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庄水库大坝改建加固措施简述

2014-04-06宋必连

山西水利 2014年9期
关键词:坝坡坝顶溢洪道

宋必连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1 基本情况

任庄水库位于晋城市泽州县高都镇任庄村南的丹河干流上,距晋城市区20 km,是黄河流域沁河水系丹河干流上的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供水的中型水库。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298.6 km2,设计总库容8050万m3。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水库正常蓄水位765.36m,设计洪水位773.91m,校核洪水位776.20m。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正常溢洪道、非常溢洪道和输水涵洞等组成。主坝长335m,副坝长325m,最大坝高35.3m,坝顶宽5m,大坝为碾压式均质土坝。

正常溢洪道紧临大坝右坝肩,为开敞式溢洪道,由引渠段、控制段、泄槽段和挑流段四部分组成,全长392m,堰顶高程765.36m。左岸非常溢洪道由引渠段、控制段、泄槽段和陡坡段四部分组成,全长300m,堰顶高程768.36m,堰净宽40m。

输水涵洞位于大坝左岸原状土上,由进水塔、输水涵洞、输水渠等组成。进口底板高程756.16m,进水口尺寸2m×2m,设平板钢闸门及启闭设施,涵洞长110m。

2 存在问题

2.1 坝体变形及沉陷

大坝坝顶起伏不平,最低处较最高处低0.38m,坝顶路面向下游倾斜。防浪墙墙脚与坝顶路面出现裂隙,裂隙宽5~8 cm,最宽处达15 cm。另外,在大坝迎水坡距坝顶防浪墙约12m范围出现长约190m的沉陷坑,宽约12m,深0.15~0.30m,最大沉陷量0.5m;大坝背水坡一、二级马道附近局部有沉陷坑,个别观测管裸露在外。

2.2 坝基渗漏

坝基上部为全新统洪冲积卵石混合土、级配不良砾,结构松散。下部为中更新统洪积低液限黏土,局部夹卵石混合土层。下伏基岩为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灰岩、白云质灰岩。坝基卵石混合土层存在管涌类型的渗透变形,坝基卵石混合土与其上部坝体土存在接触冲刷问题。

2.3 右坝段滑坡

1963年9月19日,当库水位达到767.72m时,右坝段桩号0+065—0+180段坝体土向下游发生滑动,距大坝轴线约100m处形成一个黄土平台。

2.4 输水涵洞出口处左侧边坡不稳定

输水洞出口左侧为一土质边坡,局部现已拉裂。该不稳定边坡表面出现拉张裂隙,形成诸多条平行岸坡走向的拉张裂隙,宽3~10 cm,长约20m。

2.5 右坝肩绕坝渗漏及右坝端接触冲刷

大坝右坝肩地层岩性主要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灰黄色角砾状泥灰岩、泥质白云岩夹白云质灰岩,岩体坡碎,灰岩岩体中岩溶较发育,主要为溶蚀裂隙、溶孔、溶洞等,具中等—强渗透性,形成右坝肩绕坝渗漏通道;右坝肩与坝体接触部位存在接触冲刷隐患。

2.6 非常溢洪道未完建

由于资金不足,左岸溢洪道仅对引渠段和泄槽段进行了开挖、衬砌,控制段和陡坡段尚未开挖贯通,致使左岸非常溢洪道至今不能正常投入运行。

3 加固措施

3.1 大坝坝体加固

改建加固后的大坝坝轴线相对原坝轴线向下游移动了45.0m,坝顶长676m。为充分利用现状坝体,在大坝上游坝坡高程770.50m处设宽19~27m的开挖平台,然后向下游侧以1∶3的开挖坡度挖除原坝体土至现河床新坝基,最后进行新坝体的填筑。坝顶高程维持现状776.96m,最大坝高35.3m,坝顶宽度10m,坝顶路面采用预制混凝土块路面,坝顶上游侧设1.2m高的浆砌石防浪墙。

3.2 坝基防渗处理

大坝坝基防渗采用高压旋喷灌浆,防渗轴线位于新坝轴线上游55m处。高压旋喷灌浆采用二管法,高压旋喷灌浆施工平台高程770.50m,灌浆深度根据主、副坝地质资料确定,灌浆范围为桩号FS0+140—FS0+660,采用单排灌浆孔布置,防渗墙顶深入坝体土层3.0m,墙底深入基岩1.0m。高喷灌浆墙体渗透系数不大于 1×10-6cm/s,墙体结石强度 5~15 MPa、墙体最小厚度0.8m。灌浆孔距0.8m,灌浆压力30 MPa,气压0.7 MPa,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1∶1。灌浆施工前在现场进行高压旋喷灌浆试验,满足上述要求后方可施工。施工完成后坝体内的钻孔采用黏土封孔。

