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真人秀到真文化——由电视节目《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的思考

2014-04-05胡妍妍

河南社会科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真人秀英雄汉字

胡妍妍

(中原文化艺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在如今的电视屏幕上,各种各样的真人秀节目异彩纷呈,有以打造平民偶像为内容的音乐表演选秀节目,如:《中国好声音》《中国最强音》《中国达人秀》《超级女声》《超级男声》等;有为现代青年男女搭建婚恋平台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百里挑一》《我们约会吧》等;有身份置换型真人秀:《变形记》;情境体验型真人秀:《爸爸去哪儿》《人生第一次》等。但是随着河南卫视联合爱奇艺共同打造的《汉字英雄》、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播出,在全国迅速掀起了全民手写汉字的热潮,“汉字”成为2013年夏天最热门的词语之一,而这两档节目也以极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创造了以严肃题材开启流行文化消费的奇迹。

“真人秀”,也称真人实景秀、真实电视、Reality TV,在这类节目中,通常普通人在规定的情境中,按照预设的游戏规则,为了达成某个胜利目标而采取行动,制作者通过电视对整个过程进行真实记录和艺术加工。而在本文中所指的“真文化”,是指那些严肃的、高雅的传统文化,它是相对于低俗、媚俗、肤浅的、游戏化的文化现象而言的,是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演化过程中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而汉字则是体现中华文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无论是《汉字英雄》还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都属于语言文化类节目,它们之所以在极短时间内掀起一场“汉字风暴”,引领电视栏目的新风尚,是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节目内容真正回归了汉字文化文明本体,重新唤起国人对本民族文字文化的情感,这些文化类栏目借助真人秀的运作模式和思路,让民族文化文明以一种更加流行、更加时尚的方式走进普通百姓家庭。

一、外在原因:文化类节目形式的娱乐化和真人秀模式

真人秀节目以真实的场景和不可预知的节目发展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从而成为电视娱乐节目的新宠。在这个泛真人秀的时代,严肃的文化类节目借鉴真人秀节目的手法、技巧和意识,并迅速得到人们的关注,究其原因是这类具有真人秀节目的内在戏剧化特征和节目元素,比如人物、悬念、竞争、动作、规定情境、冲突等。正如尹鸿教授对“真人秀”的概括:“节目的所有参与者不是演员,没有剧本,一切都要临场发挥,于是真人秀的剧情更加开放,充满各种偶然、各种可能、各种结果,观众可以和参与者们一起像玩游戏一样边看边猜甚至可以边当裁判,共同走向故事的结局。”[1]文化类电视节目《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又是如何运用真人秀节目的技巧和手法表达文字文化内容呢?

《汉字英雄》是中国国内首档网台联动文化综艺节目,宣传语是“寻找键盘里失落的汉字”,面向全国所有年龄段人群,主打青少年,集知识性、趣味性与娱乐性于一体而自成一派,堪称一场“少年派”的知识之旅。节目由著名电视人马东主持,于丹、高晓松、张颐武等文化名人担当评委。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宣传语是“书写的文明传承,民族的未雨绸缪”,节目邀请国内语言专家担任裁判和解说,央视著名播音员轮番担任读词考官,全国共有160位选手组成32支代表队,经过初赛、复赛、半决赛,最终共有15 位选手进入决赛决出一名年度汉字听写冠军。

这两档节目没有像以前的文化类节目那样形式单一,说教色彩浓,而是借鉴真人秀节目的元素,更多体现游戏性和闯关的氛围,就连选题、晋级环节也充满趣味和偶然性,比如在《汉字英雄》汉字“十三宫”环节中,选手脚下方格出现题目,选手答对则向前移动,直到走出“十三宫”,答错就会在原地左右平移,直至淘汰出局,这种比赛规则的设定充满趣味性和游戏性,游戏冲突更加剧烈。

在节目中比赛规则就是预设的规定情境,选手们在这样的规定情境中产生动机,激发动作与反动作、产生冲突,比如在《汉字英雄》复赛第一场中,每组八个选手,他们勇闯初赛,选手们朝夕相处、共同备战,但在复赛中却要经过现场抽签,分为四组,形成两两对决的阵型,人为地构造出“对立面”。在选手李维森和房晓宇的对决中,原本是好兄弟的两个人成了场上的竞争对手,当李维森以2比0战胜房晓宇时,李维森非常难过地说:“千万不要和最好的朋友比赛。”这就是节目制作者设定了一个规定情境(比赛规则),让人物之间产生矛盾动机,自动发生冲突,阶段性的冲突引发人物进一步的动作,再导致新的冲突产生。

