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繁荣文化背景下学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4-04-05郭殿祥

湖北体育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武术民族

王 冬,郭殿祥

WANG dong,GUO Dianxiang

繁荣文化背景下学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

王 冬,郭殿祥

WANG dong,GUO Dianxiang

分析繁荣民族背景下当前中国传统武术的境况,探讨了学校武术教学对传承和保护传统武术的作用,归纳当前学校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从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提出相关的干预措施及建议。

文化;武术教学;传统体育;民族精神

文化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华优秀文化不断走向世界,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几乎成为中国体育文化的代名词。同时,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加上外来文化的强势侵入,我国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我们生活中西方节日越来越盛行,而传统节日却日益没落,“延续民族血脉、守护精神家园”必将成为21世纪全社会的共识和追求。中国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承载着几千年来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在学校中进行武术教学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对繁荣民族文化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通过对武术教学现状的研究,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武术的角度提出相关的干预措施及建议,不仅有助于促进学校武术教学的开展,还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1 繁荣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传统武术境况

1.1 繁荣民族文化时代背景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各民族文化势必面临文化交融与冲突,甚至出现一种民族文化被另一种文化侵蚀、淘汰的现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跃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层面的需求相对物质层面的需求更加显现。加快民族文化建设,繁荣民族文化,不断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传统节日深刻反映着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特点、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传统文化正遭遇着西方文化的冲击,承载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传统节日逐渐被人们淡化。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平安夜在中国越来越盛行。很多人都在抱怨“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七夕节冷落了,端午节在中国变成了“粽子节”,而在韩国成为神圣尊严的“端午祭”,中秋节变成了“月饼节”,中国传统节日逐渐失去了自身的魅力和存在的价值,一些学者感叹“月亮依然是那个月亮,但中秋显然已不再是‘那个中秋’了”。

邱丕相等在《武术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一书中,提到美国官方意识形态谋士理查德·加得勒所说的话值得深思。1983年,理查德曾指出“决定美国资本主义命运和前途的是意识形态,而不是武装力量[1]”。由此可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某些学者将全球范围内的文化激荡与意识形态冲突比作 “没有硝烟的战斗”是恰到好处的。设想一个国家如果完全被外来文化意识形态所控制,它即便有完整的领土,但没有本民族的魂,如同一个行尸走肉的人,将是悲哀的事情。

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自觉地把文化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加以考虑,弘扬民族精神,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醒,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进而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汲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同时还必须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既要体现时代性又要体现民族性。

1.2 传统武术的境况

传统武术是指在中国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以套路散手包括功法练习为内容,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传播方式,以提高道德修养和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2]。今天,外来文化的侵入对我国民族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体育文化也不例外,如受到跆拳道、空手道、剑道等外来武技项目的影响,中国武术已经处于社会文化的边缘地带[1]。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村城市化进程在加快,人们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武术之乡在慢慢地从人们的脑海中消失,昔日辉煌的每年一度的乡村武术比赛在年轻人一代成了全然无知。

武术学校是专业的武术培训机构,它的兴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武术兴衰。武术学校资金来源单一,办学思路不明确,学校生源少,再加上课程设置与教材、师资水平、学生的升学与就业问题等多方面因素导致许多民间武术学校纷纷倒闭。以山东省菏泽市武术学校现状为例,菏泽市武术学校建校大多是1984年以后,1995年最多时达100余所,1996年锐减到72所,据菏泽市体育局2003年统计菏泽市拥有规模武校36所;目前菏泽市武术学校仅存12所[3]。

中国传统武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传播方式,传承人是传承武术的重要载体。现今随着传统武术拳师的衰老和去世,许多优秀的武术技艺也随之消失。以天津为例,20世纪80年代,天津市武术协会调查统计到天津市有少林拳、形意拳、劈挂拳、象形拳、蛇形拳、燕青拳等22个武术拳种在流传,而今缩减到15个,蛇形、燕青等7个拳种已失传[2]。正如刘俊骧教授所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有些古老的品种,随着时代的变化会产生消融转化,有的甚至成为绝响[4]”。

2 传统武术文化与学校武术教学

传统武术教学中极力提倡武德修养,讲究武术技击作用,注重身体的练习和实践的结合,深受儒家影响,“止戈为武”,提倡人们和平相处,不争不斗。武术在民族传统体育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不仅具有健身、看家护院、保家卫国等功能,更重要是修身养性等文化教育功能,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基本精神,对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时,武术仍具有重要健身价值和教育意义。

当今社会的开放,给人们提供了接触外来文化的机会,面对跆拳道、柔道、街舞、瑜伽俱乐部在中国的盛行与中国武术的没落,振兴中华武术,弘扬武术精神是当前学校武术教学所应承担的重要使命。学校开展武术教学不仅可丰富体育课的内容,而且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武术以民族传统体育课的身份进入学校,在法律制度上得到保障。学校武术教育作为传播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途径,学生是重要的的文化传承载体,这为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提供了良好传播途径和传承载体,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3 当前学校武术教学现状

当前学校武术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武术课。武术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一种“表面繁华、名存实亡”的生存状态。

1)学校领导对武术教学不够重视,武术课时和场地器材等得不到保障。由于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低,中小学武术的总开课率却只有32%,初中和小学的场地明显不足,尤其是小学无场无馆的学校达到18.47%[5]。黎桂华在《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一文中对北京、上海、江苏等二十个省市150所中小学进行调查研究,89.3%的学校没有任何武术器械[6]。

