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环渤海城市“十三五”规划期经济发展主体思路的研究——以青岛市为个案

2014-04-06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4年2期
关键词:十三五青岛经济

“十二五”规划期已进入后半程,在深入学习和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我国各城市陆续开始思考研究“十三五”规划期的经济社会发展。青岛“十三五”规划期经济社会发展总指向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以人为本,建设成熟型的国家经济中心城市;从总指向出发,以新思路、新气魄、新举措、新模式,谋定“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期经济发展主体思路。

“十三五”规划期城市经济发展环境的研判和对标城市发展的有益经验与模式

世界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不可更改的发展新时期;中国经济升级版已经进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发展越来越密切的发展新阶段,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都极其需要科学研判其发展所面临着的国内外环境,科学对标位居城市与参照城市的比较,找出差距,以国际标准制定自身的发展指向和具体实现的目标

(一)“十三五”规划期城市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主要是把握好三个“面对”

一是面对世界在2008年发生的百年一遇国际金融危机,后又发生的欧债危机等,其影响在规划期内仍然不会完全结束;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影响下,比较长的时期里,世界经济发展温和且呈不均衡的运行态势,这样中国城市“十三五”规划期内面临的仍然是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十三五”规划期城市要面对可能出现的复杂环境和严峻挑战,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和问题要做好充分的预案;以未雨绸缪的心态,强化应对各种危机、风险等的措施,在同心共筑中国梦中,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标杆城市。

二是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出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其内涵和条件不断发生深刻变化,变化的核心是比较优势的竞争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这就逼使我国的区域或城市需要不断提高对本土比较优势的再认识,并不断提高再认识水平。以此,“十三五”规划期内,城市经济在稳中求进中城市需把握住战略机遇期出现的发展空间,营造适应城市开拓市场空间的最佳环境。

三是面对国内区域或城市竞争力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每一个区域或城市面临着发展机遇的窗口,由于不断发生着新问题和新形势的影响,决策者需要找到真正适合实际的“机遇窗口”。城市找到真正适合实际的“机遇窗口”,极其需要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的“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的理论,对此,需要科学做好把握发展趋势的理性与实践准备,形成正确研判发展趋势与情势的管理体制与机制。

(二)“十三五”规划期青岛需要从全球的方位参照对标城市发展的有益经验和模式

青岛已经进入打造城市经济升级版关键的历史发展时期,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确定参照对标的城市,以汲取全球的智慧,谋定“十三五”规划期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指向。笔者在研究中以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参照对标城市,认为青岛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是如何提高城市人才向心力水平,加快吸引高层次人才,主要方向:营造更加国际化、生态化、舒适化、便捷化的生活环境和浓厚的包容性文化氛围,培植城市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以城市形成的形象魅力强化人才向心力;实施向世界借人才战略,通过创办国际一流大学、吸引国际一流学者和留学生等,打造世界级国际人才竞争优化环境;建立健全围绕人才发展的城市服务体系。

二是如何营造更加宽松开放的创新环境,主要方向:要把城市已经确立的建设国际性若干中心的概念,通过政策、措施和标准全部分解到各个具体的工作部门,形成优化的创新环境空间;通过制度创新,注重商业模式,完善创新体制,建立创新机制,配套创新政策;实现创新过程、创新成果、创新金融、创新消费的一体化运作。

三是如何强化新城、新区的巨大吸引力,主要方向,从青岛已经形成的大城市圈出发,建立完整的大城市、中城市、小城市相互依托的最理想的城市群域结构,在这样的理想结构中使新城、新区成为最可塑造的现代化空间。

用大数据解读青岛“十二五”规划期中期经济运行质量;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十三五”规划期又好又快发展

党和国家已经确立了到2020年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青岛作为国家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十三五”规划期及到2050年要以“五位一体”总布局为指导,经济发展指向就是要建设成熟型的国家经济中心城市。

(一)大数据时代,比较与解读数据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和评估“十二五”规划期城市经济运行的质量,更加深刻地谋定青岛“十三五”规划期及可预测的未来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评估青岛“十二五”规划期中期城市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关键要点:一是以“五位一体”总布局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全方位提高文明城市建设水平,保持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绿色发展。二是以改革开放为“根”,坚定不移地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建立起有强大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三是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立完善城市国家创新体系。四是以建设高水平“品牌之都”为抓手,坚定不移地实施品牌经济发展战略,建立品牌经济运行体系。五是以大项目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增强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青岛经济发展的主要数据为城市发展展现的辉煌做了最透明地形象图解。