3.3 大坝护坡及排水

上游坝坡在正常蓄水位765.36m以下维持不变,正常蓄水位以上整修为1∶3.0;下游坝坡自上而下依次为 1∶2.5,1∶2.75,1∶3,在高程 766.96m 和 756.96m 处各布设一条马道,宽2.0m,内侧设纵向排水沟。坝体上下游坝坡均采用干砌石护坡,其下部铺设过渡层和反滤层。为降低坝体浸润线,使坝体处于渗流稳定状态,下游坝坡脚处布设反滤及排水棱体。排水棱体顶部高程749.96m,顶宽2.0m,内侧设纵向排水沟,上游侧和坝体接触面、下部和坝基接触面均铺设过渡层和反滤层。

3.4 新填筑坝体坝基处理

开挖后的坝基若为黏土层,压实后直接填筑坝体土;开挖后的坝基若为砂卵石混合土层,为防止坝体土进入砂卵石层,压实后先铺设反滤层再填筑坝体土。

3.5 右坝肩基岩岸坡处理

为防止大坝右岸基岩岸坡与坝体接触部位发生接触冲刷,影响坝体右坝肩的稳定,对右坝肩基岩岸坡进行防渗帷幕灌浆处理,帷幕灌浆总长度约150m。采用单排灌浆孔,孔距2.0m,灌浆压力2.5 MPa,灌浆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3.6 左岸溢洪道改造

左岸溢洪道由引渠段、控制段、泄槽段、消力池段及护坦段组成,长350m。

引渠段位于溢洪道进口,长40m,维持现有浆砌石结构。

控制段长40m,净宽40m,总宽42m,纵坡0,底板高程768.36m,将现有子堰和两侧浆砌石护坡挖除,上部架设1座交通桥。两侧边墙采用扶臂式C30钢筋混凝土挡墙结构,挡墙总高度12.2m,墙顶厚度0.6m,墙底厚度1.0m,前趾板长1.5m,扶壁间距5.3m。挡墙顶部高出墙后回填面0.5m,回填线与原地面线自然衔接。

泄槽段长205m,纵坡1∶33,边坡防护高度3.1m。控制段、泄槽段底板由原来的浆砌石改造为0.3m厚的C30钢筋混凝土结构。

消力池段长25m,纵坡0,底板高程748.19m,采用0.6m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边坡防护高度6m。

泄槽与消力池段两侧均布设0.5~1.0m厚的浆砌石护坡,采用0.15m厚的C30混凝土进行衬砌,混凝土表层铺设直径8 mm的温度筋,边坡1∶0.5。

消力池后接25m长的护坦段,纵坡0,底板铺设0.8m厚的格宾石笼,高程750.49m,宽度60m。

3.7 大坝安全监测设计

变形监测设计:表面变形包括坝面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水平位移观测点分别布置在距大坝轴线上游7.0m,大坝轴线下游29m,58m,86m处,每个断面布置6个测点,共计24个水平及垂直测点;工作基准点分别布置在大坝左右坝肩;水准基点布置在水库附近地表稳固的岩石上,共布设2个。

浸润线监测设计:渗流监测包括坝体渗流压力和渗流量监测。渗流压力监测横断面布置在上游坝坡距坝轴线20m处、下游坝坡距坝轴线10m处和排水棱体上游,每个横断面上布置测点6个,共18个;渗流量测点分别设在坝轴线桩号B0+215,B0+315、棱体排水下游10m,20m处,共4个。

4 结语

任庄水库大坝改建加固后,不仅可以保护晋、豫2省3市(晋城市、焦作市、沁阳市)150余万人的生命安全及大坝下游2.2万hm2耕地、晋焦铁路、晋焦高速、青天河水库、30余家企业及21 km输变电线路的财产安全;还可保证泽州县0.16万hm2耕地的灌溉及晋城市生态用水和巴公工业园区的供水,可促进当地工农业持续发展,使工程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猜你喜欢

坝坡坝顶溢洪道
基于贝叶斯参数更新的高土石坝坝顶开裂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
运行期土石坝坝顶高程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GFRP筋替代钢筋在溢洪道泄槽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库水位骤降偶遇地震作用的土石坝稳定分析
青山嘴水库工程(溢洪道)
基于流体体积函数法的阶梯溢洪道消能研究
不同来流条件对溢洪道过流能力的影响
非稳定渗流场对黏土心墙坝坝坡及心墙稳定的影响分析
Neonatal cholestasis and hepatosplenomegaly caused by 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 type 1: A case report
砂岩压重对病险土石坝坝坡稳定性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