2)武术教学内容方面,武术教学套路多、动作繁杂、难记难练与当今快节奏的学习环境不相适应[6]。技击性是武术的本质特征,有调查显示68%的中小学生认为打击目标的感觉特别好,89.5%的学生希望学习武术散打和防身实用的武术动作,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了学生十分喜爱和重视武术的技击实用性[7]。另外,当前学校武术教学多注重技术层面而忽视文化层面,武术在学校里的教育大打折扣,中小学武术教学对武术的传统礼仪以及民族精神等文化内涵方面重视不够。与之相比,跆拳道简捷、时尚、注重礼仪教育渐受中小学生欢迎,某些家长认为,学跆拳道的孩子懂礼貌。中国人的礼仪、忍耐、谦虚、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跆拳道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8]。

3)武术教学师资方面,师资匮乏是当前各学校普遍存在的状况。由于专职教师的严重缺乏,体育课多由其他门类的教师代替,不写教案,应付差事,放羊式的现象比较突出。马晓波等在《中小学武术课教学现状及建议》一文中,通过对讷河市11所中小学的80名体育教师调查显示,能规范练习武术套路的有10人,仅占12.5%,武术教师严重缺乏[7]。

综上所述,当前学校武术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学校武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低,武术教学得不到保障;武术教学(教材)内容陈旧、武术套路动作繁杂、武术动作技击性减弱;武术教学重视技能,忽视文化层面;武术教学师资匮乏。

4 促进学校武术教学开展的建议

4.1 转变武术教育观念,重视武术文化教育

在应试教育思想长期影响下,一切以学习文化课为中心,而忽视体育教育,武术得不到重视,学校武术教学得不到保障。武术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缩影,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民族情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9]。学校领导应转变落后的武术教育观念,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不能将武术仅作为一门体育课来看待,而应放在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高度来认识,重新审视武术,正确认识武术的价值。武术教学不仅传授学生武术技能,更重要是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4.2 调整武术教学内容,注重德艺双修

传统武术以套路、散手包括功法练习为内容,而当前武术教学多以套路为主,散手对练运动项目相对较少。对练是习武修身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练不仅能够直接的感受到武术的技击性、有效性,还可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切身体会点到为止,尊重对手,爱护对手,塑造学生的敬畏之心、仁爱之心。学校武术教学应将功夫、套路和搏击相结合。教学除技术层面教育外,更需加强文化层面教育,注重武艺与修身相结合。

4.3 提升教师实践创新能力,创编地域性的武术教材

中国武术受地域特征的影响,素有南拳北腿之别。1983年全国开展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取得丰硕的成果,如何将这些挖掘整理出的成果得以分享,值得每一位武术工作者深思。武术教师作为武术教学的主导者,需加强自身科研创新能力,认真研究传统武术文化内容、技击风格和原理,结合地方文化特征、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其他教学规律,选择具有地域特征的武术拳种动作素材,创编具有地域特征的武术教材,不仅解决当前武术教材陈旧问题,还可以促进地方拳种的传承与保护。

4.4 聘请民间传统武术拳师,弥补学校武术师资匮乏

当前学校武术教师严重不足,武术教师能力有限,有的老师虽然接受高等文化教育,但在学习期间,接触的多是国家规定的武术套路,如五步拳、少年拳、三路长拳等。民间武术拳师,经过多年习武,积累了宝贵的习武经验,并对武术文化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学校聘请民间武术拳师,可以弥补学校师资匮乏。此外,通过武术拳师的精彩表演,还可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4.5 成立武术协会或俱乐部,营造武术文化学习氛围

当前学校武术课时有限,仅通过几学时的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学习武术的要求。“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练学生的意志品质,自强不息的精神,这要求学校或社会提供学生更多接触武术的机会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武术俱乐部相对学校武术教学,组织形式相对宽泛,灵活性较强。在学校成立武术协会或俱乐部,邀请专业教师指导,定期举行武术表演,可弥补学校武术教学课时及师资不足的问题,营造良好地武术练习氛围,为广大爱好武术的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武术的传播。另外,在学校成立武术协会,营造良好的校园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育民族情感。

[1] 邱丕相.武术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 虞定海,牛爱军.中国武术传承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3] 杨友峰.菏泽武术馆校现状调查[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4] 刘俊骧.武术文化与修身[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5] 姜玉泽,尹海立,邓永明.山东省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报,2005,21(5).

[6] 黎桂华.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9,28(2).

[7] 马晓波,邓国华,郭景斌.中小学武术课教学现状及建议[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24(3).

[8] 黄腊梅,刘重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跆拳道[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1).

[9] 冉学东,童国军.传统文化视野下高校武德教育的传承与推广[J].中国武术研究,2011(1).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of Martial Arts Teaching in Scho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lourished CulTur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flourished nations'culture and the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probes into the influence of teaching martial arts on protecting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and summarizes several mainly problems of teaching martial arts in school at present.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martial arts teaching from the view of protecting and inheri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culture;martial arts teaching;traditional sports;national sprit

G852

A

1003-983X(2014)01-0085-03

2013-06-21

王 冬(1987-),男,山东济宁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传播.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110034

College ofSportsScience,Shenyang NormalUniversty, Shenyang Liaoning,110034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武术民族
传统武术怎么了?
我们的民族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武术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