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各国的能源战略

2014-04-06朱益飞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

石油石化节能 2014年7期
关键词:燃料天然气印度

朱益飞(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

能源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也是工业经济的“血液”。国家经济要发展,离不能源作保障。如果一个国家出现能源危机,必将严重影响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甚至出现面临国家经济崩溃的边缘[1]。为此,世界各国为确保本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给合各国实际,纷纷制定和实施自己的能源发展战略,既确保本国的能源安全,又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动力,满足能适应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清洁能源。

通过介绍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能源发展战略,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国家在实施能源战略中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对我国实施能源发展战略,确保能源安全和能源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俄罗斯: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天然气汽车

俄罗斯素有能源大国之称,但丰富的资源、低廉的能源价格却导致企业长期以来能源效率普遍低下,能源浪费严重。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曾直言不讳地表示,国外竞争对手的能源效率比俄罗斯企业要高10~20倍。数据显示,仅2008年俄罗斯浪费的能源,就够整个英国供电一年。俄罗斯能源效率中心预计,2020年俄罗斯石油产量可能开始下降,2040年后天然气产量可能开始下降,因此提高能源效率,是俄罗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关键。

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13年3月7日,俄罗斯政府批准通过《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内容包括对电力、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工业的现代化改造,合理、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等。4月3日,俄罗斯政府又通过《2013~2020年能源效率和能源发展规划》,根据规划,2020年俄罗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将比2007年降低13.5%,原油加工深度平均提高85%,温室气体排放量将降至3.9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俄罗斯将加大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俄罗斯将大力发展国内天然气汽车。目前俄罗斯拥有世界上20%的天然气储量,而其燃气汽车数量排名仅为世界第20位。据统计,俄罗斯境内1700万辆汽车中只有10.3万辆使用天然气燃料,占比不到1%;加油站有2.2万座,而加气站仅252座,占比仅为1%。

2013年5月13日,梅德韦杰夫签署了《关于半数国家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决定》,公布了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天然气燃料的替换计划。预计可替代燃料有3种:液化石油气、压缩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LNG)。为此,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建议,降低或取消生产燃气汽车组件的进口关税和燃气汽车的交通税,并继续对购买燃气汽车提供补贴。政府出台实施细则,并建相应的加气站。按照梅德韦杰夫签署的决定,2020年俄罗斯天然气汽车数量将增加25倍,达250万辆,加气站数量同步增长17倍,达4000座。如果俄罗斯这一计划能实现,粗略估算每年将增加天然气消费约400亿立方米。

2 美国:大力开发页岩气和实施“能效翻倍计划”提高能源自给率

在页岩气大繁荣的背景下,美国的能源自给率不断提高。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2012年,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降至40%,且原油净进口的一半来自美洲地区,中东地区只占21%。预计未来美国会继续减少中东和俄罗斯的原油进口量,这可能影响中东和非洲等地区的石油流向,为中国、印度等能源大国的进口带来机遇。

美国能源信息署称,未来美国油气的自给能力将进一步提升。2020年,美国石油净进口占比将降至1/3,2035年可实现供需平衡,2040年将净出口8%。2016~2017年,美国将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每年出口量约1.6万亿立方米。美国计划在墨西哥湾和东西海岸建11个液化天然气(LNG)厂,预计到2017年出口能力达1200万吨,2025年出口能力达1.27亿吨,成为仅次于澳大利亚的世界第二大LNG 出口国。

据统计,目前,美国天然气许可出口量为2700万吨,建设中的产能为2.2亿吨。据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30年,全球对LNG 的需求会达到5亿吨/年,而全球产能可能达到7亿吨/年,过剩的产能会平抑LNG 价格。此外,美国能源部对LNG 出口量也设定了上限(约146亿立方米/年),且未来美国的LNG 出口也取决于当时气价水平和国际竞争态势,因此出口LNG 对美国的影响是可控的。

此外,美国一直推行的2030年“能效翻倍计划”也给予能源独立坚实的保障。“能效翻倍计划”是美国国家能效政策联合会提出的,要求2030年前美国能效要年均提高3.7%。美国荣鼎咨询公司预计,随着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到2030年,美国的能源需求会比2011年降低18%。同时,借助该计划,到2030年末,美国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7.86亿吨。

