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评价两个历史时期的根本遵循——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两个历史时期的论述
2014-04-06雷国珍
雷国珍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的科学评价,既是一个历史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习近平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他进一步指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些科学论断是研究两个历史时期的根本遵循。
一、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统一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为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后一个时期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逻辑延伸。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作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首先,表现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扫清全部政治障碍,开辟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光辉前程。其次,表现为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新中国成立特别三大改造完成后,先后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文化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体制与机制。再次表现为提出突破传统模式的重大任务。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发现了苏联模式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实际,因而提出了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第三,表现为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包括建成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以及科学技术上重大突破,为更多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准备必要的物质基础。最后,表现为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也包括深刻教训。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积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这是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走一些弯路,交了昂贵的学费,经历的严重教训。这些同样对以后的探索有启迪作用。
而作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逻辑延伸,首先,表现为把逻辑起点中许多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继续坚持。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形成了许多被后来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如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理论等,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得到很好的继承和运用。其次,表现为把逻辑起点中提出了许多设想变为现实。在作为逻辑起点的历史阶段中,毛泽东等提出许多重大战略设想,如建设四个现代化强国、把全国人民尽快引上富裕之路。这些设想无疑是正确的。但囿于当时的条件,只能保留在设想层面,并未变为现实。作为逻辑延伸的历史阶段,通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劝告,过去的设想变为了现实,过去不可能的东西成为了可能的东西。再次,表现为把逻辑起点中的某些失误改正过来。毋庸讳言,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有些东西脱离了中国实际,有些东西背离了社会主义,有些东西给党给国家给人民造成了负面影响。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对那些被实践证明错了的东西实现了拨乱反正。最后,表现为把逻辑起点中未曾涉及到但时代要求又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好。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出现新事物,创造新经验。这些的东西并不是对改革开放前历史时期的简单否定,而是在继续基础上的创新,新的东西也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而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两个历史时期的体现。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是漫长的历史过程,必然要经历若干历史阶段。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就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历史过程中的两个阶段。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象一根红线把这两个历史时期紧紧地统一起来,连结起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是两个历史时期的灵魂、纽带和本质。
二、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社会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作为连续性,则表现为一个过程。一个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都存在内在联系,否则就不能集合在过程中。而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质,这种特质就是区别一个阶段与另一个阶段的原因。作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两个阶段,都存在内在联系,之所以能分成两个阶段,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差异。那么,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是什么呢?
第一,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之间的联系。一是探索主体的一脉相承。探索主体即谁在探索的问题。无论是改革开放前,还是改革开放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二是探索主题的一脉相承。如前所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犹如一红线贯穿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六十多年的历史,几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艰辛的探索。三是探索精神的一脉相承。无论改革开放前历史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还是改革开放后历史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贯穿其中的都是党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和不断探索。四是探索成果的一脉相承。从制度层面看,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在内的政治制度,建立了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文化制度。这些制度在改革开放后历史时期得到坚持。从物质基础层面看,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培养了一批各方面的人才,形成了具有相当水平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些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国际地位层面来看,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突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实现中美、中日和中欧关系正常化,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都是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五是探索历史的一脉相承。两个历史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都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必然性。没有前一个时期所奠定的基础,就没有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没有后一个时期对前一个时期的继承,特别是创新,前一个时期所留下的问题将继续困惑人们。
第二,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差异。一是指导思想上的差异。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在指导思想出现了严重“左”的倾向则也不是争的事实。主要表现为把一些本来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附加在马克思主义门下加以坚持,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对形势作出错误估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特别是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了拨乱反正,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此,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的探索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下的探索。二是探索条件上的差异。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内外条件存在很大差异。从内部条件来看,前一个时期的探索,是在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尚未完成情况下的探索,是在一穷二白基础上的探索,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探索,是在没有太多经验条件下的探索,是在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处在必然王国阶段的探索,是在党的指导思想出现“左”的错误背景下的探索;后一个时期的探索,是在经济实力相当雄厚条件下的探索,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探索,是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条件的探索,是在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已经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变过程中的探索,是党自身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后的探索。从外部条件来,前一个时期的探索,是西方国家企图用军事、政治、经济手段扼杀我国的国际大环境下的探索,是我国国际地位还不高的背景下的探索,是处于封锁或半封锁的情况下的探索。后一个时期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条件下的探索;是在对外开放条件下的探索;是在国际地位有很大提高条件下的探索。三是探索实现路径上的差异。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的探索路径主要是靠运动来实现,先后发动了三大改造运动、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直至发生“文化大革命”。实践证明,靠运动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是不成功的。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的探索路径是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基础上,最初是摸着石头过河,边试验,边总结,边推广。现在注重在党的领导下的顶层设计,使探索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四是探索具体内容上的差异。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探索的主要内容,政治上探索如何高度集权,经济上如何建立和完善计划经济体制,思想文化上探索适应当时政治文化需要的文化体制。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探索的具体内容,政治上探索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党内领导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社会管理体制,经济上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各种具体体制,文化上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建立适应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体制。五是探索的目标模式上的差异。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其具体内涵具有当时的印记,也反映了当时的认识水平。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并据此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目标模式、经济目标模式、文化目标模式,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最富有的财富。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联系,进一步说明它们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它们之间的差异则是区别为两个时期的依据。
三、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态度是极其有害的
如何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之间的关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认识问题。由于历史的纷繁复杂,一般人难以从中发现内在联系和区别。对于不能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人来说,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习近平同志号召学习党史和国史。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别有用心的人采取历史虚无主义态度,割裂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联系,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或者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其目的在于主张走老路;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其目的在于主张走邪路。无论主张走老路,还是主张走邪路,都是一条死路。
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过:“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他又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危害之一在于毁党。要毁其党必先毁其史,苏联共产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在原苏联一些人就是对攻击苏共历史开始发起对苏共的攻击。通过否定苏共历史,让人们感到在苏共存在期间没有什么伟大人物,也没有为人民做成什么事,从而产生巨大的离心力,苏共失去人民的支持而成为历史。历史虚无主义者是用某些片面的材料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否定或掩盖党史的主流和本质,并以此否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其目的还是在于诋毁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对此,我们不能不保持高度警惕。危害之二在于乱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创新和深刻变革,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干扰和阻力。在发展过程中走一点弯路也是正常的。历史虚无主义抓住两个历史的某些失误,夸大其词,否定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否定几十年的建设成就。实事胜于雄辩,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在短短60多年时间里,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上百年的现代化历程,辉煌成就,举世公认。这样的事实是虚无不了的历史,这样的历史是抹杀不了的事实。危害之三在于伤民。历史虚无主义把历史视为一种无主体的偶然结果,这种缺位本体论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本体论。这种观念没有正视和尊重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也没有看到经济、社会和文化观念等结构性因素对历史事件的情境性影响。这种观念通过否定历史主体,颠覆传统的历史观,否定已有的历史结论和歪曲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所以,这种观念伤害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现实和社会建设缺乏建设性意义。
历史不是随意让人打扮的姑娘。我们必须尊重历史,敬畏历史。我们必须学习历史,研究历史。让历史经验为正在做的事服务。也让那些歪曲历史、否定历史的人在历史真相面前原形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