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隔姜蒜督灸治疗产后身痛46例

2014-04-05刘翠萍闫海龙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8期
关键词:腰骶姜蒜督脉

刘翠萍,闫海龙

(1.中国海洋大学校医院,山东 青岛266100;2.山东省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山东 青岛266000)

笔者采用隔姜蒜督灸治疗产后身痛4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6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年龄25~34岁,平均29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4个月,平均6.5个月。

诊断依据:①因生产原因发生的关节、肌肉症状,包括新产后、流产及早产。②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肿胀等。③受累关节功能轻度受限,活动后症状减轻,绝大多数关节只痛不肿。④实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无异常。⑤排除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及红斑狼疮等。

2 治疗方法

药物:附子、桂枝、桑枝、透骨草、川乌、醋延胡索各30g,乳香、没药各20g,全蝎15g,冰片3g。研末,用新鲜生姜500g、大蒜250g洗净,切丁,粉碎机打碎为泥。

方法:患者裸背俯卧于治疗床上。取大椎穴至腰俞穴的督脉端,医者用拇指指甲沿脊柱(督脉)凸处按压“十”字痕迹,75%酒精棉球自上而下沿“十” 字痕迹常规消毒3遍后涂抹姜蒜汁。沿脊柱凸部“十”字痕迹撒督灸粉,呈线条状。将桑皮纸敷盖在药粉上面,把姜蒜泥牢固地铺在桑皮纸中央,压实,要求泥底宽3cm、高2.5cm。在姜蒜泥上顺序放置数个三棱锥形艾炷,首尾紧密相连。点燃艾炷的上、中、下三处,燃毕后换下一炷,共灸3炷,任其自燃自灭。灸后3~6h,施灸部位起水泡,24h后放水泡,让其自然结痂脱落。1周1次,4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

3 疗效标准

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1]。治愈:关节和腰骶酸痛消失,伴随症状消失。好转:关节和腰骶酸痛明显减轻,伴随症状明显改善。未愈:关节和腰骶酸痛无明显变化。

4 治疗结果

治愈19例,占41.3%;好转24例,占52.2%;未愈3例,占6.5%;总有效率93.5%。

5 讨 论

本病主要为产后失血耗气,腠理不密,百骸空虚,风寒湿邪乘虚内侵,稽留于肌肤、筋脉及关节之间,阻痹气血运行而致。治当以散寒除湿,通络止痛为主。

隔姜蒜督灸是在督脉的脊柱段施以隔药隔物发泡灸的一种中医特色外治法,具有温督通阳、补肾温阳、散寒祛湿及保健强身作用。隔姜蒜督灸用生姜和大蒜配伍,一方面避免了单用大蒜作为督灸介质刺激强度较大致不良事件发生,另一方面改变了单用生姜作为督灸介质刺激强度较小,指标改善不明显的劣势。生姜、大蒜配伍(2∶1)充分发挥。生姜、大蒜的药效,刺激强度适中,临床疗效明显。

隔姜蒜督灸以重灸“督脉”经为主,施灸部位位于督脉、背俞穴。督脉为“阳脉之海”,能统摄全身阳气。督灸可改善体质,增强抵抗能力,发挥整体调节作用。背俞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具有扶正补虚、调节脏腑机能的作用。督灸中所用药物具有温阳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可以加强临床疗效。督灸中艾绒可振奋元阳,祛寒逐冷。其产生的近红外辐射有较高的穿透能力,温热渗透到表皮、结缔组织、血管、神经系统,被组织所吸收[2]。

因此,综合经络、腧穴、药物、艾灸的功用,集中药外治、督脉灸法和发泡疗法于一体的隔姜蒜督灸临床疗效显著。

[1]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2版.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223.

[2]杨元华,刘堂义.艾灸疗法的生物物理机制初探[J].中国针灸,1996,16(10):544-545.

猜你喜欢

腰骶姜蒜督脉
脊髓腰骶膨大扩散张量成像参数评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损伤程度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
龙氏手法结合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从督脉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探讨
腰骶移行椎患者腰骶交界区冠状面倾斜畸形发病特点的临床研究
种地的智慧
烧菜放葱姜蒜可保护维生素C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莫跟风
我的葱姜蒜“进化史”
腰骶移行椎的影像学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