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三股社会力量参与治水
2014-04-07鲍健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鲍健强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行进三股社会力量参与治水
鲍健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目前,国际上,讨论生态与环境问题、气候变化问题,非政府组织都是主力。可见,非政府组织是推进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
“五水共治”需要跨界合作,政府引导与企业参与相结合、科技界与社科界创新合作。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其中第53条明确指出,公民和其他组织有权获得环境信息,也就是说要引进社会力量来参与环境保护。我就此谈谈社会的力量。
首先是培育社会组织,参与“五水共治”。“五水共治”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战略决策,既扩大了投资又促进了转型,既优化了环境又惠及了民生。“五水共治”的本质是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最初是由社会力量推动的,最后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的共识。因此,“五水共治”如何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是一个新的课题。
欧盟各国环境意识强,这与“绿色运动”、绿色社会组织的参与密切相关。1972年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罗马俱乐部”,出版一本《增长的极限》,成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的起点。目前,国际上,讨论生态与环境问题、气候变化问题,非政府组织都是主力。可见,非政府组织是推进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
“三中全会”中13次提及“社会组织”,说明对社会组织在公共领域中发挥作用寄予希望。生态环境保护和现在的“五水共治”,是社会组织大有作为的公共领域,因此充分发挥各级社科联、科协和其它社会组织的作用十分有意义。
过去,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主要是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监督企业减排,而企业为获得利益,总希望将环境治理外部化,因此,企业就以不正当的方式搞定政府官员,引发腐败。因此鼓励社会组织参与“五水共治”,还能为政府科学高效推进“五水共治”提供技术支撑、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撑。
其次是发挥社会舆论,推进“五水共治”。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如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电视等传统媒体,从三个方面促进“五水共治。
正面宣传“五水共治”,传达正能量。运用各类媒体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五水共治”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对于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能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宣传“五水共治”的规划、进程、成效,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能够鼓舞士气、传递正能量。
发挥社会媒体和舆论的监督作用。社会媒体和舆论具有强大话语权和监督权。弘扬正气、鞭鞑时弊,揭露破坏水资源生态、污染河流水体、浪费水资源的歪风邪气和重要事件,能够警示社会、推进“五水共治”从源头做起,减少污染排放、保障水源质量、节约水资源。
理性对待“五水共治”,倡导科学治水。生态环境的修复、水资源环境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媒体和舆论有责任理性宣传“五水共治”,倡导科学治水,倡导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分轻重缓急、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五水共治”分工有别,和而不同。要源头治污水、快速防洪水、生态排涝水、多元保供水、制度抓节水;要宣传“五水共治”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实现“五水共治”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三是调动社会公众,介入“五水共治”。从我做起,从当下做起。生态环境和水环境的问题与社会公众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意识密切相关,我们不能在指责别人的同时,不以身作则,污染环境,浪费水资源。只有社会公众都自觉地参与和介入“五水共治”,我们才能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
每一个公民都是水环境的监管者。水资源和水环境就在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周围和身边,水环境状况如何,何处是排污源,企业职工最清楚;哪里浪费,哪里可节水,公民最了解;饮用自来水一有问题,反应最快的也是社会公众。所以,每一个公民都是水环境的监管者,应该成为“五水共治”中,社会反馈机制的重要环节。
有计划地发展“五水共治”的志愿者组织。“五水共治”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社会力量的参与,志愿者服务组织就是很好的形式。志愿者服务组织可以走村串乡,进入社区调查环境问题,处理环境问题,宣传生态理念;可以沿溪沿河沿江排查污染排放源和排放点,进行举报和揭露;也可以身体力行地清除垃圾,参与“五水共治”的各种活动和项目建设。政府需要从经费上和管理上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