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动态

2014-04-06

石油化工应用 2014年4期
关键词:混煤油泥稠油

聚烯烃工程中心拔化工头筹

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2014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评比结果,依托北京化工研究院建设的聚烯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综合评比86.4分,在91家参评中心中位列第六,在化学工业领域位列第一。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综合评比每两年进行一次,目的是加强和规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建立优胜劣汰和动态调整的运行管理机制。本次综合评比重点考核了各工程中心2011-2012年度在科研人才结构、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推广、科研装备、经济效益及行业贡献等内容。

近几年,聚烯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催化剂研发、烯烃聚合工艺技术开发以及合成树脂新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该中心成功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聚乙烯BCE系列催化剂、聚丙烯ND催化剂、聚丙烯DQC系列催化剂、丙烯BCZ催化剂、茂金属聚乙烯催化剂等,满足了国内聚烯烃行业的发展需求,并且大规模出口海外。

此外,该中心开发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第三代聚丙烯环管聚合工艺技术已在武汉石化成功实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熔体强度聚丙烯、G树脂、抗菌树脂等高性能产品也已经推向市场。

生物燃料或改变欧洲汽柴油供需现状

美国《世界炼油商务文摘周刊》报道,E4tech可持续能源咨询公司预计,2020年生物燃料约占欧洲运输燃料的6%,其中20%来自第三代生物燃料和采用地沟油等废弃油脂生产的生物燃料。预计2011年至2020年,生物燃料供应量年均增长约15%,即每年增长200万吨油当量,根据欧盟燃料质量指令(FQD)要求,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6%,预计减排指标的2/3以上将通过使用生物燃料来实现。预计2020年至2030年,生物燃料供应量将从每年1 500万吨油当量增加到每年2 700万吨油当量,占欧盟运输燃料的12%~15%。2030年,该地区约10%的柴油和12%的汽油将被生物燃料取代。在此期间生物柴油增长量的2/3和生物汽油增长量的2/5将采用植物纤维原料和其他非食用油原料生产。

此外,该咨询公司预计,欧洲可能通过增加生物柴油使用量来解决该地区汽柴油供需失衡问题。但由于消费市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其效果还有待时间验证。

中国石油稠油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获突破:五大成果助力清洁生产

近日,辽河油田公司承担的中国石油低碳关键技术研究子项目-稠油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取得突破,实现稠油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成为清洁生产和保护环境的利器。

这个项目2011年进入研究实施阶段。辽河油田科研人员首先开展稠油污泥脱水、固化现场试验,对药剂进行筛选和优化,对脱水设备进行最终定型;接着进行中试试验,对脱水剂、脱水装置等在脱水率、运行成本、设备的运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测试,试验效果良好,各项指标均已达到预期;之后又开展油泥混煤燃料化试验,对燃料的热值、热重曲线等进行测试,对燃烧排放的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放指标进行监控,开发污染物控制技术。去年至今,他们先后完成年3万吨高含水稠油污泥的脱水固化项目的示范工程、年1万吨油泥混煤燃料的示范工程,以及两种炉型的油泥混煤燃料的试烧试验,并全部完成试验研究任务。

有关人士称,这个项目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五大成果上:完成稠油污泥的组成与性质的分析,掌握所含污染物成分、利用价值及处理方法,为试验开展奠定基础;开发油泥固化脱水剂并确定最佳工艺,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处理油泥;开发稠油污泥燃料化新技术,实现油泥资源化;设计并制造稠油污泥高效脱水装置,解决油泥脱水问题;开发稠油污泥混煤燃料烟气达标控制技术,解决排放烟气不达标问题。

猜你喜欢

混煤油泥稠油
相变换热技术在油田稠油开采中应用
基于全流程优化的锅炉机组混煤掺烧决策模型
稠油不愁
含油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热解处理工艺研究
电厂锅炉混煤燃烧技术应用现状及分析
生化微生物技术在稠油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
含聚合物油泥对原油稳定性及油品性质的影响
辽河油田破解稠油高温调剖难题
含聚油泥对聚合物溶液性能影响研究
污水处理场油泥无害化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