2012年青岛市完成GDP7302.11亿元,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排序中列广州13551亿元、深圳12950 亿元、成都8139亿元、武汉8004亿元、杭州7803.98亿元之后,位居第6名,在全部城市排序中列无锡7568.15 亿元之后,位居第12 名;人 均GDP94887 元(折合15032美元),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排序中列深圳123247元(折合19524 美元)、广州105909 元(折合16778 美元)、大连102216 元(折合16261 美元)之后,位居第4 名。(2013年9月由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等完成的中国百城发展指数排序中,青岛市绿色发展指数为0.278,列海口1.019、深圳0.763、克拉玛依0.734、无锡0.437、烟台0.298之后,位居第6名。其中经济增长绿化度指标青岛为0.133,位居第11名,位居第1名的深圳是0.410;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指标青岛为0.033,位居第19名,位居第43名的深圳是0.002;政府政策支持度指标青岛为0.112,位居第14名,位居第1名的深圳是0.351)。

2012年青岛市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153.9亿元,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排序中位列成都5890.1 亿元、大连5654.1亿元、武汉5031.25亿元、南京4683.45亿元、西安4243.43亿元之后,居第6名。

2012年青岛市实际利用外资达到46亿美元,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排序中位列大连123.5 亿美元、成都85.9亿美元、杭州82.65亿美元、沈阳58亿美元、深圳52.9亿美元之后,居第6名。(2012年末城市经济外向度达到63.2%;累计实际使用外资432.5亿美元;进出口总值由1988年计划单列时的2.8亿美元发展到732.1亿美元,口岸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492亿美元;港口吞吐量达到4.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450万标准箱;对外投资和承包工程累计额分别达到28.4亿美元、88.3亿美元;服务外包离岸外包执行额突破8亿美元)。

2012年青岛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4.5亿元,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排序中位列广州5977.27 亿元、深圳4008.78亿元、武汉3432.43亿元、成都3317.7亿元、南京3080.58亿元、杭州2944.63亿元之后,居第7名。

2012年青岛市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70.18亿元,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排序中位列广州4300 亿元、宁波1536.5亿元、深圳1482.08亿元、武汉1397.74亿元、杭州859.99亿元、成都781亿元、大连750.1亿元、南京733.02亿元、沈阳715亿元之后,居第10名。

2012年青岛市实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45元,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排序中位列深圳40742元、广州38054元、宁波37902元、厦门37576元、杭州37511元、南京36322元、呼和浩特32646元、济南32576元之后,居第9名。

2012年青岛市在中国城市竞争力四个主要项目中排序比较如下:“可持续竞争力”项目,列香港、上海、深圳、北京、广州、澳门、杭州之后,居第8名;“宜商城市竞争力”项目,列香港、北京、上海、广州、佛山、苏州、深圳、武汉之后,居第9 名;“和谐城市竞争力”项目,列香港、澳门、济南、西安、深圳之后,居第6名;“信息城市竞争力”项目,列上海、广州、香港、北京、深圳、杭州、无锡、南京、重庆之后,居第10名。

2012年末青岛市在副省级城市专利项目排序中,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累计达到5694件,列深圳53820件、杭州21089件、南京17005件、广州15373件、武汉13455件、西安12066件、成都11297件、哈尔滨8280件、沈阳8115件、济南7380件、宁波7017件、大连6389件之后,居第13名;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累计和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密度两项指标均居第14名,但是,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密度年度增速指标,仅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达到45.10%,居第2名。

(二)强化行政全域发展实施“速度模式”,按照“两个目标”,青岛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GDP接近或达到2万亿元;2030年GDP实现翻一番,达到4万亿元;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GDP超过10万亿元

