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都江堰平原灌区旱片区用水问题的非工程措施

2014-04-07

四川水力发电 2014年2期
关键词:栽秧支渠尾水

蓝 青

(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四川 都江堰 611830)

1 概 述

都江堰平原灌区灌溉面积达600余万亩,具有水量丰沛、灌排方便、旱涝保收的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其中的近300万亩老灌区,自古以来就有“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誉称。按道理来说农田水利学中所称的“旱片”在这里应该是不存在的。但是,在历年的水稻泡田栽秧阶段,仍然存在水量供不应求的矛盾,致使部分离水源较远的局部区域面积几乎每年在集中用水时节都要闹几天“水荒”。若遇灌区和流域发生同时干旱,水稻适时移栽就将受到严重威胁,或造成已泡田栽秧的田块倒旱、死苗。但在泡田用水高峰之后,一般不再出现水量不足的问题。笔者将这部分局部区域面积称为“都江堰平原灌区的旱片”。此类旱片面积的大小,受水文气象条件影响,随年际间气候条件和岷江来水大小而变化。一般年份,约占总水稻面积的12%左右。旱片的面积比例大,用水矛盾多,易发水事纠纷,各级领导对这些地方的用水状况也极为关注。因而,解决好旱片用水,使之不违农时泡田栽秧,实现均衡受益,既对促进灌区农业全面增产有积极的作用,也有利于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和发展农村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业已成为灌区用水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笔者以下仅就解决旱片用水问题的非工程措施进行论述。

2 旱片形成的因素

导致形成旱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用水集中,水量供不应求的矛盾在局部区域面积上的集中反映;(2)工程老化,配装不齐,疏淘不彻底,过水能力不足或渠道布局不合理,输水流程长,难度大;(3)有的旱片地势较高,而控灌该片区的渠道走线在脊背上,上级供水渠道在中低水位时引不够应分水量;进入渠道的水也有一部分流入低沟,自身不能充分利用,致使该渠道灌区总体泡田进度缓慢,下游沦为旱片;(4)缺乏严密的管理措施。目前的灌区水稻泡田栽秧用水计划是按小春作物品种、面积、收割期、计划水稻面积、移栽期和来水预告值平衡确定编制的,并按比例将水量配至干支渠。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地方较多考虑的是高产栽培措施,如强调炕田,选择最佳移栽期等;而较少考虑渠道供水的可能性,从而造成用水集中,前期水量浪费,供求总量失衡;部分位居上中游的乡村以其用水方便的优势,自行确定用水时间而导致下游左右为难。例如有的上游乡把用水安排在小满节后两三天开始,至五月底结束;若下游在上游用水前泡田栽秧且又遇上游全面用水,自然而然就会拖迟、掉队,成为后期突击的旱片了;而小满节前的水量也白白流走、浪费。从管理角度看,在干渠和支渠口按比例分配流量执行的比较严格,而对用户是否按计划的时间泡田用水则一般没有严格的管理措施;对那些用水条件好,随意性大且又影响下游用水的情况只能做宣传动员工作而无有效的管理办法;加之有少数支斗渠管理机构本身就存在软弱涣散情况,对渠道上下游用水缺乏统筹安排,对用水随意性大、不按计划执行的情况就更加无能为力了。这种情况在少数跨县支渠表现的尤为突出。无论上述何种因素为主致成的旱片在渠系网络中均位居离水源较远的下游尾水。实践中,常把尾水与旱片相连的地方称之谓尾水旱片。也可以说,尾水下游灌区均程度不同地存在旱片问题。

3 解决旱片用水困难的措施

解决旱片用水困难的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个方面。工程措施效果明显,特别是增辟水源的工程措施,能为旱片用户提供很大的方便并可以改变用水的被动状况,从而受到普遍欢迎。其他工程措施也能改善输配水条件,促进旱片用水问题的解决。因此,工程措施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但其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和劳力,有一个逐步实施的较长过程,不可能一气呵成。而从管理入手,管理部门和用水户紧密配合,通过科学安排,严格管理,充分利用最佳时段的初期水量,提高水的利用率,实现供需平衡,解决旱片用水,是只需花费少量的投入即可办到且 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明显效果。这对于财力不足,灌区用水、城市工业、环保用水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满足不断发展的农业用水的需求不失为一种费省效宏的办法。笔者根据工作实践,提出了以下非工程措施,旨在解决平原灌区旱片的用水问题。

