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对建筑节能发展的思考
2014-04-06盛太明
盛太明
随着国内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解决温饱的同时,也开始越来越关注节能环保的领域,环保已经成了高品质生活的代名词,所以建筑的节能是人类追求更好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建筑方面的节能环保能够进一步帮助改善能源短缺和改善环境等问题,同时也能节约更多的能源,将其利用到更有用的地方,为全球能源危机的缓解出一份绵薄之力。
一、国内房屋建筑节能发展的现状
1、缺乏完善的节能技术法规
国内虽然颁发了很多关于节能房屋建筑建设的法律条款以及市场标准,但是制定的内容还不够完善,缺少很多应有的技术领域细节,执行力不强,需要有关部门加以完善。
2、房屋建筑在节能结构方面存在设计问题
国内的房屋通常还是采用传统的建筑标准,在节能建筑的发展方面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国内的采暖供热系统还是采取集中式供暖方式,在传输过程中还是造成了大量的能量损耗,特别是外墙管道的能耗损失是发达国家的3~4倍,门窗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能量损耗是国外的5倍,并且国外的采暖标准通常是采用7.57 kg/m2标准煤,为住户所提供的能量也是国内的1.5倍。可以看出国内的设计工艺水平以及节能建造方面还和西方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需要从设计层面进行改造和完善。
3、政策层面以及节能经济激励方面的措施不够完善
国内的房屋建筑节能环节还在很多方面多处在基础阶段,很多方面存在起点低、能量消耗大、技术创新严重不足等问题,而且在国家层面对于技术开发的投入以及政策力度的支持也不够大,国家统计局统计,节能建筑建设的成本比普通住宅要高20%,如果企业按照国家相应的节能标准进行房屋的建造,将会进一步推高房价,这是国家政策层面所不允许的。
二、对于未来建筑节能发展的思考
1、树立正确的节能环保建筑理念
建筑工作者应该首先树立一个正确科学的环保理念,应该在建设过程中就充分考虑到以人为本、节约环保等理念,让建筑在满足居民日常使用的同时尽最大努力减少建筑能量本身的消耗。建筑节能应该建立在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上。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设计以及建筑过程都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建筑需求,将房屋不要单纯地当做一个冰冷的建筑物,应该从设计规划再到建设施工都应该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感受。建造过程中也应该做更多人性化的处理。同时,建筑的节能也不应该单单地停留在建筑本身的节能上,应该带动建筑周围的土地、居民、材料等形成一个节能系统的闭环。对于建筑本身应全面引入绿色概念,突出绿色环保的主题,节约更多的原材料和成本。
2、建筑施工方面应该积极引进节能技术的创新
在前期的整体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各种节能技术的应用,对于不同的建筑结构采取不同的节能技术,都会有不同的影响。设计规划阶段,首先应该确定好建筑构造模型以及建筑的结构围栏设计,包括屋内的一些主要结构框架,例如:屋顶、墙体结构、门窗等,通过动态热成像技术掌握整个建筑物的能耗平衡点,做好相应的节能设计。有了设计才能高效地利用新型节能材料,并发挥作用。除了包括合理的项目厂址选择,再就是需要注意对于材料的回收利用,提高整体资源的利用率,做到最大限度的节能环保。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可以采取新型的水源热泵引导技术,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将资源的质量和性能同时发挥到极致,由此可以看出材料的创新十分重要。
3、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的使用
在建筑节能领域最基础的就是建筑节能材料,没有材料的合理使用一切都是空谈,包括节能门窗的构建、以及门窗的保温材料应用等。在国家不断加大节能建筑的推广力度的同时,现阶段国内在节能环保领域的水平也得到了不小的提高,特别是在节能门窗以及墙体结构方面,通过合理利用石膏板、充气式混凝土、空心石块、石膏板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应该不断加快对于大型的轻质材料的设计与使用,可以在节能建筑中大幅度使用岩棉、以及混合型泡沫夹板等。经过大量的实践应用证明,这种方式的结构反响非常好,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的前列,但是单一领域的突破进展不足以满足建设节能建筑的全部需要,在其他的一些关键领域,国内的技术水平还较为落后。只有不断地自主研发新型的环保节能材料,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耗。
4、不断完善节能建筑的工业设计
想要建造出一个优质的节能建筑,就需要从基础层面做好节能减耗工作,要在前期的工程施工规划以及设计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相关的设计师以及工程师应该到建设现场去考察,对于建设建筑内部的结构以及采光方向、气流的组织流通方向做好充分的了解,否则一个建筑物可能因为细微的设计失误而导致整个建筑的节能效果大幅度降低。并且一旦工程进入中后期,修改的难度很大,只能做一些边边角角的修补工作。这样的设计已经违背了节能环保的初衷,很难达到原来的预期效果。所以,在前期的施工设计方面一定要做好规划设计工作,经反复多次讨论后,再进行整个节能环保建筑的施工建设。
5、建立关于节能建筑的保障措施
通过不断地完善和修定有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以及建设体系,加大对于节能环保的宣传力度,强化现有的监督机制,不给某些不法开发商留机会。同时,从政策层面应该加快对于节能建筑技术研发的支持,应该从各级政府部门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长期建设和扶持有关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对于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企业要及时进行奖励,通过长期的努力,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向节能环保方向的发展已经成了一个必然趋势,也是国家层面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国内建筑行业未来几十年应该主要关注的重点工作。更好地建设节能型住宅不仅关乎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也是从整体战略角度上关乎到国家发展以及能源节约等方面的重大利益诉求,所以,我们时刻不能松懈,必须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建筑节能的长足发展。
[1]盛克军.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0).
[2]王海龙.关于建筑节能设计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