在接下来的总决赛中,比赛规则是根据成语题面填写相应汉字,按照抽签顺序轮番答题,经过九轮的厮杀,上百次的你来我往,刘冠文最终以一字之差,把“疾首蹙额”写成了“稽首蹙额”,与冠军失之交臂,最终陈怡羲成为汉字状元,刘冠文获得“汉字榜眼”、朱远航成为“汉字探花”。比赛规则的设定使人物之间产生竞争,相互矛盾的动机在人物之间和人物内心互相冲撞,当比赛结束时,矛盾冲突达到高潮,同时也得到了解决。这就形成了“情境→动机→行动→冲突→解决”的整个戏剧过程。这正是《汉字英雄》巧妙运用戏剧的“情境理论”创意成功的外在原因。

二、内在原因:提笔忘字的现状和汉字具有的旺盛生命力

从新文化运动以来,汉字经历了多次危机,但都是技术层面的,不是根本问题。因为从语言学角度来讲,影响语言文化发展最关键的是民族生存状态。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电脑、网络、数码的使用是社会发展的潮流,新的书写工具使汉字书写变得越来越便捷。信息化时代使中华文化焕发青春,人们认识的字可能会多一点,但会写的字却越来越少。人们习惯了用键盘打字,手写的概率相应就会减少,于是就出现了提笔忘字的情况。而提笔忘字正表明我们对母语情感的淡化。

(一)节目的创意有很强的针对性

随着电视节目《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播出,从媒体广泛而热烈的反应中不难看出国人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严重性。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外语过度重视,在认识上产生了偏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汉语、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忽视。据国家语委的一项调查显示:65%以上的大学生将超过1/4 的时间用在外语的学习上。技术化时代电脑和手机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阅读和书写工具,电子阅读正在日益取代纸质图书的阅读,其结果就是浅阅读、快餐文化的兴起。电视节目《汉字英雄》制作的初衷是希望提高当下电视节目的内容深度,关注和影响青少年对汉字知识和文化传统的认知,体现汉字之美和中国人对汉字的情感。“寻找键盘里失落的汉字”是该节目的价值主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形态设计研发者、总导演关正文在谈到节目设计的初衷时指出,为孩子们举办汉字听写竞赛活动的想法借鉴了美国的英语全国拼字比赛,中国的汉字很美,传承很重要,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活动。从这类节目的制作初衷不难看出,面对全民汉字书写能力的下降,面对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字文化的淡忘和疏远,打造这种栏目是电视的一种自觉的行为探索和责任担当。

(二)汉字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纵观我们民族文字发展史可以看出,汉字以象形文字为特征在人类语林中独树一帜,它穿越了人类三千多年的历史,从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汉字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汉字是独一无二的表意文字,它不依附于任何一种自然语言,也不因为书写者的身份差异而变形,孔夫子的教诲、秦始皇的法律、李太白的诗篇,正是写成这种简洁而高效的文字之后,越过高山江河,走过时光长廊,成为永恒的经典。汉字书写和传承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热爱和珍惜本民族的文字文化应该成为国人自觉的文化诉求。中国古代讲“敬惜字纸”,这是一种对汉字、对自己的母语敬畏尊重的传统。但是现在一些人随意拿汉字、汉语调侃、戏谑,解构汉语的语法规则,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长此下去,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退化和异化,同样也会侵蚀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文化。一个社会的文化诉求是我们写好汉字的关键。搞“两弹一星”的专家,他们搞了一辈子科技,也能写得一手好字,没有提笔忘字。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大家要热爱自己的文化,让这种文化修养和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

《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所引发的效应,是我们文化的自觉、自信,也是我们的文化、文字书写在现实境遇面前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的体现,文字正是在不断的修复再修复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正是这种健康的基因使中华文明可以克服各种困难,始终保持进步和先进性。

三、从真人秀到真文化的思考

在这里我们要明白文化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是人类在意识形态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显然,文化作为一个大系统,包含着诸多子系统。从总体上讲,文化大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子系统。”[2]文化具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导向、凝聚功能,一种是娱乐功能。中华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将各族群众凝聚在一起,指引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但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导向、凝聚功能正在逐步被娱乐所淹没。而文化的娱乐化过分追求形而下的“快感”,忽略了形而上的美感,导致人文内涵缺失。它使文化从一种深度文化转向平面文化,在功能上成为一种游戏性的消费文化,是一种全民性的泛大众文化,“这些大众文化的文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对崇高感、悲剧感、使命感、责任感的放弃和疏离,在过去文化中那些引以自豪的神圣的东西,如深度、焦虑、恐惧、永恒的情感等都消失殆尽,而被那些世俗梦想和文化游戏所代替。大众文化,以一种共时的平面性创造了一种开放的文化游戏”[1]。文化被“娱乐化”了,而“娱乐”又被“商业化”了。在泛娱乐化的当下,如何运用电视手段提高人们对本土文化、文明的重视和传承,这恐怕是这两档节目带给我们的重要思考。

