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研究
2014-04-06金银哲
金 昱,金银哲
(1.辽宁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2.大连理工大学 体育教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
21世纪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社会,随着产业环境的变化,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在社会各个领域凸显出来。世界许多国家在培养体育产业核心人才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随着体育职业化、商业化的不断深入,体育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不同程度发展。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在本国生产总值(GDP)中占有重要地位(表1)。
对于处在体育产业发展初期的我国来讲,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如何开发体育产业市场,提升其产值,人才培养是关键。因此,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研究体育产业的人才培养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建设体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目前来看,培养体育产业人才的教育项目未能像其他先进国家一样得到普及。因此,为适应体育产业发展需求,应在国内高等教育机构建立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机制,特别是体育院校更应该在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上多下功夫。
1 国外体育管理专业的发展概况
1.1 美国体育管理学科的发展
1966年,美国俄亥俄大学(Ohio University)成立体育管理学科以来,授予体育管理学本科学位和研究生学位的机构迅速增长(Brassie,1989)[2]。从1978年开始,美国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规模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当初只有23个高校开设体育管理专业,到2010年已经增加到了291所,其中包括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刘东风,2010)[3]。Danylchuk、Boucher(2003)[4]指出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教育课程也要进行同步接轨,迎接知识社会的到来。面对职业种类繁多的体育产业,相关教育机构要提供以需求者为中心的教育科目(Lee,2000[5];Case,2003[6])。尤其,北美体育管理协会(North American Society for Sport Management)为了培养体育产业人才开发了教育项目,提供给高校和教育机构,在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同时,在高校和社会需求之间起着枢纽作用(Judd,Sawyer,Klein,2002)[7]。近年来,为了满足社会和相关体育企业的需求,该协会重新制定了以现场实务为中心的教材,发放给体育产业相关团体和教育机构并提供教育指南,为提高体育产业相关教育水平而不断努力(Case,2003)[6]。
美国本科体育管理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体育社会学、心理学、国际基础;管理学;体育管理伦理;体育营销;会计学与经济学;体育法;综合运用环节等7个领域。该专业重视基础,视野开阔,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面向就业,培养出的人才既有扎实稳固的理论基础,又有对应的实践能力(刘东锋,2010)[3]。
1.2 韩国体育管理学科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韩国培养体育产业人才的教育项目还没有像美国一样普及。1993年龙仁大学(Yongin Universi-ty)成立了韩国第一个体育管理学科,但两年后因教学失败被迫取消。失败的最大原因是,当时有4 位体育管理学教授,其中3位是主修管理学专业,而教学内容也只讲授一般管理学科的科目。他们一开始就违背当初成立“管理学”与“体育学”相结合的“体育管理学”的初衷,忽视了体育产业组织或企业需要的人才是以体育运动为整体基础、按客户的需求能充分说明和指导、能够使组织达到经营目的的人。
其他大学参考了失败的教训以后,摸索出了韩国体育管理学方向的办学之道。1995年南首尔大学成立了体育管理学的本科课程。1996年国民大学成立体育产业研究生院,进行体育管理的学术研究,同时还为从事体育产业的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再教育项目。1997年庆熙大学与水源大学相继成立体育产业研究生院,开设了体育管理学方向[8]。目前韩国具有体育管理学本科专业的有11所高校,研究生专业的有9所高校,为韩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培养出了许多优秀人才。
除了高校,韩国政府也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韩国政府为了培养体育产业相关从业人员,从2000年8月到2001年1月进行了“体育设施专业人才培养”教育项目,2001年11月为负责管理全国公共体育设施的公务员进行了“体育设施专业人才特别教育”。通过培训,从业人员理解并掌握了体育产业的相关知识,并应用到实际操作中。2002年,政府通过韩国体育科学研究院进行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到2011年共培养了具备相应从业资格的体育营销者、体育设施 经 营 管 理 者4 463 名(Korea Sports white paper,2011)[9]。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从专家到一般公众的关注。因此,对体育市场营销和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教育需求,初期显示出大幅增加的趋势。在一般高校的体育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中新设了体育管理学科,并执行了体育经营管理师国家技术资格制度。
2 国内体育管理专业的发展概况
1985年武汉体育学院成立了体育管理专业,之后北京体育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相继成立该专业(曹莉,刘大年,2001)[10];1989年武汉体育学院成为全国第一家具有体育管理研究生学位授予权的院校;目前有近200所大学开设了体育管理相关专业,40多所高校还具有培养体育管理研究生的资质;2004年体育管理学学会与体育产业学学会成立,由此体育管理相关学科的研究得到了重视(王学实,2011)[11]。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体育产业学科理论体系逐渐清晰,研究方法日趋成熟[12]。为了加强对体育产业发展的研究,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各高校开设了专门的研究机构。目前北京大学、广州大学、浙江大学等10所高校与部分专业体育院校相继开设了体育产业研究中心,积极推动了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3 体育产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随着我国体育商业化、职业化、产业化及社会化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发展急需既懂得体育运动原理又能掌握产业理论知识的体育产业人才。但我国很多体育产业市场从业人员不具备体育产业的专业知识,致使体育产业发展缓慢。因此,急需高校等教育机构开设体育产业相关课程。Jee Sun、Jeoung Hark(2007)的研究提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教育课程。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应包括8门必修课与22门选修课,必修课包括了体育市场营销、体育经营概论、体育设施管理、体育公共关系(Sports PR)、体育赛事企划论、体育消费者行动论、体育经营信息、体育经营现场实习等课程;选修课包括体育与法、体育赛事赞助、体育与大众媒体、体育产业论、体育经纪人学、体育市场营销调查方法论、体育电子商务、体育经济英语、体育管理咨询、体育组织管理、体育政策与外交论、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统计、体育服务论、体育创业论、体育计算机应用、体育促销论、体育领导学(sports leadership)、体育经营伦理、体育筹集基金、体育财务管理、体育管理案例研究等课程。
