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类中药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2014-04-05指导刘海滨王立华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付家庄医院大连116013
丁 愉 指导 刘海滨 王立华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付家庄医院(大连 116013)
活血化瘀药是指具有疏通血脉、祛除瘀血作用,用以治疗血瘀证的药物。该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常见的妇科疾病、外科跌打损伤、不孕不育症、恶性肿瘤以及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活血化瘀类药物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但并非所有成分均具有活性,笔者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选取几种常见的活血化瘀类药物对其活性成分综述如下。
1 川 芎 川芎为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茎,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温,味辛、微苦;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等功效。主要用于胸胁疼痛、头痛、风寒湿痹、疮疡肿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疾病的治疗。川芎既是常见汤剂的配方饮片,又是很多中成药的原材料。包括以下主要活性成分:
1.1 苯肽类 川芎中所含的苯肽类成分主要分为三类:烷基苯肽、羟基苯肽以及苯肽二聚体。研究表明,川芎中的烷基苯肽具有光和热不稳定性,遇光易聚合为苯肽二聚体,受热则易转化为羟基苯肽[1]。苯肽类成分为川芎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惊厥、抗血栓形成、降低血液粘稠度、调节心脏功能、防止脑缺血症、镇静和催眠等功效[2-5]。以上苯肽类成分的功效与川芎的传统作用“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密切相关,故其为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
1.2 酚酸类 目前从川芎中分离得到的酚酸类成分主要为conifery ferulate、ferulic acid等。其药理作用主要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增强免疫力、清除自由基等[6]。
1.3 生物碱类 早期学者从川芎中分离得到chuanxiongzine[7],该化合物结构简单,虽然人工合成后的chuanxiongzine经一系列药效研究已成为著名的心脑血管药物,但因其含量极低(不超过0.0001%),后来学者经反复实验,均未从川芎中获得该化合物,故其并非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
2 丹 参 丹参为唇形科Lamiaceae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奉为上品。其性微寒,味苦;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凉血消痈,养血安神等功效。常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风湿麻痹、疮疡肿痛、胸腹疼痛、心烦不眠、产后瘀痛等症的治疗。千百年来,丹参以其广泛的药理作用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故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8]。丹参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
2.1 脂溶性成分 研究发现,丹参中脂溶性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异隐丹参酮、异丹参酮Ⅰ、异丹参酮Ⅱ、二氢丹参酮Ⅰ、丹参新酮等[9]。其活性成分以丹参酮为主,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作用、抗菌消炎作用、保护皮肤、抗缺氧、改善血液循环等[10]。
2.2 水溶性成分 研究表明,丹参中水溶性成分主要包括:原儿茶醛、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C、丹参素、迷迭香酸、迷迭香酸甲酯、异阿魏酸等[9]。其活性成分以丹酚酸为主,药理作用包括抗凝血、抗氧化、抗血栓形成、调节血脂、抗消化性溃疡、保肝和细胞保护作用等[10]。
3 灯盏花 灯盏花是菊科Asteraceae植物短亭飞蓬[Erigerm 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干燥全草,是一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民族草药,又名东菊、灯盏细辛。最早记载与《滇南本草》。其性寒,味甘温辛、微苦;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散寒解表、消炎止痛等功效。灯盏花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同时也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和高粘血症。
目前关于灯盏花化学成分的研究已确定其主要含有黄酮类、芳香酸类、咖啡酸酯类及其他类成分。其中活性成分以含量最高的灯盏花乙素(野黄芩苷,scrtellarin)为主。研究表明,灯盏花乙素具有改善脑组织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冠脉血流量、抗癌变、增强记忆力、保肝等作用[11-15]。
