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三位一体”科学发展
2014-04-06湖北省散装水泥办公室
湖北省散装水泥办公室
进入“十二五”以来,为推动我省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健康发展,围绕实现“十二五”散装水泥目标,积极探索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散装水泥“三位一体”网上智能直报系统为基础,搭建以实现“十二五”主要工作目标为核心的管理信息平台,创新工作方式,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促进了全省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协调发展。
一、利用管理信息系统 科学制定工作评价标准
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将“十二五”目标及各项保障措施量化、数字化。具体做法:将“十二五”时期的工作,分解为主要管理目标和保证措施两个部分,并且分别将他们量化,对应的换算成相应的分值,以便考核评价。一是主要管理目标分值标准。依据“十二五”目标,按年度量化分解成散装水泥供应量、水泥散装率;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数、产能、实际生产量;农村散装水泥网点数量。每个目标量对应一定的分值标准,超过部分按比例加分。重点考察衡量推广应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实际成果,使各地散办和基层单位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责任。二是保障措施分值标准。按政策制度建设、宣传工作、专项基金征收、行政执法、科技创新等五个方面量化。政策制度建设量化为各地方政府或主营部门是否出台推进“三位一体”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宣传工作量化为散装水泥报刊杂志的订阅数量,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站上发表或播出的稿件数,组织宣传周和大型推广宣传活动的次数、规模;专项基金征收量化为实际征收额、征收率、上缴率;行政执法量化为市场跟踪检查频率、检查率、查处率;科技创新量化为科研课题的数量,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标准的数量,组织新技术新标准的学习培训次数、规模等。使各地散办明确工作内容以及方式和方法。
二、利用管理信息化手段 加强行业监督管理
利用散装水泥“三位一体”网上信息平台,建立覆盖全省所有水泥生产企业、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农村散装水泥销售和使用网点的数据统计和监控平台,随时掌握推广应用情况。同时,对数字化的目标完成情况、保障措施落实情况实施动态管理。根据信息管理平台反映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到各地及基层巡查、检查指导工作。通过听取基层情况汇报、查阅文件资料、巡视水泥、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农村散装水泥供应使用网点、在建工程项目等方式,核实信息系统预警反映的问题,从城市“禁现”及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农村推散及建设农村散装水泥供应使用网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等方面,分析成因,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就发现的问题与当地主管部门和相关责任主体交换意见,对进一步做好散装水泥工作提出建议和要求。
三、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 建立行业科学监管及评价长效机制
随着水泥散装率的逐年提高,散装水泥工作的重心正由推广应用、专项基金征收逐步转向行业的监管,行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变化,面临着一些新问题,行业的监督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都是建筑工程的主要原材料,它们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如预拌混凝土是涉及工程立体结构安全的重要材料,生产、使用不合格预拌混凝土,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通过对所有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建立ERP信息管理系统达到对企业从原材料进场直到产品出厂以及物流运输过程的全程监管。加强与质量监管部门的联系,充分利用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对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企业的生产质量控制过程进行监管。监督预拌混凝土和砂浆生产企业健全生产管理制度、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产品质量跟踪制度,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和奖励机制。通过量化管理目标,以及工作措施和管理手段,便于考核各地的工作绩效。每年都要对全省各地散装水泥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分,最后根据考评结果,排定名次,对考核优秀和排名靠前的,按237号省长令有关奖励的条款,进行奖励;对散装水泥生产供应量占比较大,提高散装率贡献大的重点水泥企业、散装水泥销量增长较大的农村网点,也要在考评结束后,进行奖励。
尽管这几年我们在行业的管理信息化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要真正实现行业监管的全程信息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我省散装水泥发展实际,继续做好管理信息化工作,为实现散装水泥跨越式发展、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