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几点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4-04-06

山西建筑 2014年24期
关键词:工程造价阶段施工

张 扬

(连云港市公路管理处,江苏连云港 222002)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是根据施工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实现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预算与核算水平,降低工程造价实现目标利润,从而最终达到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过程,就必须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力的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管理活动。在我国,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长期存在于建设工程造价中,严重影响着建设工程投资效益的控制和管理[1]。针对该类问题,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进行全过程跟踪,使项目建设全过程中,投资决策、项目设计、招标、施工及竣工决算审计等五个阶段都有项目投资控制的体现[2]。其中,影响最为显著的阶段是投资决策和初步设计阶段,这二者也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关键阶段。

1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

1.1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目前存在的问题

对项目进行投资控制应该是从头到尾实施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而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是定义于拟定建议书直至开始建设期间。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中所做工作如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论证及投资估算等,都是影响建设工程本身造价的控制、直至项目建成投产后经济效益的关键性要素,从投资控制的整个阶段来看,投资决策阶段的影响程度可达到80%~90%。然而,在目前的项目投资决策阶段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现实与操作问题,比如:难以保障项目前期投资控制的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投资估算的精度通常都不是很高,这就导致投资估算的质量不高;可行性研究周期得不到充分保障,可行性研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导致投资方案的比较不足;投资控制的基础性工作欠缺。

1.2 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根据项目建设的特点,建立前期工作监督机制,对投资估算进行评审。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在投资决策阶段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保证详实、准确。工程作业范围内水文地质情况、资料、工程设备消耗的主要材料、使用的主要机械、工具等资料的价格、市场情况、水电供给与基础交通情况等等。准确可靠、详细明确的数据资料是做好工程项目投资预测的基础和依托。工程造价人员在进行造价预算前,需要做好以上资料的考察与分析,保证所用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2)认真做好市场研究,是论证项目建设必要性的关键。项目建设需要以项目存在的市场研究为基础,所谓市场研究即国内外市场在项目投资与计算期内产品市场的需求情况。同类建设项目的发展状况、该类产品可能获得的行业政策导向支持与可持续发展性都是市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大量的统计数据及相关信息资料是做好可行性分析的基础,是论证项目可行性的关键所在。

3)加强对项目决策阶段主要建设指标的控制。要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度、完善可行性研究,真正的发挥投资估算及可行性研究成果,主要是通过加强对几个主要指标的控制。首先是确定建设标准水平。众所周知,建设标准水平是评估、编制、审批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依据,是设计任务和初步设计的主要参考,更为相关职能或管理部门监督检查项目建设提供了客观尺度。建设标准水平订立的是否合理,是决定其是否能起到控制项目投资作用的关键性因素。其次,在满足根本要求的情况下,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建设项目所在地,项目所在地多方案技术经济分析时,要对项目投资费用以及对项目投产后生产经营费用进行比较。再次,项目合理的经济规模。项目规模经济的标准不仅能使项目产出合理的产品批量,且尽可能的符合经济效益。四是工艺评选方面。以满足技术可行,经济得当等相关要求为前提,酌情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最后是设备的合理选用,设备选用方面不仅仅要考虑设备的批次、规格、数量等参量,更要处理好国产设备及进口设备之间的关系。

4)做好方案比选及优化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最佳方案是从众多的可行方案中遴选出来的,方案比选的成功与否是优化工程造价的关键。将传统的施工成本控制固化思维转化为前期控制上,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在基于市场调研与实际情况,遵循“效益至上”的原则上选定满足预期效果与功能的方案,可以极大的减少工程造价,简化工艺流程,使大量资金得到节约。

2 项目设计阶段

2.1 项目设计阶段目前存在的问题

数据表明,若设计本身合理科学,工程造价降低幅度可以达到10%左右。但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不少设计人员往往更多考虑了技术、安全、材料、环境等方面的指标和因素,而忽略或轻视经济上的合理性,这从基础上制约了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3]。

1)技术和经济的结合不够。在实际工程中,建设周期往往是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方案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造价人员应该做到建设与投资同步更新,定期反馈造价信息,动态的指导设计工作,节约投资。然而,目前的工程建设领域中,技术与经济的联系与结合往往是滞后、脱节、联系不够的。

2)设计中成本控制认识不足,影响竞争能力。在我国,设计的收费方式是以工程造价为基数进行计费的,这就导致设计中经济指标和成本控制工作得不到重视,设计无需担任相关经济责任,这种方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中往往会很大程度体现和注重产品的安全实用,技术先进、设计产值等方面因素,而忽视经济性指标。控制投资成本的意识还需要不断进行加强。

3)造价控制环节脱节。目前,新材料、新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材料及设备价格也会随着市场供需关系不断更新与波动。目前,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因素变化巨大,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更新,价格不断变化。而现实情况是设计单位一般只需要负责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很少参与结算过程,造成投资控制的脱节,定额调整滞后,对工程造价的约束力降低,从而致使预算和结算差距不断增大,如此,很难做到前阶段质量评价,信息反馈,无法进行事后分析,积累经验,也无法进一步提高造价工作的质量。