更重要的是,若该计划成功,2030年进口能源将占美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石油净进口量会从2011年的860万桶/日下降至2030年的450万桶/日,否则2030年美国的石油进口量预计为690万桶/日。该计划会使美国国内能源供应趋势日趋稳定,也进一步增强了其能源自给能力。

3 日本:对内取消“零核电”对外开展能源外交

2013年11月15日,日本政府在东京召开应对全球变暖的内阁会议,决定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05年减少3.8%,这实际是2009年政府承诺的到2020年减排25%的目标的倒退,变为增排3.1%。日本政府称,福岛核事故后,日本几乎所有核电站都停止运行,为保障电力供应,不得不大量使用火力发电,导致减排目标无法实现。

减核产生的后遗症还不仅如此。随着核电站的相继停运,日本对天然气的依赖程度不断攀升,2012年,日本主力燃料液化天然气(LNG)的进口额超过6万亿日元(合587.34 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5.4%,同时天然气进口价也不断飙升,2012年达到16.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的历史最高值。天然气发电成本上升,导致电价蹿升,给日本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冲击[2]。

随着最后一座仍在运营的核反应堆进行定期检查,日本进入“核电真空期”。虽然环保人士对“零核期”的到来欢欣鼓舞,但安倍政府早已明确表示,将重启核电站。2013年6月14日,安倍政府通过最新版的《能源白皮书》,明确表示,取消2011年《能源白皮书》提到的2030年日本实现“零核电”的目标,日本缺乏天然气资源,必须走多元化的能源发展道路。

目前,北海道、关西、四国和九州等四大电力公司已向日本核能规制委员会提交了核电站安全审查申请,现在处于审查阶段。根据牛津大学能源研究院预测,如果日本重启核电,发电所需的LNG 为4600万吨/年,比“零核电”状态下需求减少1000万吨/年。

除决定重启核电站外,安倍政府也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努力推动核电技术出口。2013年10月29日,安倍晋三与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举行会谈,双方就土耳其在其境内黑海沿岸的锡诺普建核电站一事达成一致,待建设方案在土耳其国会获得许可后,双方将签署正式合同,该项目也成为福岛核事故后日本斩获的首个核出口项目。锡诺普核电站将是世界上首个采用A tmea1堆型的核电项目,包括4个核电机组,预计建设成本会超过220亿美元,而据此前日本和土耳其缔结的核能协议规定,在今后土耳其的核电站建设项目中,日本核能企业都将参与其中。此外,安倍上台以来,已先后与沙特、阿联酋、印度等国达成核电出口的初步协议,并与法国就共同推进核电技术向新兴市场国家出口达成一致。

在外界看来风光无限的安倍晋三,也不得不面对国内民众的反对。日本在国内进行的有关核电的全国电话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电力企业重启日本政府认为“安全性得到确认”的核电站,反对比例为54.3%,赞成比例为37.2%;对安倍着力推进的核技术出口,58.3%的受访者表示不支持,仅有24%的受访者表示支持。由此可见,虽然福岛核事故已过去近三年,但日本国民对核电安全性仍有担心和顾虑。

4 印度:着力发展非常规能源

作为世界第三大能源消费国和第四大燃料进口国,印度的能源需求持续扩大[3]。

有预测称,未来10年,印度的能源需求会按每年7%~8%的速度增长。印度石油部公布数据显示,2011~2012财年,进口液化天然气(LNG)占全国天然气消费的25.5%,2013财年这一比例会涨至41%,预计2014 财年有可能攀升至50%。同时,印度石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80%。2013年1月7日,印度石油部长维拉帕莫伊利呼吁,2030年前实现能源独立。他表示,印度只要在2020年把能源进口规模缩小50%,到2025年缩小75%,到2030年实现能源100%自给,目标就有可能实现。

为调动国内天然气开采的积极性,减少进口,6月印度内阁同意上调工业和零售消费气价,从当前的4.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升至8.4 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这是印度3年来首次提高气价。此前,由于政府将气价定得过低,私人资本不愿进入,导致天然气产量过去两年不断下滑。

新价格将从2014年4月1日起实行,对印度的油气公司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以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为例,气价每涨1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公司每年税后营业利润将增加5400万美元;而印度信任工业公司也预计,2014~2015财年的收入会增加3亿~5亿美元。同时,极大激发了企业开采天然气的热情,信任工业在其拥有的K G -D 6和NEC25区块已开始进行更多的远景勘探。