现代城市生产力实施空间布局的三原则是:增长原则,区位优势原则,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增长原则的衡量标准,列首位的是速度指标。现代经济理论揭示,世界上任何文明国家都会坚定不移地把发展放置于头等重要的位置上,速度是发展的一种内在表现形式,由此而形成的“速度模式”是客观的永存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中,国家无论实行何种经济社会制度,都演绎着发展的“速度模式”。实现科学发展,发展是主题,速度是硬指标,以此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速度模式”。“速度模式”的本质就是坚定地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实现绿色发展;在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过程中,“能搞多大速度,就上多大速度”,而不是人为的加以限制;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就业、民生、建设等发展问题,“速度模式”是须臾不可或缺的法宝。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保持了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态势,目前,青岛在中国经济升级版图中的位置,面对国内城市激烈的竞争,决定了率先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期及可预测的未来20年内,必须采取“速度模式”的发展方式。根据测算,青岛拥有的物质技术基础,拥有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高水平调度好经济运行,2010-2030年间,GDP增长速度可以保持年均9.2%~11.7%的水平,调整的区间为2.5个百分点,“十二五”规划期末实现GDP接近或达到万亿元;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GDP接近或达到2万亿元;2030年GDP实现翻一番,达到4万亿元;2030-2050年间,GDP增长速度以保持年均7.0%~9.0%为宜,调整的区间为2.0个百分点,这样2050年城市GDP完全可以超过10万亿元。

强化城市生产力空间布局调整,青岛“十三五”规划期及到2050年经济发展指向是:建设成熟型的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形成世界一流城市格局

随着城市生产力不断提高而推动的经济社会发展,青岛建设成熟型的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和形成世界一流城市格局,决定了城市所赖以生存的空间需要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时期,进行必须的功能布局大调整,城市市域空间功能布局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规律驱使的结果。

(一)以建设成熟型的国家经济中心城市为指导,以建立理想的城市生态结构为目标,使主城与新城均衡“发育”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世界城市发展潮流表明,生态文明是文明的最高境界;现代化城市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建设成生态文明城市。青岛在建设现代化幸福宜居宜游城市中,需要积极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在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中,不断提高强力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水平,在实现主城与新城均衡“发育”中把青岛建设成美丽中国的标杆城市。主城与新城均衡“发育”的第一标志是:城区确立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为骨架,实现花园式居住、生产、服务于一体相互协调建设格局的目标;城镇确立在一个区域空间实现“一座小城市就是一座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国家公园”目标;乡村确立构造山清水秀映衬的村落,显现秀色可餐田园风光的村落,实现“一个村落即为一处景点”的目标;整座城市成为靓丽的“特大旅游景区”,成为独具影响力的让游客流连忘返的宜居宜游的旅游目的地。

面对当今世界,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挑战。青岛在城市生产力布局中,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将城市建设成为宜居宜游的幸福品质之城。一是要制定实施经济发展具有世界意义的绿色国际标准,使分散的小规模绿色实践,通过绿色国际标准逐步发展扩大为行政全域的集体行动和绿色实践。二是制定绿色增长制度、建立绿色社会机制、加强绿色投资计划、开展绿色行动活动等,高度关注PM2.5的污染问题,以最强化的措施,从根本上避免“PM2.5危机”的出现,将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并使之成为占领全球制高点和领先地位的重要途径。三是全面落实《决定》中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各项措施,积极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在城市环境保护、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等领域形成制度化的管控制度和机制,让绿色“指挥棒”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生态红利。四是创建和完善“双模式”的管理体制与机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贯穿到从数量到质量、从经济效益到生态效益、从自然环境到生态文化、从具体工程到体系建设的全过程之中。为此要创新完善绿色城市管理体制与机制,建立以量化指标为导向的新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模式;建立涵盖市容、环卫、绿化、公共设施及部分规划、工商、市政、交通等方面管理权限的大城管模式。“双模式”是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一个主体性内容,城市只有在“双模式”的推动下,才能以强大的合力提高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二)强化城市功能区建设

青岛“十三五”规划期要合理布局现代服务业及楼宇经济集群;构建与成熟型国家经济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国家创新中心和蓝色硅谷、具有文化内涵与时代特征的国际文化都市、若干关键领域掌握“国之重器”的国家战略性新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立体化交通联动推进的国际物流中心、东北亚航运中心、具有国内外重大影响力辐射力的财富中心和东北亚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以建设海洋旅游名城为标志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等,必须强化城市功能区建设。

行政区划设置相对固定化、稳定化的发展规律,决定了在国家严控行政区划设置调整的情况下,还要驾驭生产力空间布局的演化规律,可以通过建立不同特色的功能区,在强化城市功能区建设中推进城市生产力发展的科学布局。这样做既可以弥补由于行政区划调整的迟滞、而带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缺陷;又可以通过城市功能区(经济区)的发展,更加科学地实现城市生产力发展的科学布局,进而有助于为必须的行政区划设置调整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如“十三五”规划期及到2050年,青岛市要在提高合作水平中推进城市圈经济一体化,要在强化城市生产力空间布局调整过程中顺应城市生产力推动的行政区划所进行的撤县改市、撤市改区、市区合并、区区合并的城市空间管理调整发展规律。同时,要紧密对接环渤海经济圈城市;要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建设为中心,在山东区域设施“蓝黄”战略和“一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带(西部经济隆起带)”战略中,充分发挥成熟型国家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

