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平市水环境变化与应对策略研究

2014-04-06张白利

山西水利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泉域原平市用水

张白利

(原平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山西原平03410 0)

受人类活动加剧等多种因素影响,原平市水环境条件正经历河道来水量减少、泉水流量枯竭或锐减、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体污染等诸多变化与困境,导致可供水量不足;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日益增长对水资源的依赖与需求已逐渐超出本地水资源环境条件。及时分析水环境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应对修复措施,有助于恢复并维系水体的水环境功能与承受能力,实现以水环境的良性循环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和支撑原平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水环境变化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水资源呈明显的动态衰减趋势、供需矛盾突出

原平市多年平均(1956-2005年)降水量457.3mm,水资源总量23762万m3,人均拥有水资源量481.5m3,每公顷耕地平均2776m3(2011年总人口49.3455万、耕地面积8.56万hm2)。受气候、水文下垫面及人类活动加剧等众多因素影响,原平市水资源量系列已改变了原有的随机分布特性,呈现出明显的动态衰减趋势。首先是河川径流量呈现明显的逐年代递减趋势:上世纪70年代为分水岭,之前的河川径流量远大于平均量,之后的河川径流量小于平均量,其中70年代河川径流量与平均量接近,偏多2%;80、90年代减少11%;进入21世纪,河川径流量逐年代递减有明显加速趋势,2000-2005年河川径流量仅为1956-2005年多年平均量的50%。其次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地下水持续超采,水位普遍下降。再就是泉水流量衰减或枯竭,以山西省马圈泉域岩溶水为代表的马圈泉水出流量持续下移并于近年不断创出监测新低。因人类活动加剧及其引发的水文下垫面改变使得现今相同的降水与气候条件下产生的水资源量大为减少,历史系列均值已不能客观反映正在发生改变的水资源条件。一方面是占原平市总用水量67.23%的灌溉用水不足(实灌2.9万hm2为耕地面积的1/3),且生态环境用水量少、城市综合用水水平低;另一方面以石寺工业园区为代表的新增工业投资用水需求量巨大,本地水资源条件已难以满足。因此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已成为原平市水环境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

1.2 水体污染

资料显示:马圈泉水历史监测系列中个别年份、局部区域已有超标项目,其中1987年轩岗河东岸北泉口铁、汞超标;2004年下马圈泉口汞超标;2005年下马圈泉口挥发酚超标[1]。近年的水环境监测显示:观上水库(永兴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介于Ⅲ~V类,神山水库(阳武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介于IV-超V类,超标项目有总氮、溶解氧、挥发酚、镉、石油类等。城区东南局部区域因地下水水质超标,个别生活供水井不得不停用。水体污染加重了业已紧张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为原平市水环境生态面临的重要问题。

1.3 地下水超采区扩大

原平市地下水开发利用在空间分布上极度不均衡,开采主要集中在以城区为中心的阳武河洪积扇中下游,城镇生活及主要的工业取水(包括晋北铝厂、自来水厂、原化集团、昊华集团等取水大户)均取自该区域,造成该区域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域供水能力不断降低,水位持续下降,超采区面积由26km2扩大至58km2

1.4 煤矿开采对马圈泉域水环境影响突出

以煤矿开采等为代表的人类活动对马圈泉域水环境影响突出。煤炭行业一直是原平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原平市煤炭资源丰富,却几乎全部分布在马圈泉域范围内,煤矿开采及由其引发的地质环境改变不可避免地对马圈泉域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采空区积水逐渐形成地下水库;矿井涌水成为泉域人工排泄点,矿坑排水对附近水源造成污染;煤炭开采区内众多小泉小水衰减断流,以马圈岩溶水为代表的泉水出流量不断衰减并屡创下监测值新低。而近年迅速扩张的城市化规模将越来越多的裸露耕(土)地改变成了永久的硬化路面,原来可入渗地下的降水只能流入下水道了。

1.5 对污染源及废弃物等的重视与处理力度不够

对污染源及废弃物等的重视与处理力度不够是导致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

2 水环境修复策略

2.1 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生态修复目标

①维持河流的合理流量和水库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维持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②逐步核减、缩小现有地下水超采区的取用水量,抑制超采区的继续扩大,控制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趋势,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③恢复并逐步提高以观上水库、神山水库为代表的水库河流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级别及地下水水质类别,恢复相应水体的自然景观功能。