(一)栏目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文化传承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从选题、命题到读词、解释、评判,一直到嘉宾的评说讲解,这些都建立在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基础之上,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使得这个节目能够在传承、传播规范汉字方面,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在节目中同学们不仅要写出考官提问的汉字,现场的裁判组和汉字先生还会解释和延展文字背后的知识,比如构字法、音形意的关系、造字的规律等。这就是文化传承,这是书写背后更深刻的价值和内涵,也是这类节目最重要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在《汉字英雄》中汉字先生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音乐制作人高晓松、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比如在选手们挑选汉字“十三宫”的问题时,要求选手写成部首为“囗”的字,赛后于丹就对这个部首进行详细解释:在《说文解字》中,管这个框叫回字框,有回避之形,可现在为什么叫它国字框?因为大家想起来最多的就是国家的“国”,繁体字里“囗”内不是玉,而是或,而“或”从戈,也就是兵士拿着武器守卫着这个框里的疆土,这才是国,和这个“国”字有一个对应的字,即城邑的“邑”,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有这个字,原来的写法下面是一个跪着的人,是指奴隶住的地方是城邑,诸侯王住的地方才是国,所以“国”是一个大框。于丹的讲解既回答了观众关注的问题,又普及了汉字知识,更彰显了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

听写大会的考题,更多涉及的是需要当代青少年记住的有关历史文化、历史事件的词语,提醒大家对那些历史文化事件的关注。《汉字英雄》第二季从“识汉字”升级为“用汉字”,增加了“一音多字”和“一类多字”的内容,真正体现“用好汉字才是真英雄”的栏目宗旨,使栏目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提醒国人对汉字背后的历史文化、事件的认识和学习。《汉字英雄》的姊妹篇《成语英雄》以演播室成语竞猜的形式,选手看漫画猜成语,并在其中融入成语故事及选手间的情感故事,从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成语涵盖了中国的传统理念和价值思想,蕴含着典故、寓言、神话、哲学等。三位成语先生崔永元、钱文忠、蔡志忠与选手互动,讲解成语典故,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成语英雄》是全景式、全画幅的,各年龄段、各种职业、各种生活经历的人都可以报名参加,生活当中人们的各种关系在这个舞台上全面展示,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参赛的选手需要有一定的成语量,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理解和敬畏,传递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有一定的传播力和感染力。

(二)电视人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

河南卫视的定位是“文化卫视,传承文明”。“文化卫视”到底如何做?传承民族文化文明到底用什么方式来传承才能达到喜闻乐见、润物无声的效果?一方面河南卫视的电视人相信文化的力量,坚持这个文化定位;另一方面也是差异化竞争的结果,文化的根源就是文字,文字是文明的起源,《汉字英雄》的制作和播出,恰恰针对现代人提笔忘字的现状,迎合了人们对汉字文化的深厚感情。河南卫视的文化定位决定了无论是制作《汉字英雄》还是《成语英雄》都是他们的自觉行动和深思熟虑的行为。他们一直在做文化,但是究竟会在什么地方有突破,实际上这是一个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耐得住寂寞,他们没有去追赶娱乐化潮流。《汉字英雄》契合了人们文化回归的心理,使文化的传播更富有流行性,更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价值观和趣味,具有更强的传播力。民族的文化沉积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当中,沉积在民族的潜意识和基因里,当电视人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的时候就会引起了人们的共鸣,这就是这类节目成功的原因。

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看似热热闹闹,能够赚取一定的收视率,但留给观众的是肤浅的感官体验。而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成语英雄》这类真文化栏目带给观众的是文化的盛宴和传承,因而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深刻的、持久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类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原创电视节目在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的同时,让汉字教育重新回归,对于培养一代不仅会敲击键盘、也会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的中国人意义深远。

综上所述,《汉字英雄》《成语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给我们的思考是深刻的,影响是深远的,愿这类真文化电视栏目越来越多,越办越好。

[1]尹鸿,冉儒学,陆虹.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真人秀英雄汉字
英雄犬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汉字这样记
重走英雄路
汉字这样记
绛红英雄谱
调查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
自古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