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生态化趋向的策略分析

2014-04-05杨彩玲

河南社会科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生态化办学理念

杨彩玲

(新乡医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7)

以生态学的视角对高等教育发展加以研究,是当下高等教育研究的一种全新理念。教育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质的学科,其核心内涵是研究教育与影响教育的其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关系。以教育为载体的生态系统的界定是指在教育本体与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以教育为内容的生态系统。本文就试图以教育生态作为切入点,对我国的高等教育生态发展策略加以翔实的论述,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做些有益的探索。

一、高等教育生态发展的理念分析

高等教育生态发展是一种“基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教育形态,这种教育形态是基于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而出现的”[1]。生态学基础上的教育生态研究,对高等教育的内部与外部的管理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对于高等教育的管理作用不容忽视;在管理上按照和谐共生的生态学原理,以保证高等教育的内部环境的相对平衡,同时对外部教育环境的平衡也有相同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生态是一种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以生态学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手段的现代教育发展方式。其发展目标,既要通过牢固树立高校师生的生态教育观念意识,使其生态学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又要通过教育生态化发展策略的有效实施,使教育生态文化发展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典型示范。在此理念指导下,高等教育生态育人目标则不再是单一的技能培养与训练,而是对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全面素质的综合培养,使其置身现代经济社会、自然环境、政治文化等大环境中而与之相互协调共处,从而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时期高等教育需要生态化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做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明确要求,指明了教育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生态化发展教育理念成为新时期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创新性理论基础,其对高等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符合国情。国家教育总方针要求教育继续保持持续高效的发展态势,谋划高等教育既要考虑鼓励各地高校在不同层次上上水平、创特色、争创一流,又要权衡全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合理布局,促进教育公平和协调发展。其次,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符合教情。立德树人,以提升人的全面素质作为根本任务和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始终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人才培养必须面对受教育对象的全体,尽最大的努力提供最优质的高等教育服务,以全体受教育者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作为教育质量高低的评价标准。再次,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符合社情。高等教育发展要与当代社会的经济建设、政治文明、文化传承、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相促进。这就需要以生态发展理念来指导和提升教育系统内部自身的适应性,使之与内外部的环境协调一致、相容和谐。

(二)教育生态关联需要生态化发展

“在自然环境中,生态系统的构成,主要有三个部分:包括自然界中的主体构成部分和客体构成部分,以及承载主体、客体的自然生态环境”[2]。主、客体诸要素之间彼此紧密联系又彼此制衡,或者彼此相吸与对立,关联度错综复杂。在生态本体的追求过程中,每个构成的个体部分存在的意义都要通过另一个个体部分的存在而实现。“生物意义的生态系统的相互关联法则,在高校教育生态发展中同样是适用的,都在彼此适宜的环境中表现出生态性的自然法则”[3]。高等教育的生态发展与社会生态的大环境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关系,其关系同样体现着生态学上的彼此关联。当社会生态中的资源以师资队伍、办学资金、学生来源、场地划拨,以及相关的办学政策等形式走进高校的办学机构中,高校教育的生态系统则对这些教育资源加以转化,实现教育资源的生态优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创新文化的能力与水平,实现高等教育社会贡献率的最大化。

(三)克服高教发展危机需要生态化发展

“根据生态平衡理论,高等教育在生态演化过程中,和周边环境各要素构成一个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网络”[4]。在自然界里,主客体与自然环境之间彼此达成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在教育生态与社会生态之间的平衡意义同样是存在的。彼此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彼此资源的互换,对维系高等教育与社会两系统之间的生态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以往的高等教育人们往往对其生态平衡重视的程度不够,在高等教育的内部环境中已经出现了很多障碍性和制约性因素。如高等教育结构布局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公平,办学理念同质化、人才培养规格平庸化,高校内部政策引领激励机制不健全,领导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科学等。这些危机与自然界的生态危机既有外在的形似,又有本质属性的神似,激发出高校生态教育结构的诸多困扰与纠结的矛盾。用生态危机的理念去思考与探索高校教育的生态平衡策略,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二、高等教育生态发展的策略探析

(一)围绕育人这个根本,强化高等教育生态发展的理念养成

生态发展,理念先行。实现高等教育生态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使高等教育生态发展的理念成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普遍认同接受的理念。这就需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个根本任务,不断强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教育生态发展的理念认同与养成。