④采取综合措施,遏制马圈泉水及其它小泉小水的流量衰减趋势。

⑤继续保持大营温泉地热水资源循环系统的动态平衡,控制地热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保证大营温泉地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 总体策略

①开源节流,②以产业结构调整降低有效用水需求,③计划与节约用水,④中水回用。

由于现有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已近极限,同时以石寺工业园区为主的新增工业用水需求量巨大,因此这里的开源主要是积极规划落实以跨境引水为主的新水源工程建设,除已投入运行的坪上应急引水工程外,还包括规划中的引黄入原、油篓山拦河闸工程等跨境引、蓄水工程,并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石寺工业园区(本地水资源不足)为主的新增项目用水应与以坪上应急等跨境引、蓄水工程互为因果、缺一不可。

这里的节流也不单指狭义的节约用水,而是更广义的通过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抑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展,推广以农业节水灌溉为主的节水工程与高效农业,将发展模式由资(能)源消耗型为主转变为以科技创新、人才吸引、环境旅游、教育文化为主的智力服务型,从而有效降低实际用水需求,在发展模式的转变过程中通过用水效率的提高进一步推动计划与节水水平。

再就是要加强水环境生态修复以及中水资源化进程,提高中水回用范围,并从源头控制污染源,逐步恢复水环境生态功能。

3 实施方案

3.1 设立保护区

①加强水资源保护区建设:在现有马圈泉域水资源保护区与城区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基础上再规划设立原平市大营温泉地热水资源保护区。

在保护区内,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遏制马圈泉水的流量衰减趋势与城区超采区范围的继续扩大,控制大营温泉地热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保证温泉地热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②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建立包括自来水西镇水源地以及兰村水源地、马圈泉域水源地、城区重点水源地等重点水源保护区,采取综合措施防治水体污染和水源枯竭,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在保护区内,应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监督、控制污染源;严格控制兴建耗水量大或对水环境有污染的建设项目,抑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展;对原有固体废弃堆积物应采取措施,及时妥善处理。

3.2 加强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提高中水回用率及污水资源化程度、控制污染源

①新建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在原平市城区污水处理厂(2001年竣工,处理规模5万m3/d)基础上,尽早启动轩岗黄甲堡污水处理厂,并在崞阳规划建设新的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同时还需扩大城区污水处理的覆盖收集范围,在城区污水管网尚未或不可能达到区域以及乡镇人口密集和较大规模小区,积极鼓励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扩大原平市再生水回用规模与范围,在满足城市工业用水的同时,可按水处理等级分别将中水用于农业灌溉及生态、景观、环境等多种用水。

②提高矿坑水回用率:加强对煤矿企业的矿坑水排放监督机制,通过矿坑排水水资源费杠杆促使煤矿企业加大对矿坑排水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建设,提高矿坑水回用率。

③控制污染源:全面落实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为主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督;加强对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处理和综合利用,禁止随意或长期堆放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对原有固体废弃堆积物应采取措施,及时予以妥善处理;严禁将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污水排入水库、河道,禁止倾倒、排放工业废渣和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及其他废弃物;严禁利用渗坑、渗井、溶洞、废弃钻孔等排放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倾倒污物、废渣和城市生活垃圾;控制或减少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不得直接利用污水灌溉;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在城区规划区范围禁止利用渗井排放生活污水的旧习,加强对利用渗井排放生活污水的监督;对矿区、企业长期形成的以矸石、灰渣等为主的露天堆场进行综合妥善治理。

3.3 规划落实跨境水源工程

由于本地水资源呈明显的动态衰减趋势,以石寺工业园区为代表的新增工业规划投资用水量需求巨大,本地水资源条件已难以满足。因此需规划落实新的跨境水源,除已运行的坪上应急引水工程外还包括规划中的引黄入原、油篓山拦河闸等跨境引、蓄水工程,以石寺工业园区为主的新增工业项目用水规划应与以坪上应急等跨境引、蓄水工程建设互为因果、缺一不可。

3.4 控制地下水超采

①严格取水许可:在超采区不再新增取水许可水量;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逐步核减许可水量;对不符合取水许可条件的取水户不予换发或直接吊销取水许可证。

