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霉素脑病1例报告

2014-04-05曹恩凤宋智兴

山东医药 2014年31期
关键词:骨髓细胞青霉素脑病

曹恩凤,宋智兴,孟 霞

(武警山东总队医院,济南250014)

患者男,40岁,主因“患急性白血病3年余,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头痛3个月”于2012年1月30日收入我院。患者于3年前在我院行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给予维甲酸及DA方案、EA方案、MA方案、HA方案化疗多周期,期间多次椎管内注射化疗药物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多次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达到细胞学完全缓解(CR),早幼粒白血病(PML)/维甲酸受体 α(RARα)融合基因转阴。3个月前患者开始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头部胀痛,伴头晕,偶有恶心、呕吐(呕吐胃内容物),于当地医院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给予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及4次腰椎穿刺椎管内注药(药物为地塞米松 5 mg、阿糖胞苷 50 mg),症状未见明显改善。遂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血压120/80 mmHg,神志清,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颈部抵抗,心、肺、肝、脾查体无异常;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上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Ⅲ级,左侧Babinskis's征(+)、肢体感觉差。入院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入院后骨髓细胞学检查示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占54%,外周血异常早幼粒细胞占2%。颅脑MR平扫示双侧额、顶、枕叶脑回肿胀,白血病脑组织浸润;左侧半卵圆中心异常信号。遂行10次腰椎穿刺椎管内注药(第1次测量脑脊液压力为500 mmH2O,用药为甲氨蝶呤10 mg、阿糖胞苷75 mg、地塞米松10 mg、生理盐水3 mL)及亚砷酸氯化钠注射液10 mg静滴(d1~d20),维A酸20 mg口服(2次/d)。2012年2月15日复查骨髓细胞学:病理性早幼粒细胞占4%(达CR)。2012年2月25日脑脊液常规检查示淡黄色,浑浊,单个核细胞占5%,多个核细胞占95%,白细胞为4.9×109/L,潘氏试验阳性;脑脊液生化检查示乳酸脱氢酶77 U/L,蛋白1.0 g/L;血常规示粒细胞缺乏。考虑存在脑脊液感染,给予青霉素800万U+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8 h)。第1次静滴青霉素后约2 min患者出现四肢抽搐、肌肉阵挛,无意识障碍及发热,静推安定注射液10 mg后症状缓解;第2、3次静滴青霉素后约2 min再次出现上述症状,考虑为青霉素毒性反应(青霉素脑病),停用青霉素后未再出现类似症状。

讨论: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抑制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的活性,从而阻碍细胞壁黏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破损、菌体膨胀裂解。青霉素的血清蛋白结合率为46%~67%,吸收后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少量分布于各种关节腔、浆膜腔、间质液、淋巴液等[1,2]。由于哺乳动物无细胞壁,青霉素很少引起机体毒性,且因脂溶性低吸收入脑脊液的量较低。但脑组织中青霉素类药物浓度异常升高时,则可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即发生青霉素脑病[3,4]。青霉素脑病多发生于婴儿(血脑屏障不健全)、老年人(肾脏功能及血脑屏障功能均减退)、肾功能减退及有癫痫病史者。本例连续3次在静滴青霉素后出现四肢抽搐、肌肉阵挛,停用后未再出现,考虑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青霉素吸收入脑脊液的量明显提高而引起了青霉素脑病。因此,临床对青霉素用量应注意个体差异,尤其对婴儿及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肿瘤患者,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时应加强病情观察。

[1]陈伟峰.大剂量青霉素不良反应[J].河北医学,2008,14(4):505.

[2]李多,邓述恺,陈思宇.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7,11(8):656.

[3]张淑云,王文娴,马坤.青霉素脑病1例[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12):1125.

[4]黄旭强.青霉素过敏致高血压脑病[J].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0):封 3.

[5]诸骏仁,桑国卫.临床用药须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62.

[6]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0.

猜你喜欢

骨髓细胞青霉素脑病
案例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法在骨髓细胞形态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安胎丸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扩散张量成像MRI 在CO中毒后迟发脑病中的应用
邯郸市中医院脑病科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LIMD1,VEGF-C,CTGF和Survivin的mRNA异常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IGF-1与缺血缺氧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