(1)严格实行计划用水。在制定和执行灌区用水计划时,要在严格流量分配的同时,进一步强调时效要素。水量分配的概念,要从流量改为水量、流量、时间概念,即对某一渠道或渠段或行政辖区在某段时间以多大流量供给多少总水量、灌溉多少面积。按分级管理的原则规定交接水点和输配水责任。灌区用水计划应由水利管理部门会同各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来水预告值、作物品种、季节早迟和工程条件等客观因素,协商确定并报主管部门批准。计划一经形成,各方就要严格遵守,认真执行,努力完成。县、支渠要以灌区总用水计划为依据,编制本辖区配水计划并召开灌区代表会议或用水工作会议,一般情况下,对于已商定通过的用水计划不得随意更动。在计划用水时间内,对于无特殊理由不用水而让其水量流走浪费的,不得擅自挤占别人的计划水量和强行用水,只能在计划时间外或有多余水量时才供水,对于发生不良后果的,由不执行计划的单位和个人负责。各级水利管理单位和人员必须严格按计划规定作好水量的输配和交接工作。若因水源、气候等客观条件发生变化、难以按计划执行的,供用水各方应及时互通情况、研究协商,修正用水计划。这样实施的好处是可以有效地克服在用水时间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利于实现削减用水高峰,充分利用最佳季节初期水量而实现时段总体供水平衡,保证尾水地区适时泡田栽秧,不发生旱片。近年来,外江灌区针对作物品种单一,用水集中和灌区水源特点,采取了“提前泡田,分别用水,拉长用水时间,错开用水高峰,缓减供需矛盾”的办法,把尾水旱片的乡和制约尾水用水的上游乡作为用水工作的重点,按能早则早,宜迟则迟的原则,分类排队,协商制定用水顺序。将全灌区水稻泡田栽秧用水的时间确定为5月16日至6月4日的20天。在此20天内,又分三个时段配水:5月16日至19日(有的年份是5月16日至21日),指令性调配,主要向安排早用水和自愿早用水的地方送水;5月20日(22日)至29日,严格执行按面积、水费、水量三统一原则确定的水量分配比例配水和交接水;5月30日至6月4日,集中水量突击旱片死角,填平补齐,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一些用水老大难的旱片,如黑石河干渠灌区的永胜乡、听江乡、兴义乡等均在预期的时间内不违农时,全栽满插。

(2)旱区的干部和群众要面对现实,因地制宜,顺应客观。旱片一经形成,尤其位居尾水下游的不利条件改善不易,在不增辟水源的情况下更是改变困难。无论采用何种办法,用水总是要比上游困难些。必须认真分析,承认其客观性并作为安排和指导生产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尽其努力,趋利避害,顺应客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在用水计划指导下,安排用水时间和农业技术措施,与上游错开用水高峰并尽可能地从农技措施上着手,以适应水情的客观变化并保持良好的素质。要切忌把尾水当上游,单纯地从高产栽培角度选择最佳期,不顾客观可能地要求供水服从农事安排,从而造成事与愿违的不良后果。各级领导和农业生产指挥部门也要客观地看待尾水用水的不利条件和旱片的存在,正确地指导、帮助他们确定用水时间,解决好用水问题,切不可一刀切。

(3)加强支渠管理。支渠是连结干渠和灌区的纽带,在输配水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管理好支渠是解决旱片用水的关键。支渠管好了,下游用水就不会发生大的问题,旱片也就不旱了。应通过健全支渠管理组织,完善制度,调整、充实和培训人员,提高队伍素质,落实责任等措施,提高支渠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的严密性。克服目前部分支渠,特别是跨县支渠存在的管理粗放、松散、上下脱节、不能统筹兼顾的状况。为达到此目的,跨县支渠应由地级市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并集中该部分支渠面积按规定分成水费的绝大部分,用以组建支渠管理站,统筹安排渠道的整治、配套和维修养护工作。

4 结 语

综上所述,都江堰平原灌区在水稻泡田栽秧期存在突出的水量供求矛盾,并在离水源较远的尾水下游集中反映出来,使之成为旱片,严重影响农作物的适时栽插。在财力不足,灌区生活用水、城市工业、环保用水不断增加、水源条件未改变的情况下,采取从管理入手,管理部门与用水户紧密配合,科学安排,提高水的利用率,解决旱片用水,满足不断发展的农业对水的需求,是投入很少即可办到而且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主要措施是:实行严格的,包括供水时间、供水流量、供水总量指标在内的计划用水管理,充分利用最佳季节初期水量,实现时段供需总量平衡;旱区干部、群众要正视位居尾水、下游、用水不利的现实,因地制宜,顺应客观、主动与上游错开用水。切忌把尾水当上游,单纯从高产角度安排生产,不顾客观可能地要求供水服从农事安排,从而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管理好支渠是解决旱片用水的关键。要通过健全组织、完善制度,调整、充实培训人员,提高队伍素质,落实责任等措施提高支渠的管理水平。跨县支渠管理难度大、存在问题多,应由地级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并将该部分面积按文件规定分成水费的绝大部分集中管理使用,用以组建支渠管理站统筹安排渠道的整治、配套和维修养护工作,确保渠道工程安全和尾水旱片的适时用水。

猜你喜欢

栽秧支渠尾水
东支渠灌区存在问题调查及治理措施浅析
栽秧泡
栽秧酒,不好喝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实践应用分析
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水环境影响及对策
复合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的设计
插秧
青州张庄灌区渠道设计流量计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