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经验谈我国建筑业垃圾产业化
2014-04-07刘苏乐
刘苏乐
(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建筑业为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建筑业垃圾的产量也在以惊人的速度随之增长。由于我国现有的管理制度、政策以及法律法规都不够完善,通常情况下建筑业垃圾的处理方式如下:1)直接在乡村或者郊外露天堆放;2)对建筑业垃圾进行简单的填埋处理。这无疑加剧了人与环境、人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到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建筑业垃圾的处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展建筑业垃圾产业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势在必行。
1 国外产业运作方式
1.1 强有力的监察管理机制
美国,日本等部分欧洲发达国家对建筑业垃圾的处理关键就是政府强调从源头上对建筑业垃圾进行监察管理,到目前为止,成效显著[1]。
德国政府制定了废弃物法增补草案,草案中严格规定了各种建筑废弃物的利用率比例,同时,如发现建筑废弃物未经处理就投入使用,政府实行征收存放费。同时,先后制定了《循环经济和废物清除法》《垃圾法》《社区垃圾合乎环保放置及垃圾处理厂令》等,对废物利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丹麦对建筑业垃圾回收利用的主要激励措施是对填埋和焚烧建筑业垃圾实行征税。环保署(EPA)调查研究表明,建筑业垃圾再循环起主导作用的是税收政策。丹麦利用税收政策,截至1999年,填埋税已经增加了900%,而且建筑业垃圾循环率提高了近 90%[2]。
美国1980年制定了《超级基金法》,同时,相继五次修订了《固体废弃物处理法》,从而从法律上严格控制废弃物排放。同时,美国从标准、规范到政策、法规严格限制建筑业垃圾的产生,并鼓励建筑业垃圾“零”排放,其从源头控制资源的开采,从而减少制造、运输成本和对环境的破坏,这比各种末端治理更有效。
日本对建筑业垃圾采取的措施是,鼓励施工企业不把建筑业垃圾从施工现场运出,并且建筑业垃圾要尽可能的重新利用,将建筑业垃圾变为“建设副产品”。目前,日本在住宅小区的改造过程中,已可以实现建筑业垃圾就地消化,经济效果也显著。同时,日本这些年来制定了大量的废物利用法。如《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规范》《再循环法》《建筑再利用法》《绿色采购法》《废弃物处理法》等,从而保证了建筑业垃圾资源化工作强有力的进行。
1.2 政府的政策帮助和企业规范化
在建筑业垃圾产业化处理方面,值得我们国家学习的有新加坡,新加坡对企业实行强有力的特许经营体制。截至目前,大约已有10家政府发放特许经营执照的建筑业垃圾产业化处理企业,这些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处理和综合利用全国建筑业垃圾,让建筑业垃圾得到资源化回收利用。建筑业垃圾处理公司必须严格按照环境法规运作。政府相关部门发现公司对垃圾处理未达到强制性标准的,将处以罚金,情节严重的将吊销公司营业牌照。
美国在建筑业垃圾处理方面,已经经历了三代历程。第一代主要是政府利用一系列行政手段实现污染控制;第二代是通过市场的经济刺激手段,削减企业在建筑业垃圾产生方面的源头;第三代实行政府倡导和企业自律相结合,同时努力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1.3 建筑业垃圾实行精细化生产
截至2011年,日本在建筑业垃圾处理方面已经形成有效的建筑业垃圾分拣标准,日本采用机械和人工方法相结合,对建筑业垃圾依据不同材料进行分类,分为粗选和细选两个阶段。粗选阶段较为简单,主要手工捡出大块木材、塑料、纸片等,用铲车等挑出大块混凝土。粗选后建筑业垃圾将通过机械流水线一系列筛选过程,以进一步细分,最后达到回收利用。
德国研制了多种高效的建筑业垃圾分选设备。例如,垃圾中的可再生材料,通过西门子公司的干馏垃圾处理技术,能够把它充分分离出来,然后在建筑业上面进行回收再利用,在进行干馏处理过程中可产生一种“附带品”燃气,可用于发电,经干馏燃烧处理后,有害重金属含量微乎其微。在道路路基、造垃圾填埋场、人造风景和种植等方面也可使用碎旧建筑材料。
1.4 积极推广建筑业垃圾再生产品
据悉,美国开发的一种再生产品,通过利用废旧的轮胎、铝合金材料,钢材废料碎木,旧的报纸和纸箱通过合理搭接最后形成一种资源型房屋,合理的将建筑业垃圾资源化利用。它不但很好地处理了建筑业垃圾废料,而且很好地解决了当今住房紧张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德国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优先推广建筑业垃圾再生产品,如再生混凝土,再生细骨料,再生砖。
2 我国建筑业垃圾产业化运作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从1978年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经济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列。然而我国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普遍存在,尤其目前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依然不怎么被人们采纳。目前,习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国梦。党的十八大又提出了两个100年。到时能否实现,将面临很大挑战。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的建筑业垃圾数量已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左右。绝大多数建筑业垃圾未经任何处理,就露天堆放或填埋,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因此,我国必须尽快提高资源利用率,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2.1 国家的政策法规
