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血安神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40例
2014-04-05指导
王 琳,孔 立(指导)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孔立用益气养血安神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40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0例均为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门诊患者。女28例,男12例;年龄16~62岁,平均47.2岁;病程2个月~12年。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1]3版(CCMD-3)。①几乎以失眠为惟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②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少已1个月。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①难以入睡、久不能眠,或间并持续2周以上。②白天出现精神疲乏或头晕头胀、心慌心烦等症状,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功能。③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④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⑤辨证属于心脾两虚证。
2 治疗方法
自拟益气养血安神汤加减。药用当归20g,黄芪60g,炒白术15g,党参30g,茯神30g,远志12g,龙眼肉12g,清半夏15g,细辛6g,黄连9g。心血不足较甚者加熟地、芍药、阿胶以养心血,不寐较重者加五味子、合欢皮、柏子仁养心安神,或加生龙骨、生牡蛎、琥珀粉以镇静安神,兼见脘闷纳呆,苔腻重用白术、半夏并加茯苓、陈皮、厚朴以健脾燥湿、理气化痰。每日1剂,水煎服,7日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临床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恢复正常。好转:症状消失,体征改善明显,可工作。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4 治疗结果
治愈26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
5 体 会
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将不寐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3]。《景岳全书·不寐》曰: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故或为惊惕,或为恐畏,或若有所系恋,或无因而偏多妄思,以致终夜不寐,及忽寐忽醒,而为神魂不安等证。皆宜以养营养气为主治。益气养血安神汤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补脾益气,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远志、茯神宁心安神,细辛温通行散,黄连、半夏调整中焦气机。因此,益气养血安神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有良好疗效。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11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20.
[3]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