(三)强化现代化小区域规划建设,高起点打造现代化小区域建设示范区

青岛要认真借鉴目前各地出现的实现小区域现代化的有益经验,要在城市化和城镇化并举推进中,依托大城市圈空间,推进新型城镇化,把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发展成为中小城市,建设一批“镶嵌”在大城市圈里的镇级小城市和中心镇及新型乡镇,使行政全域形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格局。“十三五”规划期建设小区域现代化示范区的主要方向是:以青岛主城区为中心建立主城区、新城区、副中心、镇级市、新型乡镇村、社区协调发展的大城市圈格局;以充分体现未来、科技、人文、绿色的元素,打造一批魅力化与多样化并举的现代化国际化镇级小区域;以处处显现节能、环保、宜游、宜居、品质的生态环境优化的特色,使新城区及新型乡村、社区建设充分彰显建成验收是精品,使用百年成为经典的形象。

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不断创造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模式,使开放型经济成为城市经济的主体性经济形态

开放红利是各类红利的倍增因素,开放范围越大,红利倍增效应越大。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后,青岛作为首批沿海14个开放城市之一,全力实施开放带动发展战略,从三来一补起步到以吸引外资、扩大进出口为主,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使城市经济逐步融入全球化格局之中。实践证明,实施开放带动发展战略,促进了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了城市现代国际化水平的明显提高,促进了城市创新能力和文明水平的大幅提升。

(一)在“十三五”规划期,青岛要以“根”的理论为指导,围绕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实施城市国际经贸“五加快”发展战略转型

改革开放是青岛经济发展的“根”,实践证明,实施开放带动发展战略和经济国际化战略,使青岛实现了由单一的出口加工型生产基地向行政全域建立起外经外贸于一体的开放性经济体系的跨越;由单一的外贸出口基地向进出口一体化的大口岸城市跨越;由单一的制造业产品出口向包括文化、科技等产品出口的综合性国际经贸大基地跨越,由中国品牌之都向世界名牌之城的跨越。这样,奠定了青岛已经具备由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等模式向自由贸易区模式实现跨越的物质技术基础,全面促进了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了城市现代国际化水平的明显提高,促进了城市创新能力和文明水平的大幅提升。

“十三五”规划期青岛要更加深入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制定大开放政策,推行大开放举措,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增红利,围绕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建立新型口岸经济模式,实施“五加快”发展转型:一是以调整进出口结构为主,加快外贸进出口方式转型,加快提高进口商品比重,打造国际贸易之城,建成有全球影响力的东北亚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使青岛成为世界最活跃的商品交易之地。二是以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为主,加快转变外贸经济发展方式,打造更加优质的引资环境,不断提高“宜商城市竞争力”水平,使城市成为外资踊跃投资之地。三是以打造人才之城为中心,使城市成为世界知名的服务外包之地。四是以发展创意产业和紧随最新科技潮流为主,加快外经贸科技创新步伐,建立适应城市生产力发展的外经贸产品结构;以创新工艺流程和使用特种技术,实现产品环保化、功能化、复合化为主,加快制造技术升级。五是以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加快管理能级提升,不断创新保税区、自由贸易(港)区等外经贸空间布局的升级模式。

(二)青岛要紧紧把握国家在上海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趋势,在城市西海岸加快建设自由贸易港区

上海自贸区是党的十八大后,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开启点,其精髓在于以深入向外资开放准入范围为首要标志的开放和以进一步收缩政府权力为主要标志的放权,实质就是突出改革。青岛要不断汲取国家及区域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的“营养”,特别是要及时汲取上海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后,努力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业态;努力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实行负面清单政策;努力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努力形成促进投资和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特别是创新力推上海成为全球航运中心的产品体系;努力培育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等方面的经验。从青岛实际出发,不断丰富城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模式与内容。现阶段青岛要力促位居西海岸的保税区早日完成向自由贸易区的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城市扩大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路和新途径,更好地发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作用;要按照《决定》提出:“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的改革方向,朝着建立富有世界影响力的自由港目标稳步迈进。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城市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智慧城市,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水平

实践已经证明,长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开放性战略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青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特别需要指向:

