)示范园。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吸引了三家茶叶企业参与水保示范园区治理,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建设水土保持产业(茶叶)示范园,发展高效示范农业,带动休闲旅游,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既解决了示范园建设用地及企业发展问题,又可以发展壮大茶叶产业,以茶叶产业推动和巩固治理成果,解决企业增产、增效及当地群众就业、增收问题。
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宁强县在熊家沟流域2012年度“丹治”工程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项目管理比较规范,成效显著,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治理思路上没能完全突破传统水保观念,存在重工程治理、轻生物治理的思想倾向,缺乏现代水保理念;②水保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存在水保特色不够突出、水保示范功能作用不够明显、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③部分群众水保意识有待提高,土地流转存在一定难度,造成部分工程未能集中连片实施,不利发挥规模效益;④上级下达治理投资计划迟缓,项目采取的公开招投标程序复杂、繁琐、耗时太长,影响工程建设进度。⑤造林工程存在管理措施不到位现象,部分地块的苗木栽植后,由于缺乏有效管护,导致成活率偏低。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①转变治理观念,坚持“生态优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思路,进一步加大林草措施治理力度,充分发挥林草措施的生态治理效果。②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县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园区已建工程设施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宁强县肖家坝水土保持产业(茶)示范园实施方案》,增添新的水保科技示范元素,丰富水保治理示范措施,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突出“水保生态、产业(茶)示范”特色,发挥示范园的示范、科普、宣传、教育、观光等多重功能和作用。③加大政府对土地流转的政策引导和综合服务力度,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引导扶持企业、农民群众采取土地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进行开发治理,规模化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使企业、农民群众在水保生态建设中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有效推动水保生态建设的规模化治理及综合效益的发挥,真正实现治理一处水土、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④建议上级部门尽早下达建设计划及资金,督促县级水保部门抓早动快,及时完成施工前期工作,争取工程项目在冬季有利时机开工建设,确保按期完工验收。同时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在审批小流域实施方案文件时,明确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范围及采用招投标方式,简化招投标程序,既可以节省前期工作费用、减少建设成本,缩短招投标时间,又可以招到有水保工程施工经验和业绩的施工单位,便于施工管理和提高工程质量,有利于项目建设任务的完成及投资效益的最大化。⑤加强造林工程管理,转变过去重造轻管为造管并重,确保其长期发挥应有效益。通过招标方式实行专业队承包造林的施工组织形式,明确造林面积、施工时限、质量标准和资金兑现方式,实行整地、苗木、运输、栽植、管护、成活验收一条龙合同管理,工程质量直接与项目资金挂钩,环环验收,分期付款,不但要确保成活率,还要达到工程的各项设计指标。造林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及时移交受益的村、组、农户,落实管护责任,做到管护措施到位、管护人员到位、管护经费到位、管护责任到位,切实巩固造林成果,确保栽得上、留得住、能成林、有效益。陕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