4 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方式
高校应充分利用其现有的教学资源,转变教育观念,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开拓办学思路,在体育学院开设体育经营管理、体育产业市场营销等与体育产业相关的学科,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4.1 建立产、学、研合作培养方式
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及相关学科内容也需要同步发展,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是分不开的。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培养方式与社会需求不接轨,这导致企业选拔新职员以后需要再次对其进行符合企业要求的培养。为了避免资源浪费与满足社会需求,更有效地培养体育产业人才,应建立以企业为中心,大学、研究机构及政府为辅的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
4.2 提高实践能力
在掌握体育产业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应加强学生体育产业实践技能。培养既有体育专业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体育组织或企业组织的体育赛事管理、体育市场营销等活动,并邀请参与过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的体育界人士、企业家及专家讲解有关体育产业的经典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与实务能力。
4.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国内承担体育产业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原来从事体育社会学或者体育休闲专业的教师,真正体育产业专业毕业的教师不多。因此,要通过引进优秀体育产业教师,不断强化师资力量;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强化培训,借鉴国外体育产业学科建设的经验和方法,拓展教师的知识领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或企业家交流体育产业实践经验,强化教师的业务能力。
5 其他注意的问题
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其相关的教育课程也要不断地改进。国外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机构经过漫长的发展,现已经高度成熟,相比之下,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尚未成熟,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非常有必要把国外的成功经验与我国的现实结合起来,加强学科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其次,把体育产业的增长和发展变化及时反映到体育产业的相关课程,作为体育产业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识和实务。第三,为了更有效地进行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教育部门应统一制定体育产业相关教材,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第四,高校与企业紧密联系,培养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人才。
[1]金春光,车旭升.韩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9):93-97.
[2]Brassie P S.Guidelines for programs preparing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for careers in sport management[J].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1989,3(2):158-164.
[3]刘东风.谈英、美体育管理专业与课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6):1-4.
[4]Danylchuk K E,Boucher R.The future of sport management as an academic disciplin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2003(4):281-300.
[5]Lee J H.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a developed sport management curriculum in Korean Universities[J].Journal of Korean Sociology of Sport,2000,13(2):263-274.
[6]Case R.Sport management curriculum development:Issues and concer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2003(4):224-239.
[7]Judd M R,Sawyer T,Hatten T.Sport management education:The case for two-year colleg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2002(3):161-170.
[8]王榕.体育产业经营人员职业胜任力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27(6):54-57.
[9]Ministry of Culture,Sports and Tourism.Korea Sports white paper[Z].Korea:Ministry of Culture & Sports and Tourism,2011:477-480.
[10]曹莉,刘大年.我国体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总体需求及基础条件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16(2):1-4.
[11]王学实.我国体育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反思[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6):92-95.
[12]钟天朗,张林,黄海燕,等.我国体育产业学科建设、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