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优质大规格河蟹技术
2014-04-05孟令杰山东省定陶县孟海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274100解相林陈家超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季相山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
孟令杰 (山东省定陶县孟海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274100)解相林 陈家超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季相山 王 慧(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 泰安)
生态养殖优质大规格河蟹技术
孟令杰 (山东省定陶县孟海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274100)解相林③†陈家超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季相山 王 慧*(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 泰安)
河蟹,又称毛蟹、螃蟹等,学名为中华绒鳌蟹,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是我国特有的大型淡水经济蟹类,一直以来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是一种养殖价值很高的特种经济动物。要养出优质大规格的河蟹,必须探索建立适宜河蟹生存和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实施生态养殖。本文总结了河蟹生态养殖试验结果,重点介绍了生态养殖大规格河蟹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水草种植、幼蟹的培育与性早熟的预防、河蟹的营养与饵料、水质调控与病害防控等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种植优质水草 轮叶黑藻的种植采用营养体移栽繁殖法,谷雨前后,将池塘水排干,消毒后,留15cm的淤泥,把15cm的轮叶黑藻切成8cm的段节,每亩按30~50kg均匀泼洒,使茎节浸入泥中,再将池塘水加至15cm深,此后约20d,即可见新生的轮叶黑藻。12月到翌年3月是轮叶黑藻芽苞的播种期。池塘消毒后,加注新水10cm,每亩播种500~1000g,按行、株距50cm将芽苞3~5粒插入泥中,或拌泥沙撒播。水温15℃时,5~10d即可发芽。也可移植,5~8月将天然水域轮叶黑藻移植到养殖池中。伊乐藻适宜在11月底至次年4月份栽植。在苗种放养前15~20d栽植,栽植时塘口水深控制在40cm以下;栽植密度要适宜,一般保持3~4m的株行距,太密会影响初春时池水温度提升,不利河蟹的早期生长。
1.2 幼蟹的培育与性早熟的预防 培育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但是,较大的塘要在塘内开挖环沟和十字沟,沟宽1.2m左右,沟深0.6m。塘口要建立有效的独立进排水系统;并在各排水处设集蟹槽,水深以0.8~1m为宜。放苗前,池塘要彻底消毒和除掉敌害。清塘消毒后,移栽水草,品种尽量多样化,以为扣蟹提供全面的营养和栖息、蜕壳需求。在放苗种前1周左右,可注水20cm,注水口须用滤网过滤,严防敌害侵入,施适量的腐熟有机肥,培肥水质,水色以黄褐色或茶绿色为佳,放苗时水位55cm左右,透明度40cm,维持水体藻相平衡,施放少量的轮虫和小型枝角类。每亩放养规格为15万只/kg的蟹苗0.7~1kg,放苗时,要让蟹苗箱在水中达到池水温度平衡时,再“吃水”3s,然后让蟹苗自动泳动散开,不可倾倒。
2 结果分析
2.1 种植优质水草养殖河蟹的效果 科学搭配了水草的种类和覆盖面积,控制在池塘水面的50%,过密时适当稀疏;过稀时应及时补栽。品种多样的水草为河蟹提供了长期的多样化的维生素需求;也为河蟹提供蜕壳时栖息和隐蔽的场所;充分满足了河蟹栖息藏身、遮阳避荫、摄食、增氧等方面的需要,使河蟹健康生长。
河蟹喜食的水草有轮叶黑藻、伊乐藻、水花生、水葫芦、眼子菜等。丰富多样的水草是河蟹快速生长的保障。但是,水草不耐消毒剂和硫酸铜等药物,所以,应在消毒后种植。平时还要时时注意水草的养护,水温、水位、河蟹大小、密度等都与水草的生长繁殖和分布密度关系密切。