(一)率先建成城市国家创新体系

“十三五”规划期青岛要以“根”的理念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率先建成城市国家创新体系,其主要指向是,按照城市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空间功能布局的三个层次,即主体性创新功能区,如“蓝色硅谷”、“信息谷”、“软件园”及总部经济集聚区形成的“蓝色港湾”、商务中心区等;连接城市内外空间的“产学研”大平台;企业建立的“慧谷”等,这3个层次的完整组合,形成“城市国家创新体系”,成为城市不断涌现科学技术原动力的“源泉”。

建设城市级的主体创新功能区,必须着眼于“城”的概念,使之定位成瞄准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引领应用科技发展方向、代表相关产业应用研究最高水平的人才创新基地,成为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人才最密集、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富的功能区;实行最有效的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100%,绿色建筑达到100%,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科技手段,塑造绿色生态的智慧“城”;精心建设包括优质写字楼、高端主题酒店与宾馆、知名公立和私立名校、国际性医院、图书馆、影剧院、体育中心、专家公寓、绿色生态住宅等公共服务配套齐全、国际品质、舒适便捷的和谐社区和生活研发创新环境。

(二)发展智慧产业,建设智慧城市

智慧产业是指直接运用人的智慧进行研发、创造、生产、管理等活动,形成有形或无形智慧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产业。智慧产业的发展促使世界进入了以共享、交换、协同、系统、控制、智能为主要内容的大数据时代,进入了建设以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为基本特征的智慧城市的“智慧时代”。

发展智慧产业,建设智慧城市,青岛要大力突出推动网络终端产品制造基地建设,发展云计算产业。云计算被视为继大型计算机、个人电脑和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IT产业革命,是引领时代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革命。青岛在“十三五”规划期要强化云计算产业发展,带动城市智慧产业发生根本性的整体变革。

发展智慧产业,建设智慧城市,要做大做强电子商务产品。2012年末国内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小企业用户突破1700万户;2012年11月11日淘宝全天支付宝交易额即达到191亿元;预测“十二五”规划期末,电子商务交易额可达到18万亿元;青岛要在“十三五”规划期进入电子商务10强城市行列。

发展智慧产业,建设智慧城市,要突出城市的智慧型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充分体现着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事情流程化,流程事情定量化,定量事情信息化,这是管理文化上的认识飞跃。建设智慧城市,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汇聚人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使汇聚智慧的人和具备智能的物互存互动、互补互促,以实现经济社会活动最优化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和新形态。瑞典的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在交通系统上得到了最大的体现。斯德哥尔摩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设置了18个路边控制站,通过使用RFID技术以及利用激光、照相机和先进的自由车流路边系统,自动识别进入市中心的车辆,自动向在周一至周五6∶30到18∶30之间进出市中心的注册车辆收税;通过收取“道路堵塞税”减少了车流,交通拥堵降低了25%,交通排队所需时间下降50%,道路交通废气排放量减少了8%~14%,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了40%。

(三)把城市拥有的海洋科技比较优势全面转化为海洋产业发展优势

这一转化使青岛不仅是国家的海洋科技城,也成为名副其实的海洋产业城,无愧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定位,无愧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蓝色硅谷。

提高以港兴市水平,青岛“十三五”规划期要完善立体交通体系,在强化海港、空港、陆路物流港、公路旅游港等的建设中,综合平衡发展大港口经济

青岛拥有的比较区位优势和经济地理优势,决定了城市围绕海湾型国土空间发展生产力,需要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不断提高以港兴市水平,建立和完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海湾型城市经济结构,形成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国家物流中心、国家贸易中心、国家服务外包基地等。

(一)综合平衡发展大港口经济

发展大港口经济,几乎是所有城市谋定未来都要确立的发展目标。青岛要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物流业大发展的机遇,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十三五”规划期,青岛要以强化物流、方便人流为中心,以无缝连接为目标,适应交通模式多样化、便捷化和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市进入“桥隧新时代”客观所需要的立体交通体系,综合平衡发展大港口经济,加快推进发展连接世界和国内重要“海、空、陆”港口的现代综合运输通道,提升中转与集疏、集散水平,使城市成为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和最便捷的人流集散中心。

(二)提升“海、空、陆”港口的开放门户功能

青岛要提升“海、空、陆”港口的开放门户功能,需要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和口岸建设,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层次,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富有活力的开放高地和开放园区;加快推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培育和壮大与大港口相关联的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形成全球生产和消费供应链重要节点;加快提升港口金融、商务商贸、中介服务、文化创意等服务功能,在企业注册登记、融资、跨境交易、服务外包、履约、结算等方面,实现与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接轨水平;加快推进发展海关特殊监管小区域,不断创新海关监管模式,提高电子商务水平,实现口岸现代化、通关便捷化。