4 牛 膝 牛膝为苋科Amaranthaceae植物牛膝(Achyranthese bidentata B)的干燥根,又名怀牛膝、百倍、鸡胶骨。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平,味甘、苦、酸;具有逐瘀通经、引血下行、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痛经闭经、月经不调、腰膝酸痛、跌打损伤以及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的治疗。目前关于牛膝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其主要含有多糖类、甾酮类、皂苷类、甜菜碱以及多种微量元素。
4.1 多糖类 牛膝多糖属于禾本科型果聚糖,化学结构中单糖成分以葡萄糖、甘露糖和果糖为主。其药理作用包括免疫调节、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肿瘤、抑制细菌对细胞的黏附、抗炎、抗病毒、抗衰老以及降糖等[16]。
4.2 甾酮类 甾酮类成分在牛膝中含量最高,主要包括蜕皮甾酮和牛胯甾酮两种,二者属于同分异构体。其中蜕皮甾酮的药理活性较强,主要包括:降低血糖、降低血脂、促进蛋白质合成、使受损细胞再生(特别是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17-19]。
4.3 三萜皂苷类 牛膝中皂苷成分以齐墩果酸型三萜皂苷为主,糖链多连接在C-3和/或C-28位,糖链多由1~2个单糖组成,主要为葡萄糖、鼠李糖和葡萄糖醛酸。其药理作用为抗骨质疏松、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20-22]。此外,该类成分在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等,后者具有强心和保肝作用。
以上三类成分的药理活性与中医对牛膝的论述“逐瘀通经、引血下行、补肝肾、强筋骨”相符,故可认为多糖类、甾酮类和皂苷类成分为牛膝的主要活性成分。
5 红 花 红花为菊科Asteraceae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最早记载于《开宝本草》。红花性温,味辛、微苦;具有活血、止痛、润燥、散肿通经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高血压、高胆固醇、各类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症的治疗。
目前研究表明,红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脂肪酸、挥发油、红花多糖和各种微量元素。其中以含量最高(占干花比重的20~30%)的红花黄色素(SY)活性最强,其主要药理作用包括保护心肌、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降低血压、抗脑缺血损伤、镇痛等。此外,黄酮类成分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HSYA)可以对抗脑缺血[23];红花煎剂具有兴奋子宫、降低血脂、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保肝等作用。
6 姜 黄 姜黄为姜科Zingiberaceae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L.)的干燥根茎,最早记载于《新修本草》。其性温,味辛、苦;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胸胁剌痛、癥瘕、闭经、跌扑肿痛、风湿肩臂疼痛等症的治疗。
近年来研究发现,姜黄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姜黄素类、姜黄挥发油类、无机盐等。
6.1 姜黄素类 姜黄素类化合物为一类从姜黄根茎中获取的黄色色素,其母核结构为二苯基庚烃类,其中姜黄素(Cucumin)的含量约占70%,为主要活性成分。大量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老年痴呆、抑制糖基化终产物、保肝等作用[24-26]。
6.2 姜黄挥发油 姜黄根茎中富含大量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姜黄挥发油为姜黄抗炎杀菌的药效基础,此外还具有明显的祛痰、止咳、预防哮喘发作以及抗肿瘤、抗血栓等作用[26-27]。
以上两类成分的药理作用与中医对姜黄的论述“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基本一致,故目前认为,姜黄素类和挥发油类为姜黄的主要活性成分。
7 延胡索 延胡索为罂粟科Papaveraceae植物延胡索(Cordalis yanhusuoW.T.Wang)的干燥块茎,又称为玄胡索、玄胡、元胡,最早记载于《本草拾遗》。其性温,味辛、苦;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气滞血瘀所致各种疼痛,冠心病心绞痛以及心率失常等症的治疗。《本草纲目》记载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被誉为中药中的吗啡,且无毒、无成瘾性。
现代研究表明,延胡索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类化合物,目前已鉴定40余种,其类型分别属于原小檗碱类、阿朴菲类、原阿片碱类等,其中以原小檗碱类居多。此外延胡索还含有大量淀粉、少量有机酸和一些无机盐。
延胡索的药效基础是延胡索总碱。其中,延胡乙素具有镇痛、镇静和催眠作用;延胡乙素、去氢延胡索甲素、和原阿片碱具有保护胃黏膜、抗心律失常等作用。此外,延胡索还具有抗肿瘤、抗菌消炎的作用[28-29]。
结 语 活血化瘀类药物用药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毒副作用小,特别是现代药学研究已使其临床应用远超出其原有功效。目前为止,关于活血化瘀类药物的研究多局限在其药效成分和有效部位方面,但对其具体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较少。因此为寻找和开发新药,建议应加强对活血化瘀类药物蕴含的活性单体成分进行研究,包括其构效关系、结构改造、药动和药效学研究。
[1]Li SL,Yan R,Tam YK,et al.Postharvest alteration of the main chemical ingredients in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Rhizoma Chuanxiong)[J].Chem Pharm Bull,2007,55:140-144.
