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文化的机遇与挑战
2014-04-05刘雅静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辽宁沈阳110044
刘雅静(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辽宁沈阳 110044)
当代中国文化的机遇与挑战
刘雅静
(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辽宁沈阳 110044)
研究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认识中国民族文化的问题。分析了中国文化面临的困境,认为增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交流的能力,发掘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业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使中国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
当代中国文化;机遇;挑战;多元文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发展,各国文化也以猛烈发展的势头向全球化发展,多元文化在互动中互相影响,文化疆域渐渐模糊甚至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有人认为,全球化的经济角逐带来的是文化差异性的显现与文化沟通的体现,提倡在多元并存的文化图景中多民族文化共同体的交流与融会,也有人抗拒这种趋势,特别是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认为这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对文化差异性的漠视。这意味着全球化是文化之间有争议的结合。不能把全球化看成为一个简单的过程。如何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自己的民族文化已成为我们当今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当代中国文化所面临的困境
世界经济全球化所造就的世界格局使西方文化处于霸权地位,作为强势文化,它依然统领着文化市场。欧美文化被看做国际通行的准则和对其他文化示范的楷模,美国的文化霸权甚至对其他文化的价值与结构进行质疑与改组。中国文化在近代历史上一直是处在对西方文化进行观望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说,中国从农业文明走向现代化,离不开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与思考。但是中国文化有着自己的传统与特色,有着本民族的文化特质与理论基础。中国文化曾经也走在世界的前列,它的发展道路同西方文化有着时代性逆差。
1.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利益的得失,这是有浓厚的宗教原因的。西方文化经历了中世纪对人性的压抑,因此近现代对于个人的价值、美德及其行为都极为重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建构。美国人对自由的热爱促成他们对于英雄主义的向往,他们推崇个性解放,在如今经济天平向美国倾斜的时代,他们的价值观念更是向各个民族渗透。在高科技、强势经济的包裹下,美国文化产业在对外输出文化产品的过程中,不断地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个人英雄主义弥漫在文化宣传的整个氛围中。主要体现在自由、平等、自立、自强和自我实现等方面,崇尚个人自由和尊严,反对强权及其对个人的支配,强调个人作用[1]。美国对自己的人文价值、文化价值的自我认同与宣传,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向全球推广,始终未歇。
但是,中国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国曾在历史上有着深厚的经济实力,这使得中华文明能够传播海外。中国在向外输出自己文化观念的繁荣时期,从来都是公开宣扬自己文化的主导价值,对自己的文化体系充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文化的交流与传播都是双向的。中国这个深受儒学影响的礼仪之邦,直到现在仍然存在着权势的差别和等级的分化,集体高于个人的道德观念也根深蒂固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西方文化所提倡的个人平等意识、尊重自我价值意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我们的思想当中。改革开放后,中国与时俱进地提倡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开始尊重个人价值与个人自由。中国经历了历史的沉浮,如今已走在世界经济的前列,人们也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文化依托与精神底蕴在哪里。中国正在走向文化自觉,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文化及价值千年有变但根脉相连,古今有异却精神同构。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更应该重视自己的文化血脉与文化价值。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风俗等人所创造的一切精神性的成果[2]。文化的差异和突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是这些差异冲突却并不能说明哪种文化更优越,毕竟每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因此,东西方文化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吸收,实现文化的双向互惠互补功能,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文化。
2.西方的文化解构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中国近代以来,一直在文化上有向西方学习的传统。现代中国的发展与西方的发展存在着时代性差异。我国是在西方的工业文明已经达到鼎盛时期并且出现众多问题的时候,才走向工业文明发展过渡道路的。这种过渡使得中国出现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同时存在的现象,使中国现代化出现了特殊的形态,中国的文化出现了互相冲突而又纷乱芜杂的发展状况。
近代西方的文化已走向解构文化的发展途径,而中国还走在继续向西方文明学习的道路上。西方的文化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的现代文明如今已发展到了极致,并且出现了诸多弊端:现代化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人们的精神荒芜,使人们产生了空前的精神危机。西方非常重视人的终极关怀、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这三个层面在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却都出现了问题也遭到了西方学者的质疑与批判。首先是终极关怀的问题。尼采的“上帝已死”已经昭示出人们对过去信仰的怀疑,文艺复兴运动对上帝的放逐,也是人们走出宗教的一个标志。可是人们在否定原来信仰的基础上却没找到新的精神信仰。这个时候,科学理性主义带着它实用的面纱翩翩而至,但是科学也好,文学也罢,甚至哲学都没能很好地解决人们走出宗教后的终极关怀问题。人们惶惶不安,精神流离失所,无所归依。可是理性主义的双刃剑却显示了它的威力:理性主义横行的时代,没有人能与之匹敌,它妄自尊大,使人与人之间没有温情,到处充斥着冷漠与虚无,人性的疏离与人生的茫然使功力性的价值追求终极追求显得无所适从[3]。科学最终沦为了戕害人性的工具。诗意的栖居已成为了人们遥不可及的梦想,西方社会的人们正逐步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更是看到了由于人类的肆意妄为导致了大自然的千疮百孔。人们由于自己的贪念欲望,把自己看做自然的立法者,失去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只知道征服与破坏,而不能与自然和谐共存。现代人们已经养成了过度增长癖的坏习惯,人们已经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越来越嗜求得到超过其需要的东西,并往往为此而诉诸武力。为了达到自己的感官舒适,更多地运用科技手段与人工智能。于是暴怒的大自然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天灾,可是这天灾难道不是人祸造成的吗?人们不想再走自我毁灭的道路,他们自我反省自我批判。中国还没能更好地享有现代化的物质成果之时,西方就已经对现代化的物质文明开始了口诛笔伐。这使中国陷入了一种困境:我们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束手待毙,究竟我们的文化应该归于何处?这告诉我们不能一味地跟在西方文化后面走,我们不能走全盘西化的道路,但我们也不能全部抹杀掉西方合理的有价值的现代文明成果,所以我们对文化应该有所选择,对西方文化的范围、程度和大小要保持理性。西方的这种文化解构也使西方中心论的观点受到冲击。我们不能再对西方文化毫无保留地全部吸收,西方文化对于自己的反省与认知、思考与否定,使我们要认清自己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发展好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处理好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
