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致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并文献复习
2014-04-05王全楚王东琳
王全楚,王东琳,宋 青
热射病(heat stroke,HS)为中暑的严重类型,指高温、高湿环境导致患者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蓄积,引发中枢等多器官功能受损。临床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大症状为主,严重者可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肝衰、肾衰等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表现。早期及时有效的救治对预后有重要影响。笔者所在科最近成功救治1例已发生MODS的热射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19岁。因肌肉酸困、食欲缺乏4 d,剧烈活动后昏迷 8 h 于 2013-07-14 19:43 急诊入科。患者 2013-07-03 18:00左右5 km越野训练剧烈活动后出现心慌、胸闷伴双下肢肌肉酸困感后,遂即出现昏迷,四肢僵硬,无大小便失禁,体温39.2℃;送至就近县医院治疗,次日2:00 am意识恢复,可回答简单问题;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出咖啡色胃内容物共约300 ml;4:00 am许出现烦躁不安,即被送往洛阳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烦躁稍缓解;仍感全身肌肉酸困,腹胀腹痛,恶心,食欲减退,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2013-07-07实验室检验显示肝功 ALT 5790 U/L,TBIL 166.4 μmol/L,即转入笔者所在医院。急诊以“横纹肌溶解症、肝功能衰竭”收入科。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外伤、输血、中毒及药物过敏史及家族遗传性病史。专科查体:急性病容,精神萎靡。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左眼结膜充血。心肺无明显异常。腹脐周部压痛。四肢肌肉有压痛(拒压)。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2013-07-08 实验室检查结果:尿糖(-),尿蛋白(+),WBC 6.6×109/L,NEU 0.89,RBC 4.76 ×1012/L,HGb 137 g/L,PLT 30 ×109/L;ALT 6089 U /L,AST 2996 U /L,TBIL 187.5 μmol/L,总蛋白56 g/L,白蛋白 34 g/L,血钾 5.48 mmol/L,血钠 126 mmol/L,血钙 3.39 mmol/L,PT 56.5 sec,PA 10%,血糖 0.85 mmol/L,尿素氮 17.7 mmol/L,肌酐 410 mmol/L。胱抑素 C 3.95 mg/L,同型半胱氨酸 64 μmol/L,D-二聚体 8.48 μg/ml,3p 试验阳性。肌酸激酶625 U/L,乳酸脱氢酶1188 U/L。腹平片显示肠道积气,彩超显示肝胆脾胰正常,双肾实质回声增强,头颅CT示脑沟增宽。临床诊断:①劳力型热射病 (横纹肌溶解症);②肝功能衰竭;③肾功能不全;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2 救 治
入院后根据病情变化立即通告病危,予血液滤过透析、抗感染、输注血浆、补充红细胞、促血小板生成、抗凝、微调出凝血平衡、改善微循环、防止消化道出血、抗昏迷、利尿、碱化尿液、保护肾功能及其他积极的对症处理,具体措施如下。
2.1 DIC 治疗 ①抗凝: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0.4 ml(4100 U)皮下注射,1次/12 h;②补充凝血因子补充蛋白营养支持:3袋血浆(约600 ml)静脉滴注1次/d;③抗高敏反应减轻重症炎症反应及脑水肿:激素甲基泼尼松龙0.5 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冲击疗法3 d。
2.2 肾衰竭治疗 CRRT持续血液透析(1周);①利尿:呋塞米20 mg静脉注射1次/12 h,甘露醇100 ml加压静脉滴注1次/12 h;②碱化尿液:5%碳酸氢钠 125 ml,静脉滴注 1次 /12 h。
2.3 肝衰竭治疗 ①稳定溶酶体膜,抗氧化,改善微循环:乌司他丁40万U+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1次/12 h;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维生素C注射液6 g+维生素B6注射液 0.2 g,静脉滴注 1 次 /d;还原型谷胱甘肽 1.2 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②补糖: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5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胰岛素6 U,静脉滴注 1次/12 h; ③保持电解质平衡:0.9%氯化钠注射液 100 ml+10%氯化钠注射液4 g静脉滴注1次/12 h;④保肝降黄抗肝脏炎症: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60 ml+5%葡萄糖注射液300 ml静脉滴注1次/d;⑤预防消化道出血:泮托拉唑钠80 mg+0.9%生理盐水 100 ml,静脉滴注 1 次/12 h;止吐: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 mg+0.9灭菌生理盐水20 ml临时静脉注射;⑥解痉改善微循环:山莨菪碱10 mg临时肌肉注射;⑦防止肝昏迷:门冬氨酸鸟氨酸7.5 g+5%葡萄糖注射液300 ml。