首先,要强化教育主导者的生态理念的养成教育。“管理学层面的观点认为,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其主导的引领者和策略的执行者如果从主观上就对教育生态发展从内心中重视,那就会深深影响教育生态策略的基层实施者对教育生态策略实施的重视度”[5]。在教育生态系统里,高校的管理阶层和教师队伍居于主导地位,是教育生态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同时又是理念实施的积极参与者,更是该理念得以顺利落实和开展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我国的高校在以功利化排名评价体系中,更多的是关注政府对学校的财政支持与政策倾斜,高等教育的生态化发展从根本上落后于社会生态系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实际需要。高等教育如何发展、向何处发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高等教育工作者包括高校管理阶层和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对推动高等教育的生态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而高等教育生态理念能否在教育工作者的内心深处得到真正的认同是关键。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自己必须转变观念,明白要教育好别人,首先要教育好自己。要坚持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加大教育生态发展理念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得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成为熟悉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具有良好人文精神素养和先进教育理念的行家里手,始终以生态教育理念为先导,以生为本,高度关注受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下大力气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和心理健康教育,并在教育工作中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人文育人的生态系统,使学生在高等教育的各个生态环节都能获得人文精神培育和人性温暖的呵护。

其次,要强化受教育主体的生态发展的理念养成。高等教育的生态化形成,是教育主客体交互作用、相互认同、共同构筑的系统工程。一方面,高校要做好生态化的人才培养工作,就要求教师具备生态化的人格品质与教育素质,具备对学生进行生态化教育的能力,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能用生态化的理念去影响和带动学生,使学生逐渐产生教育的生态意识,逐渐形成生态化的能力,培养教育生态化的品格,并最终培养出教育生态化的合格人才。另一方面,青年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主体,其对教育生态化的接受、认同和参与程度,决定着教育生态化发展的效果和水平,决定着高校所培养的学生是否会成为符合生态发展创新型人才。在高校教育生态系统构建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和优化学生对教育生态发展理念主体认同,教育和引导学生重点处理好自我主观认识与自我客观评判的关系、自我生态发展与社会生态环境需求的关系、自我生态发展与自然人文环境的关系。

(二)突出实践这个关键,创新高等教育生态发展的机制建设

高等教育的生态发展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是立竿见影的,仅仅依靠对教育主客体教育生态的自主性唤醒与培育是远远不够的。实现高等教育的生态发展,关键在于对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教育生态理念的实践工作环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积极促进生态教育研究与生态教育实践的结合。高等教育的生态发展怎样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来?近年许多专家做过相关的研究,如在高等教育环境生态的定位、高等教育生态评估的措施、高等教育模型生态的组建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众多的成果能够真正在教育实践中得到转化的却为数不多。一些高等学校生态教育实施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展,但是更多的是基于理论的研究阶段,生态教育的实践开展得并不算广泛。在一些教育生态建设的制度方面的制定、生态教育具体落实的措施上,都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教育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也远远不够。教育生态的理念要与高校教育实践紧密结合,以理论为先导,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的落实来验证和丰富高校教育生态的理论,使高校生态教育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在丰富中不断实践,使高校教育生态的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不断推进。

第二,坚持把教育生态要素渗透到高校教学和教育实践过程中。要在高校的教学中渗透生态化的要素,首先,要从高校的课程设置入手,对课程的整体结构体系进行重组和再构建,使课程本身就具备教育生态的要素,为教育生态化在教学中的实施奠定基础。其次,要进一步在课堂教学诸环节的设计上,体现课堂教学生态化的要素,形成相对成熟的生态化教学的思想;通过对隐显课程的生态化的教学,培养学生与教育生态化相适应的能力和技巧,以及生态化的个性品格与素养。再次,高校的校园也需要在硬环境中注入生态教育元素。要“利用学校的景观、建筑风格、雕塑、标志等能体现校本色彩的载体强化生态价值符号;同时,开设通识教育课程,通过主题性教育使学生形成贯通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的生态判断”[6]。

第三,创新生态评价标准和机制指导高等教育生态发展。高校教育生态化的发展,要有具体的执行者落实决策者的相关教育生态的理念,才能顺利实施高校的生态化教育。但是,仅仅依靠实施者的具体落实还是不够的,高校内部管理的有效运行也是高校教育生态化发展的有力保障。“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的机制倾向于学校的学术管理和学校的行政管理,这样的管理机制已经不太适应高校教育生态化发展的管理了”[7]。落实教育生态发展,需要高校管理职能部门对其教育生态发展进行全程化的管理,管理内容包括对教育实践工作的考核和评价,对高等教育生态资源与社会资源的相互交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引导。教学实施部门则负责对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进行教育生态化的开发,并落实于生态教育的实践中;对教育者以及被教育者的评估鉴定,进行教育生态化的个性构建。而要创新适应高校教育生态化的管理机制,必须针对高校教育的实际需求以及高校教育的规范化要求,重新构建适应高校教育生态发展的价值取向标准,为教育生态的管理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教育生态发展的参与者和实施者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育生态发展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创设和谐的教育生态发展管理机制。