[2]Lin G,Chan S S-K,Li SL,et al.Chemistry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Naturally Occurring Phthalides in Studies in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J].Bioactive Natural Products(Part L),2006,32:611-669.
[3]Naito T,Kubota K,Shimoda Y,et al.Effects of constituents in a Chinese crude drug,Ligustici Chuanxiong Rhizoma on vasoconstriction and blood viscosity[J].Nat Med,1995,49:288-292.
[4]Nakazawa K,Fujimori K,Inoue K,et al.Effects of extract from a herbal drug,cnidium rhizome(senkyu),on contraction,heart rates and membrane potentials of isolated guinea pig atria[J].Yakuqaku Zasshi,1989,109(9):662-671.
[5]董高翔,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层钙凋磷酸酶和钙蛋白酶活性的影响[J].药学学报,2000,35(10):790-792.
[6]王 振,刘新泳,王 静,等.川芎嗪阿魏酸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2011,30(11):665-667.
[7]北京制药工业研究所.川芎I号生物碱的结构鉴定及其合成[J].中草药通讯,1977,(4):6-8.
[8]高学敏,许占民,李钟文,等.中药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0:1087.
[9]梁 勇,羊裔明,袁淑兰.丹参酮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0,31(4):304.
[10]赵 磊,蒲小平.丹参粉针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4):39-41.
[11]帅 杰,董为伟.PKC抑制剂灯盏花素对缺血/再灌流脑损害的作用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8,14(1):75-77.
[12]盛 净,赵佩琪,许左隽,等.灯盏细辛干预血小板、凝血功能对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后溶栓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9,27(2):115-117.
[13]马春蓉.灯盏花注射液治疗高粘滞综合征51例疗效观察[J].川北医学院学报,1999,14(1):70.
[14]陈一岳,王胜涛,曾文珊,等.灯盏花素对大鼠主动脉肌环的松弛作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4,5(2):15-19.
[15]李文凡,白 娟,王立荣,等.灯盏花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和肝匀浆中透明质酸和层粘蛋白含量的影响[J].兰州医学院学报,1999,25(6):28-30.
[16]夏海燕,吴晓萍,王兴中.牛膝多糖的化学组成和药理作用概述[J].山西中医,2010,26(5):44-45.
[17]高晓燕,王大为,李发美.牛膝中脱皮甾酮的含量测定及促成骨样细胞增殖活性[J].药学学报,2000,35(11):868-870.
[18]吴 旭,王武军.蜕皮甾酮对亚砷酸钠致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23(11):1219-1221.
[19]陈 秋,夏永鹏,邱宗荫.蜕皮甾酮对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胰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22(4):460-464.
[20]于大永,吕晓超,史丽颖,等.牛膝中三萜皂苷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3):9-13.
[21]司 力,黄世福,李 涛,等.牛膝总苷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指标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4):356-357.
[22]王丽君,朱 焰,廖矛川.牛膝总皂苷对卒中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9):1239-1241.
[23]武永刚,李雪莹,王苏丽,等.红花黄色素化学成分及对心脑血管作用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2011,30(8):481-484.
[24]Gukovsky I,Reyes CN,Vaguero EC,et al.Curcumin ameliorates ethanol and nonethanol experimental pancreatitis[J].America Journal of physiology,2003(1):85-95.
[25]Camacho BL,Villegas I,Sanchez-Calvo JM.Curcumin,a Curcuma longa constituent,acts on MAPK P38pathway modulating COX-2and iNOS expression in chronic experimental colitis[J].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2007,2(3):333-342.
[26]赵秀玲.姜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资源开发的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2012,37(5):9-13.
[27]Jagannath JH,Radhika M.Antimicrobial emulsion(coating)based on biopolymer containing neem (Melia azardichea)and turmeric(Curcuma longa)extract for wound covering[J].Bio-Medic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2006,16(5):329-336.
[28]万 莉,钱晓萍,刘宝瑞.延胡索生物碱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5):1042-1044.
[29]鲁春梅,张春森,姜立勇.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5(5):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