2.4 抗感染治疗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 g静脉滴注1次/12 h。救治12 d,患者病情稳步好转,DIC基本纠正,肝肾功能快速恢复、患者意识转清。但头颅MRI显示脑内多发缺血缺氧性病灶。因昏迷时间较长,为避免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家属要求转入北京武警总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3 讨 论
本文患者在高温高湿环境下 (发病当天的室外温度为31℃,湿度77%)进行高强度训练(5 km越野)后昏迷8 h同时合并肝功能衰竭、肾衰竭以及DIC,故劳力型热射病合并MODS诊断明确。劳力型热射病一号杀手为高热;二号杀手为DIC。初期表现为高热、无汗、意识衰竭等三联征。继而MODS,最终导致死亡;呈多环节,多层面,多方式发病。热射病的死亡率可达30%~80%,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约占50%,本文患者伴有肝功衰竭、肾衰竭、神经系统损害以及凝血障碍等四个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几乎100%。加上昏迷超过8 h,凝血酶原活动度10%表明患者生存希望极低,能够成功救治,实为不易。
既往研究显示,发生热射病的患者100%会发生神经系统损害,53%有中到重度肾功能不全,45%发生DIC,10%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住院病死率为21%,生存者仍有33%遗留严重后遗症[1]。因此需要充分重视。对于热射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殊手段或药物,北京301医院宋青教授等根据他们历年来收治热射病患者的经验总结出“八早一禁”的救治原则非常实用:即早降温、早插管(呼吸衰竭时)、早扩容、早抗凝、早血滤、早镇静、早期肠内营养、早期免疫调控抗氧化、禁止手术搬运[2]。在此基础上,笔者体会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3.1 持续抗凝最关键 在“八早”中,早期抗凝最为关键,需全程坚持做,所有治疗全停后才可考虑停用。最长可达1个月。原则为130~200 U/kg,本文患者每日治疗量为2支肝素钙共8200 U,前提是补充凝血因子,补充新鲜冷冻血浆800~1000 ml/d;经给予大剂量的血浆补充凝血因子和营养支持;肝素钙皮下注射抗凝;解痉改善微循环用山莨菪碱;适当采用甲基泼尼松龙抗高敏反应、减轻重症炎症反应及脑水肿,最终成功纠正DIC。具体原则包括:①抗凝治疗:肝素不能不用,但因血透应用有肝素故不可多用,以100 U/kg·24 h较为安全;②在抗凝的情况下继续大量补充凝血因子即血浆,保证D二聚体水平不升高,纤维蛋白原不下降,皮下无出血点即可;③血小板若低于 3.0~3.2 万 /ml,可考虑输注血小板;④条件允许可考虑输注丙种球蛋白,补充白蛋白。
3.2 早期血透赢得时间 肾衰竭是热射病最常损害的器官,连续床旁血透(CRRT)是抢救热射病的重要手段,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整体救治赢得宝贵的时间。不管是否有尿,一定要尽早透析,必要时配合血浆置换。待肌酐不再升高,可考虑间断透析。血滤可导致导管感染,卧床易肺部感染,加强护理同时,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监测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由于全身肝素化,一定要备有鱼精蛋白注射液以防出血。另因连续透析,可能导致红细胞破坏较多,宜适当补充红细胞。
3.3 序贯治疗抓重点 热射病患者是一次热打击后呈 “多米诺”骨牌般的继发损伤,病情呈螺旋式恶化,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所以,热射病治疗要分阶段、抓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依次“过三关”,第一关昏迷关,想尽一切办法降温,减少对大脑的损害;第二关 DIC关,持续抗凝,防止出现微小血栓,造成继发肝、肾微循环障碍;第三关肠道感染和肝衰关,通过抗感染,保肝药物,血浆置换等,润肠通便,早期肠内营养,减少内毒素的吸收。
[1] Dematte JE,O Mara K,Buescher J,et al.Near-fatal heat stroke during the 1995 heat wave in Chicago[J].Ann Intern Med,1998,129(3):173-181.
[2]陈 瑶,宋 青,康红军,等.热射病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2例报道[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