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在建立适应海湾型城市生产力发展的城市经济结构中,打造青岛制造业升级版

制造业生态是国家强大和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青岛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制造业基地,“十三五”规划期青岛极其需要抓住由第三次工业革命引发、世界掀起的新一轮制造业技术革命浪潮带来的发展机遇,打造城市制造业发展的升级版,主要战略指向是两大板块:

第一板块,要突出发展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发展海洋产业;要不求全面,必求关键,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海洋产业的关键领域,形成一批“巨人型”高地和“巨人型”产品;要发挥青岛拥有的比较优势,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中,以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结合并构建成系统性、开放性、网络化的强大基础设施和新的产业结构,因为历史上数次重大的经济革命都是在新信息通讯系统和新能源使用系统结合之际发生的;要针对青岛制造业的弱项,专项策划,取得突破,如节能环保产业,2010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6654.2亿元,为2002年的5倍;从2013年算起,未来五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将达3万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国要发展超过10亿平方米的绿色建筑,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重将达20%,节能服务业总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正成为“十三五”规划期及未来10年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第二板块,要正确认识发达国家制造业日益显现出“回归本土”的重振趋势,科学评估青岛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方向。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成功承接了全球第一次经济大转移,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成为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后期,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进入第二次经济大转移时期,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世界工厂”角色开始结束,进入了以现代机械工业、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环保工业和新能源工业等为代表的产业结构重组的新型制造业发展时期,我国将成为新时期国际市场需求消费品的世界工厂。在我国的“十三五”规划期中,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回归本土”的重振趋势不会改变。青岛作为我国最早、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制造业基地之一,拥有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和行业及企业。“十三五”规划期及2050年,青岛需要科学评估传统优势产业和行业及企业的发展方向,在指导理念上要彻底抛弃传统观念的思想束缚,以生产手段现代化、产品结构时尚化、市场运作大众化(简称“三化”)塑造传统优势产业新形象,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青岛打造传统优势产业和行业及企业的创新升级版,要以制造业生态是国家强大和建设成熟型国家经济中心城市的物质基础为指导理念,从粗放分散发展向集约集聚发展转变,由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产业端向高附加值环节转变,由传统经营机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带动转变,充分整合各种因素,走转型升级的新路。如纺织业需要紧跟国家实施生物基纤维发展战略的步伐,2012年末,我国纤维加工总量已经占世界的半数,其中化学纤维占比为75%。《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0-2020)》和《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中都提出要把发展新型纺织材料,特别是超仿真技术以及差别化、功能化纤维的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首要任务,具体实现指标是,到2020年超仿真纤维占比为20%,差别化率为75%。青岛需要从拥有的比较优势出发,发展海洋生物基纤维原料多样化及规模化生产技术,构建海洋生物基纤维材料技术与产品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和标准体系。

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全域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我国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跨越的阶段,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由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加快转变的阶段,工农、城乡关系由二元化向深度调整与互动融合一体化加快转化的阶段。“十三五”规划期城市要把握好这三个转变阶段的发展趋势,从根本上改变“三农”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弱化地位,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之间不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次矛盾,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通过建设和全面推广现代农业示范区,让城乡全体居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共进的发展格局。

我国绝大多数省辖市实行的是市管县体制,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的主体经济内容之一;都市农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指向。青岛“十三五”规划期要从行政全域出发,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县域经济,实现传统农村经济向现代都市农村经济全面转型,从发展方式、经营模式、生产手段、产业与产品结构等铸塑都市农业新形象;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镇级小区域中,统筹发展民生和谐、交通出行便利、教育设施齐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等事业;打造产业集中度高、主导产业明确,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富有活力的企业合作组织;打造住宅美观舒适、清洁能源普及、农田连片、清水环绕、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科学、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用水用电用气方便的现代社区型、生态自然型、文化命脉保护型等多种模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建设青岛财富中心为抓手,不断提高城市创造实物财富和积聚货币财富的能力与水平,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协调平衡发展的城市经济新格局

“十三五”规划期,青岛需要继续强化建设影响全国、波及世界的“青岛财富中心”的力度。“青岛财富中心”是青岛长期以来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升级版,是持续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血脉”,是金融产业化的一种创新性的运行模式。建设青岛财富中心关键一点是要不断支持城市提高创造实物财富的能力与水平;城市积聚货币财富的能力与水平。

