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大棋:欧亚、中亚、泛亚、中俄加美
2014-04-07
2009年,中国正式提出高铁“走出去”战略。中方参与筹建的欧亚高铁、中亚高铁和泛亚高铁,正是这一战略的3个方向。
1 线路及进程
1)欧亚高铁
线路:从伦敦出发,经巴黎、柏林、华沙、基辅,过莫斯科后分成2支。一支入哈萨克斯坦;另一支遥指远东的哈巴罗夫斯克,之后进入中国境内的满洲里。
进程:国内段已经开工,境外线路仍在谈判。
2)中亚高铁
线路:起点是乌鲁木齐,经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最终到达德国。与古老的丝绸之路不谋而合。
进程:国内段正在推进,境外线路仍在谈判。
3)泛亚高铁
线路:纵贯东南亚的泛亚高铁将从昆明出发,经由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抵达新加坡。
进程:中缅间铁路隧道6月动工。
4)中俄加美高铁
线路:从东北出发一路往北,经西伯利亚抵达白令海峡,以修建隧道的方式穿过太平洋,抵达阿拉斯加,再从阿拉斯加去往加拿大,最终抵达美国。
进程:正在商讨。
目前欧亚高铁和中亚高铁国内段或已开工,或正在推动,境外线路如何建设则处于谈判期。就经由北线去往西欧的欧亚高铁而言,由于需要经过俄罗斯,中方主张采用国际上通行的1 435 mm标准轨道,但俄罗斯铁路网一直采用不同于国际标准的1 524 mm宽轨,接驳上尚未谈妥。
王梦恕院士提到,中方正在考虑修建一条铁路经西伯利亚、穿过白令海峡直接到阿拉斯加,穿过加拿大到美国,这样今后从中国就可以坐火车去美国了。这一线路初步估算约1.3万km,如果建成,中国到美国将可以不再必须乘坐飞机,乘坐高铁可以观看沿途多国风光,按照350 km/h的设计速度,旅客乘坐高铁有望不到2天即可抵达美国。
2 合作方式
3条跨国高铁都在筹备当中,由于跨国高铁的建设涉及国家较多,同时也牵涉沿途各国出资建设与建成后的运营问题。对此,王梦恕院士透露,这些跨国高铁的建设都有一个原则,由中方出资金、出技术、出设备去建设,建成后也会由途经国家来参与运营。在此过程中,中方将与相关国家洽谈,用修建高铁来置换当地资源,如中亚和欧洲的油、气资源,缅甸的钾矿,由此建立一个长效合作机制。目前规划的这几条跨国高铁都是参照这一理念在谈判和运作,通过“技术置换资源”的方式,一方面推动中国与周边诸国的连通,方便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另一方面也以此保障中国稀缺资源的进口,利于油路、气路畅通。
3 面临的挑战
上述几条跨境高铁的建设计划一经提出就备受关注,但修建这些铁路并不容易。中国修建这些国际高铁至少面临以下3个方面的挑战。
1)巨额资金难以筹集。修建欧亚高铁所需资金将是一个天文数字,绝非中国一国政府可以承担。即便沿线国家愿意为欧亚高铁提供部分资金,仍无法满足需求。
2)铁路运营将是一个难题。欧亚高铁要穿越十几个国家,如何管理和运营这条跨国高速铁路系统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沿线国家无法就欧亚高铁运营达成一致,后续合作便无从谈起。
3)技术难题仍无法解决。欧亚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欧亚高铁沿线的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既有高山险谷也有河流湖泊,修建一条穿越如此多复杂地质环境的高速铁路在技术上面临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