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泽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2014-04-06徐文英
徐文英
(山西省漳泽水库管理局,山西 长治 046021)
1 概况
漳泽水库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北郊,是浊漳河南源干流上的一座大(二)型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3176 km2。水库于1959年兴建,1960年竣工蓄水,总库容4.273亿m3,兴利库容1.104亿m3。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22.5m,溢洪道最大泄流能力2100m3/s,设计洪水标准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2000年一遇,是一座以工业、城市供水、农业灌溉、防洪为主,兼顾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
2 水位动态控制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2.1 必要性分析
随着长治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水规模不断扩大,漳泽水库蓄水兴利与防洪安全矛盾日益突出。漳泽水库承担着漳泽电厂、长治钢铁厂等10余家大中型企业用水及1.32万hm2耕地的灌溉用水。设计年供水量1亿m3,批复的工业供水指标7070万m3,实际工业供水量4691万m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水量逐步增加并接近水库设计供水量。与此同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漳泽水库平均入库径流量明显减少,仅7950万m3,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如遭遇连续枯水年,水库的供水形势将更加严峻。
为此,研究漳泽水库的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法并调整其现行调度方式,加强洪水资源的利用,不仅有利于增加水库本身的效益,还有利于减少该地区地下水供水量,从而实现地下水位的止降回升,对长治市中长期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2.2 可行性分析
2.2.1 洪水资源利用潜力
以漳泽水库现状水平入库径流系列为依据,结合工业和农业规划用水量,按现行汛限水位控制方案(前汛期901.5m,主汛期901m,后汛期901.5m)进行长系列兴利调节计算可知:漳泽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为15887万m3,多年平均供水量为8156万m3,水量利用系数为0.513;多年平均工业供水量为6615万m3,多年平均农业供水量为1541万m3,多年平均损失水量为2587万m3。
漳泽水库汛期按汛限水位静态分期控制方式运行,不考虑面临时刻与预报的水雨情,只要库水位超过汛限水位便发生弃水,使得一些年份出现汛期弃水,汛末不能蓄至兴利水位,供水发生破坏的情况,导致洪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根据监测及计算结果可知,漳泽水库汛期发生弃水的年份有26年,汛期多年平均弃水量为4200万m3,占来水量的26.4%,洪水资源利用潜力巨大。
2.2.2 工程条件
改建后对大坝工程设施进行安全监测,各工程没有发现异常现象,安全稳定,运行状况良好。漳泽水库管理局于2008年委托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对大坝进行了安全鉴定。经鉴定,漳泽水库大坝为Ⅰ类坝。水库工程管理机构齐全,人员配备合理,规章制度健全,能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规范进行大坝及附属建筑物的检查和观测,能严格执行上级防洪部门批准的洪水调度计划,正确操作和维护各设施,运行管理水平较高,大坝运行管理综合评价为好。
2.2.3 流域内降雨特征
区域降水量、洪水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漳泽水库径流主要来自降水,且大多集中在7—8月;径流量的年内变化与降水基本相应。漳泽水库入库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在流域内4—5月和10月偶有洪水出现,7—8月洪水最多,最大暴雨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9月份偶尔会发生大水。根据漳泽水库的防洪任务,可进行汛限水位分期控制,在不降低水库防洪标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洪水资源。
2.2.4 测报系统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和可利用的天气预报信息为实施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创造了条件。为保障漳泽水库水文资料的收集和处理,提高水库防洪能力,实现水库优化调度,充分利用水库水资源,建立了漳泽水库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漳泽水库水情测报网由6个中型水库站、4个进库站和2个雨量站组成,由水库防办向省防办、长治市防办报送汛情。另外,漳泽水库管理局与专业气象台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根据卫星云图、数值气象分析和雷电测雨资料,可提供短期降雨预报,从而使水库防汛工作技术人员提前做出判断。该系统为水库实行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提供了保障。
3 结语
漳泽水库在现行汛限水位分期控制方案下汛期弃水量较大,洪水资源进一步利用的空间较大。因此,根据漳泽水库实际情况,在水库防汛与兴利矛盾日渐突出的形势下,合理确定水库汛限水位,研究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法,除采取工程措施外,可改变传统调度运行方式,对漳泽水库汛限水位进行动态控制,充分发挥水库的调蓄潜力十分必要,且非常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