(三)倡导和树立教育生态观念,指导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市场运营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要办好一所大学、管理好一所高等院校必须倡导和树立教育生态化经营的理念。高等教育产业化经营策略的实施是确保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与外部生态的信息互换与能量交流的重要基础,也是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去认识大学教育生态发展的过程。如大学的生态化教学、各具特色的科学研究活动,以及生态化的社会活动等生态教育活动。以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教育经营的意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涵:第一,生产产品要提高生产的效率,以获得产品竞争中的优势;第二,在产品的研发上要不断自主创新以提高产品自身的技术含量;第三,要处理好产品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让产品不断地推陈出新,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近年,高等教育在办学上,形成一种盲目发展的办学冲动,一些高校在不断扩充办学规模的同时,却忽略了自身办学“所生产的产品”的质量,违背教育生态发展的客观规律,其“产品的质量”的提升却是收效甚微的。教育经费的投入缺失也是制约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的障碍,这不得不让高校的决策层考虑运用市场的经营运作模式来有效地优化高校的生态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同时,不断创新生态化课程改革,不断创新生态教育实践,以满足社会服务的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倡导和树立经营色彩的高等教育生态化观念是发展高等教育生态产业化必备的条件。

(四)坚持完整和谐原则,确保高等教育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

完整和谐是我国的高等教育生态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从生态教育的全局出发来关注高等教育生态发展的历程。高等教育的生态教育系统是包括学术系统、专业系统以及行政系统的多个系统的综合构建。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管理者有完整和谐的系统构建的观念。具体地讲,高等教育生态发展的完整和谐的生态发展策略,是指类型层次不同的高等教育之间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社会服务之间要彼此协调,整体上是彼此适应的。从生态学的角度去分析,要找准不同学校在教育大厦中的生态定位,既要强调外部环境的整体和谐又要强调系统内部的整体和谐。要明确高等教育职能的分化,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内部的专业与学科生态布局也要力求整体和谐的发展,而高校内部的行政和学术职能的和谐完整的配置,是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强调的是,高校内部的行政管理与学术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和谐整体,其有效的配合给高等教育生态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在办学的性质上,高等教育的生态化发展也要求办学性质多样化,其中以国家办学为主体,民营性质的高校为有益的补充,这样的办学可以保证高等教育生态办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在高等教育普及的今天,不同办学性质的教育机构的有效组合对推动高等教育生态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等教育生态学科的发展上,单靠一个学科的单打独斗显然是不够的,要拓展发展的空间就必须突破单一学科的发展“瓶颈”,形成跨越学科的联合发展,形成多个学科构筑的学科群落,彼此优势互补,完整和谐地共同发展。整体和谐的发展策略也要求相关的主管部门,能从高等教育生态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宏观层面调控高等教育生态发展的同时,对以高校为依托的教育领域的市场化加以有效的管理,两个方面都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在管理上要注意彼此的协调,促进两方面整体和谐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扩容不是越大越好,在高等教育生态发展中,必须保证教育生态的最优化,教育生态品质得到有效的保障,使二者成为一个和谐完整的发展共同体,从而有力地促进高等教育生态发展。

综上所述,只有在策略上重视高等教育生态化的发展,其发展才能有足够的驱动力。高等教育生态化的发展过程中,其策略的执行需要教育生态系统内部的决策者、执行者、参与者彼此沟通交流、协调配合,在教育管理中充分落实教育生态的理念;在策略执行中,始终以人为本,以生态的人格教育和技能培养为指向,来构建新型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在生态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地提升受教育者的生态素质,促进高等教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忠迪.大学教育生态化与生态型大学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10):43—56.

[2]王素玲,苏世宽.高等教育生态发展的教育生态学审视[J].高等农业教育,2008,(9):76—81.

[3]刘开淼,魏立志.关于高校生态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探索,2009,(2):64—72.

[4]葛俭.生态式教育与高等教育生态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6):89—95.

[5]罗汉红.高职院校生态教育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9,(6):102—109.

[6]米楠,米文宝.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新理论[J].宁夏大学学报,2009,(2):98—105.

[7]陈斯拉.大学生生态教育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6):87—94.

猜你喜欢

生态化办学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