目前,我国已经相继制定了几套法律,近几年来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固体垃圾处理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通过这些法律的制定,说明我国政府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对建筑业垃圾产业化也非常重视,说明建筑业垃圾已经成了阻碍城市发展的严重问题。但是,国家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建筑业垃圾政策法规体系。因此,尽快建立配套的政策法规体系来处理建筑业垃圾已迫在眉睫。
2.2 建筑业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工艺技术
目前,由于我国没有先进的技术以及完善的法律保障,建筑业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步伐比较缓慢,在建筑业垃圾处理方面已经被欧美发达国家拉开了较大差距,到目前为止,我国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建筑业垃圾进行资源化循环处理[4]。
1)堆山造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天津市开始将建筑业垃圾用于堆山造景工程,其中最大规模的人造山,占地约40万m2,利用建筑业垃圾500万m3。如今垃圾山已成为天津市民游览休闲的大型公共绿地[5]。
2)生产环保型砖。从2001年开始,河北邯郸开始用建筑业垃圾制环保砖。相继利用建筑业垃圾制造的环保砖修建了著名的邯郸园,河北邯郸32层金世纪商务中心。至今,共消化不可利用垃圾近200万t,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之路。对国内建筑业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具有深远的借鉴作用。
3)生产再生骨料。对废弃混凝土简单机械破碎、磨细或者煅烧后再利用,其工艺较为简单,处理的成本相对较为低廉,比较符合我们国家废弃混凝土技术比较缺乏的现状。据资料显示,1990年上海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的“华亭”和“霍兰”两项工程,充分利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骨料,与细砂拌合形成再生细骨料,用于抹灰砂浆,节约了大量经费[6]。据资料显示,1992年北京城建集团一公司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建筑废渣、建筑废弃物,经过加工,形成再生产品,用于抹灰,砌墙。国内有条高速公路在路面维修中,利用施工过程中产生废弃混凝土,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道路,废弃混凝土的利用率达80%。
4)利用建筑废料对地基进行加固。建筑业垃圾中的石块、混凝土和碎砖可直接用于加固软土地基。建筑业垃圾具有很强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长久地起到骨料作用。同时,建筑业垃圾也可作复合载体桩填料加固软土地基,建筑业垃圾复合载体桩技术是由北京波森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针对软弱地基和松散填土地基研究开发的一种地基加固处理新技术。技术结合了多种桩基施工方法的优点,建筑业垃圾处理具有建筑业垃圾消纳量大的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3 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我国实施建筑业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习总书记提出的伟大“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目前,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已经在建筑业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我国正处在开始阶段。因此,我国必须加快步伐,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技术,制定一条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中国特色建筑业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发展道路。从政策法规和工艺技术等相关方面形成并不断完善配套体系,最终解决建筑业垃圾这一重要难题。
[1] 李 南,李湘洲.发达国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经验及借鉴[J].环球视角,2009(6):41-44.
[2] 王武祥.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J].建材工业信息,2005(3):23-26.
[3] 刘永民.对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思考[J].中国建材科技,2008(3):21-27.
[4] 冷发光,何更新,张仁瑜,等.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商品混凝土,2009(3):20-23.
[5] 王 楠.上海市政协委员曾乐才建议把建筑垃圾变成景观[J].中国花卉报,2006(3):58-60.
[6] 陆凯安.中国建筑垃圾的现状与综合利用[J].施工技术,1999(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