疰夏治疗心得
2014-04-05李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8期
李 艳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401331)
疰夏为夏季热,常见证型有气阴两亏型和暑湿困脾型,笔者所居西南之地,盆地气候,夏季炎热且潮湿多雨,故暑湿困脾型中湿偏盛者尤为多见。如用清热、益气、生津之人参白虎汤、清暑益气汤等方治疗,其效不显,而用芳香化浊、淡渗利湿为法治疗常可见效,举例如下。
张某,女,24岁,2013年7月5日就诊。3天前淋雨之后发热(37.8℃),神疲倦怠,乏力嗜睡,脘闷纳呆,便溏,小便短赤,舌苔腻,脉濡。诊为湿偏盛之疰夏。用藿朴夏苓汤加减。佩兰叶12g,生苍术6g,橘皮6g,扁豆衣12g,厚朴3g,车前子12g,炒苡仁18g,藿香12g,佛手片5g,淡豆豉12g。方中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苍术、厚朴、佛手、橘皮燥湿健脾理气,苡仁淡渗利湿于下,扁豆衣、淡豆豉化湿消暑,车前子清热渗湿止泻。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服3剂后体温正常,余症缓,但仍食欲不振。上方加谷芽、麦芽各12g,增强健脾开胃之功,再服2剂后痊愈。
治疗疰夏,辨证须明 “疲乏”非气虚之故,而是由湿困引起,故不用参、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