②规划落实替代水源工程:积极规划落实替代水源工程,根据当地生产、生活情况,制定地下水恢复性保护措施,逐步达到地下水的采补平衡。首先继续对铝厂地下水源的置换替代,实现坪上地表水与中水对其北贾地下水源的替代;其次继续完善观上水库地表水向城区的供水可行性规划,完全结束牛卧河污水灌溉历史,并逐步置换部分城市地下用水。

③全面实行计划与节约用水:按照《山西省用水定额》规定,实行用水定额管理,严禁超计划、超定额取水,通过政策、价格杠杆导向促进用水户改进节水工艺、挖掘节水潜力,继续提高终端用水户的节水水平。同时有效敦促公共供水企业及时改造旧的供水管线、控制管网水损至合理水平,在供水源头上降低水损,节约水资源。

节水重点仍将继续放在占比原平市总用水量67.23%的灌溉用水方面,在继续增加水利基础投资、提高渠系利用系数、增加节水灌溉面积的同时,积极促进种植户提高优质、高效经济农作物种植比重与单位产出效益,提升用水户内在的灌溉效益及节水动力,促进节水实效;在地下水超采区设立限采(禁采)区,采取关井压采措施,促使地下水水位止降回升。

④严格执行调整后的水资源费标准,加大水资源费差别价格与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的执行力度,以此促进用水结构调整与节约用水水平,并促使城区一般用水户逐渐关闭原有自备井而选择相对水价成本较低的自来水等公共供水管网,同时公共供水企业应主动与依旧使用自备井的学校、企事业单位、集中住宅小区等用水户互相协调、达成共识。

⑤加强地下水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建设:继续加强地下水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完善水位监控的相关技术有效性,加强对重点水源地的水环境监测范围与频率,积极预防地下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和影响。将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建设成技术规范标准、数据透明有效、独立运营、定期考核、长效监督的运营机制。

⑥完善中水补贴政策,使中水能够实际替代地下水用于工业、农灌、环境生态景观等多种用途。

目前,我省对中水免征水资源费,在具体替代地下水用于工业、农灌、环境、生态等不同用途时,还可采取差别财政补贴政策,积极扩大中水处理量与回用量。

3.5 加强水库、河道的综合治理、恢复河流水体的自然生态功能

继续加强以滹沱河水利风景区建设为代表的河道、水库综合治理工程,逐步增强中型水库的综合调蓄能力,恢复、维持河流水体的基准流量与河道的自然景观与生态功能。

3.6 公益宣传与执法监督管理

开展水环境生态公益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协调水利与环保相关部门的水环境规划、数据共享及联合执法监督。将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加强水环境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列为相关部门公务员及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提高广大干部和全社会的水环境生态保护意识;建立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有效机制,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预防污染为主,树立水环境污染行为可耻、污染后果严重、水污染人人唾弃谴责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对水环境生态修复重大决策,实行公示或听证制度,扩大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加强水环境生态修复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3.7 政策保障措施

①设立水环境生态修复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增加对建立小型污水处理站与中水管网、干流河道的综合治理、小流域水资源保护等水环境生态项目的财政投入。

②设立节水专项奖励基金:对企业排水率、用水定额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与规定标准,污水处理与节约用水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从水资源等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给予奖励。以此促进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水平。

③财税优惠:建立对水环境生态修复相关行业的税收减免或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水环境生态修复相关行业。

④中水补贴政策用于促进中水回用项目的实际运营包括对污水处理工程的技术升级与改造、水处理等级提高、中水回用管网建设等,保证中水的终端价格远低于其它水体,使中水能够顺利进入包括工业、农灌及生态环境与景观用水等多领域,政府相关部门对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工程施工等用水应优先配置并率先使用中水。

⑤中水专项规划:对远期包括建设滹沱河湿地公园、牛卧河河道改造建设城市湖泊公园等水环境生态项目,可将中水专项规划用于项目供水水源。

[1]山西省水利厅,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山西省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山西省岩溶泉域水资源保护[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8:195-196.

猜你喜欢

泉域原平市用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举办《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新闻发布会
城市水安全建设管控规划——以原平市为例
节约洗碗用水
黑龙洞泉域子单元划分及特征分析
再现生机的非遗炕围画
原平市举办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
一次性用水
原平市:廉政小曲目走上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