2.2 幼蟹的培育与性早熟的预防 每亩放养规格为15万只/kg的蟹苗1kg,放苗时,先让蟹苗箱在水中达到池水温度平衡时,再“吃水”3s,然后让蟹苗自动泳动散开,不可倾倒。蟹苗下塘后,直至第一次脱壳结束,饵料以浮游动物为主,根据池水肥度可适当增补人工饲料或泼洒豆浆;对于I期仔蟹的培育,宜全池泼投鱼糜和市售苗种饵料,用量为蟹体重的100%,每天分3次投喂,傍晚占60%。Ⅲ期仔蟹时,可改投颗粒料,投饵量为蟹总重的50%,分两次投喂。Ⅳ期仔蟹期间,投饵量减至体重的20%,搭喂浮萍等青绿多汁饲料,经过22~25d的培育,蟹苗蜕壳变成V期仔蟹,摄食量增大,伴随着水温的升高,生长速度加快,为防性早熟,投饵要进行科学调整,动物性饵料减至30%以下,增加植物性饵料,至最后一次脱壳,可适当增加动物性饲料,为越冬做准备。蟹种的放养不宜过密,一般每亩放养规格100~120只/kg的优质蟹种1000只以内。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获得了健壮的扣蟹。
2.3 成蟹的营养与饵料 河蟹为杂食性甲壳动物,喜食动物性饵料,在水草丰富的情况下,一般可投喂昆虫、野杂鱼、螺狮等,如果野杂鱼规格过大,要切碎后投喂,每天的投喂量是河蟹体重的5%左右。河蟹的投喂原则是“荤素搭配,粗精结合,中间青,两头精”。3~5月是饲养前期,日投喂量为蟹总体重的3%左右,在水草丰富的池塘中,可以适当投喂一些鲜鱼块,搭配少量颗粒饲料。螺类是螃蟹最喜食的动物性饵料,4月已进入螺狮的繁殖期,最好在蟹种放养前就投放适量的螺蛳,为河蟹的早期生长提供适口的鲜活饵料。在蟹种放养前15d,每亩可一次性投放螺蛳300kg左右,待池塘水域环境相对稳定后,再投放蟹种;螺蛳可摄食池底的腐殖质,及时清理残饵和池底环境。螺狮的品质和投放量要适宜,太少不能满足河蟹生长摄食的需求;但是,如果一次性地投放螺蛳太多,会猛然增加池中的生物耗氧量,造成池水环境骤变,对河蟹造成危害。6~8月为饲养中期,也是高温季节,要减少动物性饲料的投喂量,日投喂量为蟹总体重的2%左右,搭配小麦、黄豆或玉米。遇到持续高温天气,河蟹脱壳困难或延迟时,要适当减少小杂鱼等动物性饵料的比例。8月下旬到10月,是河蟹饲养的后期,也是生长和育肥的关键时期,应以动物性饲料和颗粒饲料为主,满足河蟹的生长、育肥需求;但是,为了保障河蟹生理代谢的正常进行,也有搭配优质植物性饲料。可见,鲜活丰富的水草,始终是保障河蟹正常生长的最关键要素。
2.4 水质管理要点 河蟹养殖池的水位一般是“春浅、夏满、秋勤”,春季浅水位是易于池水水温的提升,有利河蟹的早期生长发育。夏季高温期,保证1.2m左右的满水位,可确保底层水温不超过30℃。秋季为养殖后期,存塘蟹量较大,池内河蟹摄食、排泄、耗氧量等均达到高峰,水质变化快,要勤换注新水。池塘水质以鲜、活、嫩、爽为最适,每月泼散生石灰1次,1m水深时,每亩5~10kg,高温期每亩2.5~5kg。前期可每10d左右加注一次新水;中、后期要每天加注一次新水;高温天气时每天要排注水2次。要密切观察水质,及时加注新水,保持池水透明度40cm左右,pH值7.5~8左右为宜。始终保持溶氧丰富,温度25~30℃,前期偏肥,后期偏瘦。
2.5 病害的预防 河蟹常见的细菌性疾病有:黑鳃病、甲壳溃疡病、水肿病、烂肢病、肠炎病等。常见的病毒性疾病有:颤抖病。真菌性疾病有:水霉病、毛霉菌病。寄生虫病有:纤毛虫病、蟹奴病、微粒子虫病。其它还有:上岸病、软壳病、蜕壳不遂病、黑壳病、性早熟等。池塘老化时病害多,营养配套不均匀,尤其是只注重蛋白质含量,忽视了微量元素时,河蟹体质下降,对病原的易感性增加。“防重于治”。放养前做好池塘清整消毒,每年要彻底干池暴晒池底和清淤,放养前7~10d用生石灰或茶粕消毒。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用益生菌等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少用抗生素类药物和消毒剂等。适时泼洒微生态制剂,可有效调控水质,防治病害发生。微生态制剂中的乳酸菌可以分泌细菌毒素、过氧化氢、有机酸(乳酸、乙酸、丙酸、丁酸)等物质,使河蟹肠道环境的pH下降,抑制有害病原菌的生长;过氧化氢还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繁殖,使有益微生物在细菌种间相互竞争中占优势。总之,采用以上的生态养殖技术,3月份放苗,9月初就能养殖出优质大规格河蟹,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S966.16
C
1007-1733(2014)11-0046-02
2014–09–01)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虾蟹类创新团队项目(项目号:SDAIT-15-011)资金资助。†并列第一作者:解相林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