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逍遥与逍遥散

2014-04-05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医药学因性医家

曲 进

原先对逍遥一词的理解是很肤浅的,大约就是生活和工作的无拘无束、不急不忙或不急功近利之类。读过《说文》、《广雅》,方知逍遥的本义乃心境致远而无近忧所扰,并非如原先想的那样粗放简单,正如《庄子集释》所言,逍遥者,是一种“调畅逸豫之意,夫至理内足,无时不适,止怀应物,何往不通”的精神和行为境界。如此看来,虽然我们在感叹人生时也常常提起和希冀逍遥,然逍遥并非是每个人都能具而有之的。

我没有深入探究过究竟是基于千年历史上文史哲人对社会人生的主动理性认知,还是出于他们对世俗变迁的无奈和逃避,反正与“中和”文化基因相偶联,“逍遥”与“中和”作为同一个文化基因家族,深刻地编码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构中,表达出了很多中国人具有的基本社会性格及其行为模式。从古至今,无论我们心怀崇敬从古代经典名著中汲取哲学智慧,还是尽情畅享古典诗词异常美丽的文字和格律,抑或从传统中医药学中学习帮人理伤疗疾的技能,只要你有心,都能够深切地感悟和体味到这种文化基因在不同学科和处于不同境遇的人中各自相异的表达、存在和影响。《庄子》篇首的《逍遥游》千年流传,妇孺皆知,从中可体会出庄子“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的精神以及“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文风,这无疑是一种“圣人无己”和“明至人之心”的人生境界。南宋诗人陆游一生饱受仕途和爱情挫折,曾写一首七律《逍遥》,映照出他对难以实现心中的爱国和爱情理想的无奈,并把因无奈而生的那份追索逍遥的情感描写得淋漓尽致。而读了中医药学,在领会了中医学的养生要旨无非就是修养逍遥之心,并对其经典名方《逍遥散》有了一个重新理解之后,我觉得,除了从古典哲学和文学中感受逍遥的文化韵律之美,传统中医药学以及她的逍遥散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能从科技的角度认识、理解并实践逍遥的“窗户”。

逍遥散出自《和剂局方》,备受历代医家所推崇,并据证所变化裁出了许多加减类方,例如丹栀逍遥散、黑逍遥散之类。所以,长期以来,在学习中医药学的道路上,自己一直持有对逍遥散的好奇和对理解逍遥散的追索,而悉心学习历代医家对逍遥散配伍的阐释或注解,不仅让自己学到了其中严谨的方理及其配伍方法,且也令我从中品味出了融在方理和配伍中的那种“至理内足,无时不适,止怀应物,何往不通”的美学风格。就说清代医家,长洲王子接当年习儒改医,一生严谨治学,医理本草兼通,居清初四大名医之列,其著《绛雪园古方选注》和《绛雪园得宜本草》在中医药学史上闻名遐迩,他曾借用庄子的逍遥经比喻逍遥散的作用,曰:“逍遥,说文与消遥通,庄子逍遥游经云:‘如阳动冰消,虽耗不竭其本,舟行水摇,虽动不伤其内’譬之于医,消散其气郁,摇动其血郁,皆无伤乎正气也”,对逍遥散的阐释将文理与医理悄然的联系起来,真是奇思妙想之笔!张秉成以“世所好尚”和“同道所趋竞”的初衷,择历代医家所常用之良方验方写就《成方便读》,其中基于方证对应机制对逍遥散的方理和配伍有一段十分精辟的阐述,“夫肝属木,乃生气所寓,为藏血之地,其性刚介,而喜条达,必须水以涵之,土以培之之,然后得遂其生长之意。若七情内伤,或六淫外束,犯之则木郁而病变多矣。此方以当归、白芍之养血,以涵其肝,苓、术、甘草之补士,以培其本,柴胡、薄荷、煨生姜惧系辛散气升之物,以顺肝之性,而使之不郁”,之后,更用一句“如是则六淫七情之邪皆治而前证岂有不愈者哉”反问之,释怀了他心中充满的那股对逍遥散方的赞美之情,读后真有一种受阻之急而后通的快感!罗美“穷究开阖之玄枢,抉参同于符易,日与同志数公,旁搜底蕴,始自汉代,下迄元明,无下百家,要归一辙,作用底蕴,颇能灿然”,缉成《古今名义方论》,其中论及逍遥散时说柴胡既“一以厥阴报使”,又“一以生发助阳”而“达木郁”,揭示了其方用柴胡之要,而这,似乎是我在所有关于逍遥散方解中看到的对柴胡之用最富美感的一个注解。

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结构中的逍遥文化基因和传统中医学中的逍遥养生理论及方法,到回读《和剂局方》开出的逍遥散方并追索历代医家对逍遥散方理及配伍的注解,这都使我对凝聚在逍遥散方中的那些也许是至今我们还不甚了解的科学和文化要素有深深的迷恋。记起很多年以前,基于对心因性应激是许多心身性疾病发生和恶性转归的一个共性机制的认识,可能也是由于积聚在心中那份迷恋情结的驱使,我们曾开展了对中医药心因性应激反应调节技术的研究,期望从中医药学中找到能有效调节机体心因性应激反应的药物或方法,对此,想到的第一个研究对象就是逍遥散。那时候,我们用电击方法制造小鼠发怒的行为模型,然后观察逍遥散对实验小鼠愤怒行为的影响,结果,实验小鼠的愤怒行为被有效的抑制了。实验小鼠在被电击的情境下竟然变得“逍遥”起来,这一结果以及在这一结果背后可能包含着的许多东西让我们感到十分的惊奇!就是现在回想起来,都仍然觉得那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研究结果。令人鼓舞的是,从那时至今,有关逍遥散的中药化学、方剂化学以及多系统及多水平药理学的研究日益增多,这些研究结果不仅逐步地印证出传统中医药学关于逍遥散的方理和配伍方法的真实和有效,而且也正在为今天乃至未来的生物医学和药物科学寻找可“令人逍遥”的药物提供先导的经验、理论和技术模板。

时下,技术的进步以及因此而引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已经或将继续把人的工作和生活脚步推入“快车道”,也因此,由于心因性应激而引发的心身性疾病愈益成为人类身心健康的重大威胁,而对于这类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治疗,现代生物医学除了使用不断发展的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或者当你走入极端而陷入精神疾病危机的时候,目前是尚无对应良策的,与此相比,传统中医药学却为我们指引了一条全新的解决之道,那就是以逍遥散等这类方剂及其治则为模板筛选全新的心因性应激反应调节药物,借助于这类药物,以便令人能在纷争的人生境遇中拨慢自己的生物时钟,这对于那些基于心因性应激机制而引发的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当是极为有益的,而那,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猜你喜欢

医药学因性医家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论蒙医药学的挖掘与展望
中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现代传承与高等教育
中医药学术语系统研究概述
“正统四象说” 与“医家四象说” 相关问题辨析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
浅谈清代河南医家李守先《针灸易学》的学术特色
癌因性疲乏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