二、当代中国文化在多元文化下所采取的对策
在中西文化现代交流中,影响不是静止的、单向的,而是流动的、互动的。在最近的好莱坞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影视作品融入了中国元素,一些作品在全球取得的巨大传播效能,反过来也能推动中国本土对中国文化的思考与重视。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逐渐扩大。无论是中国的四书五经,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茶道、功夫,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文化的传播虽然获得了长足进步,但不能停滞不前,盲目乐观。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与文化交流依然存在不足,中国的文化展示与文化实践还不能做到驾轻就熟、挥洒自如,中国的文化正面临着被强势文化趋同化的危机。文化发展的道路是历经磨难的过程,不仅要在其昌盛时懂得积累,也要在其式微时明白重生之道。中国民族文化、文明的核心价值应与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念进行交流与对话,使我国文化吸收多元文化的积极因素,从而丰富民族文化的内涵。
1.增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能力
中国是传统深厚的国家,要想发展自己的文化并且发挥民族化鲜明特色,就要进行思维观念的转变,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发展自己的创造力,而且要勇敢面对各种多元文化,依靠文化的宣传与沟通实行走出去策略。由于各自价值观的不同,东西方文化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如行为方式、价值认同、意识形态、信仰等方面都有分歧,这就需要加强传播与宣传手段,尤其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潜在优势。要提高文化意识,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开发与传承,使跨文化交际顺畅、高效,强化自己的文化产业,加大对自己文化产品的输出,逐渐扭转我们处于弱势的文化地位。中国政府也应积极支持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制定合理的宣传政策和理念,采取更为全面的传播策略和传播方式。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文化冲突在所难免,文化差异无处不在,我们应该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挖掘自己传统文化中和谐的文化思想及传统的伦理美德。中国文化素以谦虚礼让、中庸平和、家庭和睦的优良传统而著称[4],要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积极美好的因素。要树立文化自信心,通过文化传播媒介,来表明我们的人文价值观念和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宣传这些价值的全球普泛化意义。中国文化不仅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同时他的普世化价值体系在世界文化潮流中也具有同构性,这也是他得以推广、善于对应经济全球化的文化主旨[5]。当务之急是要找到跨文化交流中的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叉点与对应点,熟悉彼此文化间的共通特点,强化文化的传播模式,提高文化的传播效率。
2.发掘文化资源大力开展文化产业
要注意保护好中国文化资源,防止人为对文化资源的破坏,避免其流失与毁坏。在城市化过程中,要加大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对文化资源进行梳理与挖掘,并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整理以及文化资源的开发,使文化资源与经济发展更好地结合,用文化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带动旅游文化,进而弘扬传统文化。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要完善法律、法规,大力支持文化体制改革,使文化体制和经济体制并轨,扶植成立社会力量的文化产业,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积极吸纳文化人才,合理配置文化资源,正确认识文化产业的性质,实现政策过程法制化、科学化,建设全新的文化产业工程,正确进行文化监督,更好地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制。可以进行公众文化教育,提高对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或者以高校为依托,培养文化产业建设的特殊人才,形成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力量。
文化在不断地积淀,但同时也在不断地发展,在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对话接轨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外来文化的整合与同化,又要重视文化沟通的方式与价值导入的合理性,尽量消除彼此文化交融带来的误解与矛盾。中华文化一直秉承着厚德载物、有容乃大的精神对其他文化兼容并蓄,不能把文化传播变成意识形态的生搬硬套,也不能变成价值输出的僵硬手段,而是要将自己的文化资源与其他文化共享,实现文化传播的双赢互补。
[1]唐文明.何谓现代性[J].哲学研究,2000(8):47.
[2]王隽.东西方文化差异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8.
[3]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100.
[4]李炜婷.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及对策[J].新西部,2010(20):172.
[5]汪凤炎,郑红.中国文化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334 356.
【责任编辑 王立欣】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e
Liu Yajing
(College of Culture and Media,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44,China)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national culture in a multicultural context is studied.The plight of Chinese culture is analyzed.Enhancing of the ability to exter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exploring the cultural resources,developing cultural industries are effective ways to promote the spirit of Chinese culture,and mak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t.
Chinese culture in the present age;opportunity;challenge;multiculturalism
G 122
A
2095-5464(2014)01-0140-03
2013 05 28
刘雅静(1980),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大学讲师,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