不断提高城市创造实物财富的能力与水平,就是要建设青岛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以提高多种社会融资的水平;努力建设各类要素交易平台,发挥期货产品功能,努力拓宽保险等服务领域的规模;全面落实山东省出台的“金改22条”,积极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如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多种金融业态;强化金融发展的软实力,坚定地坚持“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国策,实现金融服务完全对接国际通行规则和有效模式,使青岛财富中心成为名副其实地“东方瑞士”。

以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为抓手,以打造现代海洋旅游名城和“东方影都”为突破口,全面振兴青岛“现代形象产业”

随着现代产业越来越快地细分化发展趋势,从原有的产业中不断派生出越来越多的新型行业,这些行业的崛起与发展,形成新的产业或行业门类。现代旅游业、会展图博业、民用通讯业、公共交通业、影视动漫业、现代园林业、装潢装饰业、广告策划业等新型八大门类产业被统称为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现代形象产业”,它们展现着城市形象的传播力、影响力。全面振兴青岛现代形象产业,就是要建设名副其实地现代海洋旅游名城和国际会展图博城市;打造最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业和民用通讯业;发展绿野与花海共融的现代园林业和最真诚的广告策划业;提高装潢装饰业的时尚水平;创建成“东方影都”,使之成为最吸引眼球的影视动漫业的主体空间,构造城市现代形象产业一体化运行体系。

全面振兴青岛现代形象产业,需要以建设现代海洋旅游名城为抓手,全方位推进城市现代旅游经济发展,使城市成为名副其实地国际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显示,区域或城市竞争力强弱的第一标志是,能否形成越来越密集的人流、物流、商流。在这“三流”中列首位的是人流,只有有了强大的人流,才能带动物流和商流的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由于旅游经济能够非常有效地满足现代人“人性”本能自觉表现的需要,从而决定着旅游产业具有吸引越来越多人“群”的强大功能。同时在不断放大“吸引功能”的过程中,使旅游业由“群”的连续“滚雪球”般的凝聚而形成源源不断人流,形成区域或城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市场人流源泉的发展规律。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宜居是与宜游密不可分的,当今世界几乎是所有需要发展经济的城市,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城市建设现代服务经济体系的第一形象工程;凡是临海的城市,都把发展海洋旅游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巨大“聚宝盆”。青岛是世界著名的海滨城市,是国内外游客热切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拥有的最大本土优势之一是拥有丰富的人文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中旅游经济成为城市重要的特色经济之一,成为青岛最大的“无烟产业”,在城市经济结构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地位,具有永远开拓不尽的发展空间。全面推动建设现代海洋旅游名城,需要以建设国内第一个公路旅游港为契机,强力打造青岛国际旅游集散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城市旅游“集散”服务水平;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生态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大泽山风景区,使之成为青岛行政全域山海城为一体旅游新空间的重大世纪工程,连同发挥原存的崂山与滨海风光旅游等比较优势,合力形成具有强大的国内外影响力的城市旅游新格局。

全面振兴青岛现代形象产业,需要促进城市会展图博业的互融发展。会展图博经济从诞生到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经济形态,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逐步成为城市现代形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一个有重大影响力的成功展会同时会形成一个能够具有重大旅游价值的景区或景点;城市图博业的崛起与发展展现着城市吸纳人流的能力与水平,在与会展业的互融发展中,构造成会展图博经济形态,完善了城市现代形象产业体系。

全面振兴青岛现代形象产业,需要促进城市影视动漫业的发展。2013年9月22日万达集团在青岛西海岸以影视产业为核心,引起世界瞩目至今全球投资规模最大的,号称“东方影都”的青岛影视产业园区举行了启动开工仪式;目前这是世界唯一具有影视拍摄、影视制作、影视会展、影视旅游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特大型影视产业园区,并由万达集团牵手奥斯卡举办青岛国际电影节,全面建成后,将成为构造城市现代形象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振兴青岛现代形象产业,需要促进城市现代园林业的发展。现代园林业被形象的称之为城市的“脸”,城市形成的绿野与花海共融的景象是由现代园林业完成的,它是现代世界经济中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行业门类。从实践看,发展现代园林业最重要的要以强化修复和保育自然生态环境为基本点,切实保护森林植被;从城市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城市分区等发展性质和方向出发,完整打造以近自然植被为主体的城市绿地与花木系统,提升绿地与花木系统游憩功能和景观美化功能,获取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因此,形成城市现代绿色形象,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园林业。

