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现状分析★
2014-04-06唐树英钱露露罗新枫
唐树英 钱露露 罗新枫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现状分析★
唐树英 钱露露 罗新枫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从新农村社区建设内涵出发,采用实地调查与个别访谈的方式对江苏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进行考察,探讨了社区建设现状与解决对策,为更好地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参考。
新农村社区,调查研究,建设现状,建议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成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点,新农村社区的建设正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认知误区,使之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亟待对建设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改善。
1 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相关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并无统一定义,相关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农村社区”与“新型农村社区”。例如方雪等指出农村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居民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并在此基础上建设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工作机制[1];严艳红则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即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按要求统一规划、搬迁合并,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并形成新的居住模式、公共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2]。通过对江苏省各地新农村社区的调查,归纳出这类社区的特点:将原有的村庄通过拆迁安置,统一规划建设等方法,参照现有城市社区经验建设起来的新型社会共同体,意在通过新社区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过程。
江苏省早在21世纪初即开始着手改变不合理的乡村布局,并成为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第一批试点省份,为建设新农村社区提供了契机。2005年11月底,江苏召开大型全省城乡建设工作会议,要求三年内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积极稳步推进农村三集中”,并把“农民居住集中”当作村庄建设的“重要导向”,由此江苏省开始进入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高速发展阶段[3]。
2 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现状
2.1 农民集中居住效果显著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其主要目的是节约土地资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服务共享,推进城乡一体化。近年来我国的土地资源供应日益紧张,在土地面积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便成为我国解决土地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此外,我国城乡二元化结构问题正愈演愈烈,要求更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民接受城市文明的辐射。江苏省在推进三集中后,农民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得到极大改变,推进了市民化进程,例如垃圾分类意识在各个年龄段居民中的普及;同时由于部分原住房估价后可换两到三套新居住房,在一定程度上会吸引部分年轻人回流到老家,从长远来说,有利于社会和谐。
2.2 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备
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公路、通讯、水电煤气等一般性基础设施,过去几十年中,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相比城市薄弱很多,因此新农村社区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农民需求,按照总体部署逐步完善。截至2012年,江苏全省行政村已基本实现通电通水、通路通车、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互联网等“七通”。调查中各个新农村社区附近基本能乘坐到城际公交,社区内部通讯信号与网络速度良好。
2.3 公共配套设施不容乐观
江苏省新农村社区建设虽然起步较早,但将近80%的社区是最近五年内才竣工的,其中近三年开发的社区又占据绝大部分,因此这类社区一般都位于新开发地带,周遭环境总体呈现不容乐观的态势,间接地对教育、治安、健身娱乐、商业金融设施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1)社区附近学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或教学质量差等问题,校园周边灰尘量大,对学生身体发育影响较大。2)治安状况糟糕,这与物业服务质量差、社区住户多、进出看房者人流量大等因素有关。3)健身娱乐设施(场所)匮乏,包括现有场地面积无法满足正常健身活动要求、原预留场地后期荒废、因缺乏专人维护或管理导致使用功能无法发挥等三大方面表现。4)商业金融设施缺乏吸引力,归根结底是新农村社区消费水平较弱且周遭环境不足以吸引商业投资。
2.4 已失地农民归属感缺失
农民失去土地后,其户籍并未相应地转化为城市户口。但如果仅仅只是将转变农民身份简单地局限在更改户口上,又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归属感缺失的问题,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努力去消除农民对新型农村社区的不认同感、陌生感[4]。江苏省新农村社区新建房屋多为独立单元,这种形态削弱了邻里交流,这也是农民保障房建设的通病;另一方面,电影下乡等活动较少普及到这类社区,可能妨害到群众精神文明建设。
2.5 社区的管理权属难确定
江苏省新农村社区大致分为离土进城,半离土半进城,旧村改造三种模式[5]。无论是哪种模式,其管理权力的界定均十分模糊。伴随着新农村社区的建设,农民拆迁安置房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关于这类住房的管理往往处于尴尬境地,对物业来说,它与普通的城市社区存在很大差别,大部分物业管理方式并不适用;对相关政府来说,撤并后的村落由谁来进行行政管理,是村民自治,居民自治,还是交由镇政府来管,这些都是存在争议的地方。
3 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解决对策
3.1 制定更为完善的设计规划
在最初选址方面,可考虑工业园区附近,以解决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规划前期应做好民意调查,了解特殊人群需要,合理利用地下空间,为绿化、健身等预留场地,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资源浪费;设计时应注重绿色节能设计,防止日后大规模改造;在自然灾害多发区还应建设紧急避难场所,预留大规模疏散场地。作为设计人员可以在户型上通过某些设计技巧以减少住户之间的隔离感。
3.2 建设公平合理的管理机构
对于由几个行政村联合而成的新农村社区,公平合理且迅速地建设居民自治机构至关重要。此外关于治安问题和卫生问题,在没有安排物业管理或者在有物业但征得其同意的情况下,可鼓励居民自己参与解决,由政府给予一定工资补贴并组建管理小组,在社区内或周围及时组建垃圾处理区,防止建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处理好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
3.3 设立专门有效的服务体系
对于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健身与娱乐器材等,可以设立一套服务体系,专款专用,专人维护,邀请居民志愿者参与日常工作,其中的款项,可在土地征收时规定金额百分比,由政府与集体按比例共同筹集,用于新农村社区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与维护。
3.4 形成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有些地方在缺乏产业支撑的情况下,盲目开建新农村社区,最终导致“二次空心化”。对此,一方面企业应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可向新农村社区附近地带过渡,另一方面新农村社区自身也应积极探索当地特色产业,避免同质化倾向,努力吸引更多的企业与资金到来。例如大丰市恒北村在对自身资源进行整合后,以本村历史悠久的“早酥梨”为主打,发展出独特的田园风光。
4 结语
建设新农村社区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完全照搬城市社区建设的经验,只注重形式而忽略新农村社区背后的实质,结果只能适得其反。真正合理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各相关主体的协同合作,才能使农民真正享受到现代化成果。
[1] 方 雪,沈 山,林立伟.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探讨——以江苏省邳州市港上镇前湖村为例[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2):38-42.
[2] 严艳红.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探索[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12):61-62.
[3] 林 娜.新农村建设中农民集中居住问题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4] 吴业苗.农民转身:新型农村社区的适应处境与公共服务建设[J].浙江社会科学,2013(1):99-107.
[5] 吴孔凡,靳 锋.江苏省城镇化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情况调查[J].中国财政,2010(22):44-46.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new rural commun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TANG Shu-ying QIAN Lu-lu LUO Xin-feng
(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jing210000,China)
Based on the rur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theories, adopt the way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dividual in-depth to inspect Jiangsu province socialist new rural communities, and discuss their present conditions of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solutions, for a better promote to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new rural community, investigations, present conditions of construction, proposal
1009-6825(2014)22-0003-02
2014-05-08★: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310307020Y)
唐树英(1993- ),女,在读本科生; 钱露露(1992- ),女,在读本科生; 罗新枫(1992- ),男,在读本科生
TU982.2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