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4-04-05刘辉兰福建省武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64300
刘辉兰 (福建省武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64300)
动物疫病监测是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疫病及其风险因素和动态信息,分析疫病及其发展趋势,评价防控活动效果的一项工作[1];是了解动物疫病发生、发展动态数据指标,是加强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及处置数据的基础。笔者就近年来在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粗浅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1 当前基层动物疫病监测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重视不够 (1)资金投入不足。政府监测经费投入仅限于政府部门考核范围,就是为政绩而拨款,而实验室日常运转、维持资金很少,造成监测无连续性与系统性,监测数据缺失,无权威性和说服力,无法起到预警预报作用;(2)队伍建设薄弱。多数县级未设专门机构及人员编制,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大多为兼职,导致队伍不稳定,人员无法安心工作,责任心不强,技术不能提高。(3)有的乡(镇)政府对监测工作重视度不够,不知道监测工作是政府行为,是项长期的公共卫生安全工作,对乡镇专业技术人员采样工作不支持或不予安排。
1.2 监测方式与手段不合理 目前全国上下,都非常重视集中监测,加之各级检查考核制度实行免疫抗体一票否决制,因此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完成此项工作。但笔者从事县级检测工作十余年,总觉得集中监测、集中检查意义不大,其主要原因,国家与地方对集中监测目的性不同。国家是为了检查集中免疫效果而实行绩效延伸管理,但此政策延伸至地方,大多与市对县,县对乡(镇)效能政绩挂钩在一起,对待检查结果非常严苛,且过于机械教条地看待监测数据催生各地弄虚作假,因此,地方都在为了排名和政绩而做集中监测。然而从专业、防控角度来说,更重要的日常监测由于受经费、人员等储多因素影响,工作开展未见常态化,常被忽视。
1.3 对监测工作认识不够 (1)有的乡(镇)兽医站干部对当前监测工作的意义认识不够,主动性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有效开展。某些基层兽医干部只知道监测就是检验免疫效果,对监测工作理解的过于片面,出现对采样敷衍了事,不按规定采样、不按时交样、同一份样品分为多份等问题。(2)养殖场、户普遍对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监测工作只是给他们增添麻烦并未带来任何好处,特别是监测采样过程中因应激等不可避免的会引起畜禽生产性能的暂时下降。例如蛋禽停产、猪牛食欲减少等。养殖场户因此不积极配合、不支持或不同意采样监测,致使监测采样 范围小、样本量少。
1.4 监测工作强制力度不够 《动物防疫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从事动物饲养的单位或个人对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的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不得拒绝或阻碍。但在实际工作中,养殖场、户普遍是工作人员“靠面子”、“找关系”来完成采样任务;对于不配合采样监测的养殖户往往束手无策,强制执行难度很大[2],再加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无执法权,这就给监测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1.5 基层监测工作定位模糊 《动物防疫法》赋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排在首位的法定职责是动物疫病监测。虽然近几年,国家、省监测计划都指明了基层监测职责和应完成的监测任务,但忽略了基层监测工作定位问题,如基层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要做什么,为什么只做这些,能否解决当地实际问题等。因基层监测经费有限,设备和技术条件有限,人员紧缺,在不可能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工作只能体现在报表上,失去意义。
2 对策
2.1 领导重视 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是项公益事业,是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基础,得益的是整个社会而不是某单位某个人,因此政府应加强重视。(1)在资金投入方面应建立长效机制,将监测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并保证工作经费充足运行。(2)在人员编制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按地方养殖量大小配备编制,以保证监测队伍的稳定性。
2.2 强化社会宣传与培训 增强广大农户、养殖场依法防疫、依法监测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监测专业水平,熟练掌握监测技术。在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同时, 应编制印发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宣传资料或举办培训班, 普及监测常识, 广泛宣传监测工作对保护养殖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消除养殖场(户)思想顾虑,纠正错误认识,增强其依法接受监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2.3 建立地区性动物疫病监测模式 动物疫病监测从技术角度出发,应是不平衡性的,因为不同区域重点饲养动物品种对象不同,动物疫病监测病种应有所不同,所以必须建立地区性动物疫病监测模式,不能一概而论就是国家强制免疫疫种的几种等等,应倾向区域内比重较大动物品种进行重点监测,这样可为服务地方产业提供技术支撑方面有较大的保障,疫病监测的目的主要是服务于生产,而不是为了目管考核和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比如某地区生猪养殖较发达,是支柱产业,监测重点应是猪病防控,监测点布点应向重点猪场延伸;相反如果地方牛羊少、一个村三五头,开展疫病监测意义就不大。
2.4 加强动物疫病监测队伍建设 (1)要对现有监测人员进行积极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提高监测人员的整体素质;(2)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不管在业务水平还是知识的应用上都能够起到带动作用;(3)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做到人员有编制,待遇有保障,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4]。
2.5 加强动物疫病监测点建设 动物疫病监测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监测点数据有效性及代表性直接影响监测效果,因此加强动物疫病监测点建设显得尤为重要。(1)监测点选择应具有科学性、代表性、相对固定性等特点;(2)应给予监测点一定的资金或物质补助,因监测采样难免对畜禽生产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3)加强对监测点场(户)主的监测知识培训,使其更好的配合监测工作。
2.5 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长效机制,逐步取代集中监测 动物疫病监测是个纯技术工作,是监测工作者为政府提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决策基础数据的工作,但目前,自从动物疫病防控列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后,集中监测结果变成了分数,花费人力物力大;相反,流行病学调查,这一目的性强,针对性准、覆盖性广的方式被忽略,因此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长效机制,对动物疫病监测效果更有促进性,数据更准确、全面,更具有代表性、研究性与挑战性,对人才的培养都起到更好引导作用。
[1]黄保续.兽医流行病学[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马秀霞, 杨永信, 许卫戈等.浅谈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2(3): 42-43.
[3]熊六春, 李金元, 王巍等.当前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J].养殖与饲料.2010(4): 66-67.
[4]黎永锋, 李文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农业.2011(7):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