印度石油部还将全面评估国内的天然气产业,其中包括LNG 进口、管道气运输和天然气定价机制等问题,计划未来几年内通过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通力合作,并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力争使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从现在的9%提高到23%的全球平均水平。

除常规天然气外,印度还把非常规能源视作实现能源独立的希望。美国能源信息署预计,印度拥有290万亿立方英尺的页岩气储量,其中63万亿立方英尺属于可采资源。目前,印度正筹备页岩气矿权招标活动,为吸引投资者,印度政府打算简化页岩气项目的审批流程,审批时间有望从3年缩至一年半,同时修改投资方式,从利润分成改为收入分成,进一步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

虽然印度政府对页岩气寄予厚望,也曾多次宣称,尽快落实页岩气开采的相关政策,但直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出台勘探政策。业界认为,印度页岩气开采一拖再拖,与其薄弱的产业有直接关系。印度的油气公司在页岩气勘探开采方面毫无经验,在技术和人才储备方面,更无法同美国、澳大利亚的公司比肩,而有限的水资源则是更大的阻碍,此外,吸引投资、土地产权、移民安置等一系列问题都需逐一解决。业内专家表示,即使相关政策出台,价格改革也顺利推进,印度从页岩气勘探政策公布到实际产气至少还需4~5年,其页岩气开采之路还很漫长,目前看来很难成为缓解印度能源危机的强心剂。

5 欧盟:发展新能源车实施清洁能源战略

2011年12月,欧盟委员会推出了欧盟2050年能源战略路线图,确定的总目标是,在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众生活能源需求的同时,积极利用各种低碳技术,到2050年,在1990年碳排放的基础上,降低温室气体排放80%~95%。2013年1月24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清洁燃料战略》,提出继续围绕路线图开展清洁能源的工作,并在欧盟全境设置替代燃料补给设施。

该战略指出,车辆价格较高、消费者接受程度较低和缺少替代燃料供应站等因素,制约了欧盟清洁燃料的发展。截至2012年,全球共有电动车(包括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和增程电动车)超过18万辆,而欧盟仅占11%,约2万辆,其纯电动车充电站总量仅为1.174 9万座。

针对欧盟内部有两种不同的充电标准的问题和电动车充电站少的问题,欧盟委员会在《清洁燃料战略》中确立明确目标:确保燃料供应站等配套设施建设,确立欧盟通用的设备和操作标准。其中,要求欧盟28国2020年底前建成79.5万座电动车充电站,充电的相关标准要在2015年底前制定完成并施行,计划2020年将纯电动车发展到903万辆。欧盟委员会还建议,各国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减少公共资金的开销,欧盟也将从结构和凝聚基金中给予支持。

但实事求是地说,在目前欧盟只有2万辆电动车的情况下,要在2020年发展到903万辆,难度系数的确很大。欧洲很多能源分析公司指出,“从电动车的全生命周期分析可知,电动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水平取决于为其充电的能源,在欧洲大量应用电动车会导致基础设施投资巨大,伴之而来的则是对其他化石燃料需求的增加。目前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很严重,而要有明显的减排作用至少得十年后”。

当然,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资金。无论发展清洁燃料汽车,还是建清洁燃料供应站等基础设施,都需要资金支持[4]。欧盟委员会估算,按照提案进行建设,欧盟纯电动车充电站开发费用约80亿欧元。然而,现实情况是,欧盟成员国并没有向这一项目投资太多,因为其没有强制执行这一计划的义务。在2013年召开的欧盟理事会上,欧盟各成员国关于2020年前实现这些目标的经费问题未达成一致,想要实现2020年目标,前景并不乐观。

6 结语

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自给率,是世界各国实施能源战略,确保能源安全,实现能源保障的主要工作目标。世界各国围绕各自的能源战略目标,采取政策扶持、税收优惠、技术开发以及加强对外合作等多种措施,努力实现各自的既定目标,以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1]张宇燕,管清友.世界能源格局与中国能源安全[J].世界经济.2006,66(9):17-30.

[2]吴志忠.日本新能源政策与法律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法学杂志.2013,34(1):100-107.

[3]时宏元.试析印度的能源政策[J].国际论坛.2011,24(1):65-72+81.

[4]吕江.欧盟能源安全的困境及其出路[J].武大国际法评论.2009,7(11):156-162.

猜你喜欢

燃料天然气印度
来自沙特的新燃料
生物燃料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导弹燃料知多少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印度式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