2.2 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1)积极推行限额设计。按照设计预算的步骤与思路,利用批准或限定的投资估算控制工程的初步设计概算,再进行施工图预算的控制,即所谓的限额设计。严格进行限额设计,其实也就是在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使用性能的基础上,又要强调工程建设的最佳经济指标。这一点就要求在进行设计的同时,要多考虑质量优良、技术先进、经济指标好的设计方案,从而通过限额设计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

2)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相关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沿着项目进展的路径,项目各种因素达到平衡是相对和暂时的。因此,在项目的控制过程中必须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动态控制和主动控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收集相关的数据与情况并做出分析。通过项目目标的进度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如发现偏差,则需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纠偏。如有必要,则需要进行项目相关参数与目标值的调整。为避免项目目标偏离的发生,事前应该分析可能导致项目目标偏离的各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即将工程控制变为一种造价控制的主动控制。

3)加强设计标准与标准设计。采用标准设计,即可以按照现成的标准与设计应用于工程建设当中,这样,可以采用标准构件,利用预制厂采用定型工艺,组织成批均衡生产,达到缩短设计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建设周期的目的。采用标准设计是降低工程造价的一个有效方法。

4)实行设计招标,控制工程投资。推行设计招标,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审核设计投标单位的资质、实力,得到具有技术先进、安全耐用、功能齐全的高水平设计作品。同时也是对设计方案的结构、造价情况等方面进行一个比选、优化的过程。在进行招投标过程中,应该提高工程造价的重视程度,在设计阶段为工程造价的投资控制打好基础。

5)加强设计阶段的监理。现阶段,在监理的工作当中,往往是极大部分集中于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当中,并未完全做到从项目开始至项目结束的全过程监理。要真正完全发挥监理的作用,就应该从设计阶段开始,使监理以更具主体地位的身份参与管理与控制,从方案选择、工程管理、投资规模等重大问题上给业主及建设单位提供专业的建议。这样综合多方意见最终确定的方案,不仅可以尽可能地避免设计单位出现的失误和浪费,减少后期修正与变更。同时,更是对方案的优化与提升,提高方案的经济性指标。

3 招投标阶段

3.1 招投标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建设市场存在着“僧多粥少”的现象,在竞标过程中,一些承包单位为了获得项目,在招标工程中任意压价,不仅仅造成了项目成本的失真,也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3.2 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的控制

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投标和施工招投标应该包括在工程招标投标之内,通过招投标过程,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与状况合理的选择开发商、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商,这也对项目投资控制、工程建设质量、施工进度的控制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业主方应注意通过以下几点强化招标过程中成本控制:1)招标工作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诚信的原则。2)做好工程造价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3)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4)合理低价者中标。

4 施工阶段

4.1 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施工阶段的问题:1)施工单位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2)材料价格管理方法落后,没有建立科学的采购计量方法,再加之建材市场鱼目混杂,缺乏科学的采购管理方法会使得占有建筑成本60%~70%的材料费用不受控制,既而导致控制目标的部分失真。3)施工手段、管理手段、市场供需关系是在不断的变化与波动的,但是施工企业往往缺乏创新,进行作业一般都是按部就班,导致既有的人力、财力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与释放,资源的不合理调配甚至是浪费将会造成工程成本的攀升。4)施工过程中,变更设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施工单位利用这种变更增加变更数目与工程量,从而获得更大利益的情况也有发生,如何规范与约束变更的数量与质量,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4.2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的控制

1)建设单位要真正贯彻和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在工程建设行为中,真正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出现问题坚决执行追责程序,通过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不断规范建设单位各个组成部分的行为,逐渐形成各司其职,齐头并进、协同合作的局面。

2)加强施工管理,科学组织施工,严格控制工程造价。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时间周期长,影响因素多,涉及面积广,所以在进行控制时应该制定合理的控制目标,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从材料价格,方案选择和工程变更等方面控制成本。此外,合理的相关管理,需要尽可能的避免发生工程索赔事件。

5 竣工结算阶段

5.1 目前存在问题

目前,冒算多算、高套定额单价、高套取费标准等提高工程造价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结算书当中,而这些问题都将成为竣工结算、评估阶段的主要问题。调查资料显示,施工单位15%~25%结算审查核减率存在着很大的控制空间。

5.2 改进建议

在竣工结算阶段,需要计算和确定从工程筹建到竣工阶段的实际费用。采用国际惯用的调值公式是工程阶段中常用且较为先进的计算方法。结算时,根据合同中已经明确的调整因素及合理波动区间,根据实际发生情况确定具体的计算方式进行结算。采用这种结算方式,不仅可以激发承包方的积极性,还可以降低双方的争议风险,做到主动控制成本、降低成本与造价,实现互利共赢。

6 结语

现在我国的造价控制管理还是静态滞后的,不利于动态的控制投资,这就要求造价管理人员规范、系统地做好造价资料的积累,以适应造价工作新的要求,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目前,应该在已有的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并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与我国具体的实际相结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1]徐清凤.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0(8):99.

[2]龚维丽.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3]唐 军.工程造价控制——从设计阶段做起[J].经济师,2005(10):10-11.

[4]连俊玲.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J].山西建筑,2013,39(1):218-219.

猜你喜欢

工程造价阶段施工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扶贫村里施工忙
工程造价之旅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基于EON,3ds max和AutoCAD的土方工程施工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