全面振兴青岛现代形象产业,需要促进装潢装饰业的发展。现代装潢装饰行业是建设美丽中国标杆城市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城市形象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理论与实践都揭示,现代城市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生产所产生的美感都和时尚的理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尚化已经成为形成美丽形象的前提,美丽与时尚勾连成一体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特征;装潢装饰业是建设人类美好家园永不凋落的支柱产业,通过装潢装饰业表现出来的时尚功能,充分表达出城市美丽时尚的形象,这种美丽时尚可以完美体现出城市慰藉人类心灵和表达人类不懈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青岛装潢装饰行业在建设美丽中国标杆城市中,把握住环保与舒适成为生活发展主流,全力提高装潢装饰把握城市形象发展的感知水平,不断演绎城市时尚青春的主旋律,满足着芸芸众生期盼的“一朝装饰满眼辉,百般争艳斗芳菲”的形象效果,使其在城市内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力,让城市永远显现着流光溢彩的现代形象。

全面振兴青岛现代形象产业,需要有“真诚到永远”的广告策划业,使之成为永不落幕的城市形象代言者。现代通讯业是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顺风耳”、信息源,是现代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抓手。便捷化、立体型公共交通业是最直观树立城市现代形象的关键,离此,城市现代形象就会“黯然失色”。

全面振兴青岛现代形象产业,需要强化打造文化生态环境。打造文化生态环境,需要保护城市特色、历史文脉和积淀起来的丰富人文信息,坚决杜绝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的做法,以简单的推倒重建,使一些标志性的传统建筑被毁灭,一些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村被淹没,出现的结果必定是城市文化生态被湮灭和城市历史与特色被掩埋;要以保护“古香古色”为前提,科学有序地开发“城中村”为空间的旅游景区(点),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保留下时代精神与历史文化血脉相承的空间;尊重自然形成的优美山水环境,杜绝破坏城市与山、水环境的有机联系,切忌在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随意改变原有地形地貌的做法;城市规划建筑要尊重广大人民的意愿,政绩和经济利益必须要让位于城市的传统、文化、特色,突出特色,不能随意抄袭、模仿和简单复制,也不能千篇一律,缺乏文化意识、缺乏民族特色、缺乏人文特色、缺乏美学观念,造成满目“水泥森林”的现象;要坚决克服重建设轻管理、重表象轻内涵、重人治轻法治的问题。

要坚定不移地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并举推进,要大力锤炼城市精神,不断创造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模式

经济现代化必须与社会现代化同步发展,“十三五”规划期谋定城市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建设为重心,科学把握“党与社”、“政与社”、“社与社”三大关系的发展趋势,以城市民生事业现代化、社会事业现代化、社会体制现代化、社会管理现代化、社会组织现代化、社会文化现代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社会结构现代化、社会平安现代化、城乡社区现代化等为基本标志,建成与城市现代化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现代化社会结构。

“十三五”规划期青岛要不断创造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模式,需要大力实施“笑脸工程”。世界上最美的首属大写的“人”,城市的美丽首先人要美,一张笑脸,一道风景;千万张笑脸,千万道风景。正是这千万道风景,使青岛这座美丽中国标杆城市展现着世界最美的“人”。青岛在锤炼城市精神中要大力倡导和持续开展干事创业、出彩人生的同心共筑中国梦活动。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需要营造让每一个劳动者都有出彩人生的环境和机会。因为,劳动推动社会进步,实干才能成就梦想,只有以执著的热血奋斗,用卓越的劳动创造,才能书写城市的光荣,铸就辉煌的业绩,实现出彩的人生。

参考资料

1.郭先登.关于城市实现生产力科学布局的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3,(7).

2.郭先登.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问题[J].山东经济.2008,(5).

3.郭先登.在加强合作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N].人民日报.2013-05-09.

4.郭先登.把有条件的中心镇发展成为中小城市[N].人民日报.2012-03-01.

5.郭先登.建设镇级市的理论构想与实践思考[J].山东纺织经济.2012,(6).

6.郭先登.以“三化”塑造传统优势产业新形象[J].山东纺织经济.2013,(3).

7.郭先登.认识和把握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1).

8.郭先登.对建设海洋旅游名城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13-05-29.

猜你喜欢

十三五青岛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青岛明月申牌?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