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人才管理的影响

2014-04-04朱璀璀

商场现代化 2014年1期
关键词:人才管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企业

朱璀璀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诸多的关于人才管理的思想精髓,对现代企业人才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人才管理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及企业人才管理相关理论综述,然后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才管理方法,如识人之道、育人之道、用人之道和留人之道等,并结合海尔集团的人才管理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人才管理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人才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企业;人才管理

一、中国传统文化及企业人才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含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 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独特的文化思想精华,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千百年的历练和沉淀塑造了我们的民族风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最基本的思想支撑文化体系,对中国社会、政治、人民的思想等都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人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实质,“仁、义、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仁学”尊尚对人尊敬、爱护、安抚等,而“义学”讲究经权变动之道,“礼学”则讲究处事规范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积极入世,即对社会现实等问题始终保持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如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学”文化是强调了对世间现实的关注,儒家、道家以及法家其思想的精髓均是以积极入世为主。(2)伦理中心,从中国古代至今,伦理始终是主宰社会发展和人们思想的主要文化特征之一,如“三纲五常”的思想一直在我国的古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3)中庸之道,“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

任人唯贤,中国古代有成就的现名君主都采用“任人唯贤”的用人之道。除此之外,还有勤俭传统、廉洁意识、辩证思维等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2.企业人才管理理论概述

企业人才管理是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所谓人才管理是指企业为了招聘、发展和保留人才而通过对人才不同阶段的管理驱动公司发展的人才引擎。Morton(2006)认为企业的人才管理重要包括了对人才的招聘、人才的保留、人才的发展、领导力开发、绩效管理、人才的反馈测评以及人才的规划等,综合前人的研究,本文把企业的人才管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即:吸引与招聘、测评与评估、绩效管理、学习和开发、继任与保留等诸多方面。企业的人才管理是企业的第一资本,对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对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有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企业人才管理的研究,提高企业人才的综合水平。

3.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人才管理的现实意义

企业人才管理从某种角度而言是对企业文化的管理,并将企业文化逐步注入到企业员工的思想中去,从而构筑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形象,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归根结底,企业的人才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生死存亡。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我国的经济社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并在千百年来深入人们的思想,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在培养人才、选拨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等方面蕴含着诸多的人才管理的思想精华,对企业人才管理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企业人才管理可以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优势人才管理方法提升现代企业的人才管理水平,大力发展企业的人才优势,为企业更好的发展谋利。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才管理方法

1.识人之道

(1)充分利用识人之道积极选拔人才

自古以来,得天下者在人才的识别和选拔上均有一定的功夫。如中国的历代明君在治理国家时均把人才的选拔作为治理天下的头等大事,唐太宗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他把广求人才、重用人才作为他治国平天下的前提,他号召大臣们善于去发现人才的同时也自己对人才进行斟酌探寻,并能够不计前嫌、不吹毛求疵地重用各类人才,因此充分利用了贤臣为天下的治理做出了几番贡献。又如齐威王对人才的识别,齐威王通过邹忌在论琴方面的见识而纳用他为齐国宰相,而邹忌也果不辜齐王的赏识为齐国的重新振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建立正确的人才观

正确的去识别人才和采纳人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这方面首先需要确定一个人才的评判标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曾将人才分为三个等级即“上宾、中宾、下宾”,儒家则认为在人才的选拔方面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不可主观臆断,二是人才的选拨不可受到出身以及资历等方面的限制,三是要多听他人的建议,四是要仔细观察被纳人的言行举止等。可见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人才的识别是极其重要的。

2.育人之道

(1)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训练

《孙子兵法》作为我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军事著作,其中提到对人才在军事作战的重要性,而战场如商场,军事上对人才培养和训练的重视就如同商场上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才时刻饱含体力和智力,才能在战场上和商场上获胜。孙子人认为在人才的管理之上,纪律的执行是“亲附”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同时管理者需要从思想上将人才训练到位,让人才做到行为上和思想上的统一,才能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级战斗力的人才队伍。

(2)重视对人才的严格考核

自古以来对官吏的考核是不可或缺的人才选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帝王通过组织官员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完善的官吏考核制度来加强对人才的考核管制,如帝舜每三年对官吏考核一次,并将通过三次考核来综合决定对官吏的安排。又如顺治皇帝为了提高各级御史的办事效率而设立了人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如“违限处分例”“议覆本章时限”等对官吏的管理严格,从而对官吏的工作效率有了极大的促进效应,顺治皇帝的人才管理之道也被清朝之后的几位皇帝所采纳,并收到了良好的成效。endprint

3.用人之道

(1)任人唯贤,人尽其用

任人唯贤和任人唯亲是中国历史上两大重要的用人原则,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舜帝就是一个能够任人唯贤的明君,金世宗也是一个任人唯贤的明君等。司马光也提到“用人者,无亲疏,新故之疏,唯贤,不肖之为察。其人未必贤也,以其亲故而取之,亦非公也。”

(2)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是我国古代社会中用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之一,但是这并不代表盲目地去信任任何人,而是通过观察来对人才进行识别,在认定人才后再以充分的信任将其纳为己用,在充分信任的前提之下实现对人才的放权管理,从而实现人才灵活的弹性管理,若是对自身已经纳入的人才表示怀疑,不能人才在一定自由的职权之下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其作出贡献,则难以让人才做到真正的为己所用。

(3)用人所长,容忍之短

任何一个人都有其优点,同时也有其缺点,对人才的赏识就应该做到爱憎分明、用人所长、容人所短,在古代的明君在点上则做的非常好,如唐太宗的用人之道,大将侯君因集攻取高昌并私藏了珍宝而被关押,但是唐太宗看到了他的才之大而赦免了他的罪行,侯君最终也为唐朝的辉煌做出了一番不可忽略的贡献。可见,用人所长、容人所短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用人之道。

4.留人之道

(1)利用情感之道留人

对于人才的选拔和长久的为己所用最终还在乎如何将人才长久的留在身边,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才的尊重,荀子曾经说过“礼义具备而君子归之”,老子认为“善用人者为之下”、孔子认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等等,这些都说明了君主对人才的敬重是留住人才的关键之一,只有这样才能打动人才、留住人才、凝聚人才并使得人才资源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2)构筑事业留人

任何人才的成长都需要有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和一个美好前景的吸引,明智的君主会在人才使用的不同阶段给予其不同的生长环境,如在人才显露才华的阶段给予其脱颖而出的机会,战国时期毛遂自荐的故事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齐宣王为了选拨人才不问出身、国籍等来接纳不同的学者等。因此,只有给人才一定的信任发展空间,才能让人才能够安心地、脚踏实地地留在身边,并为己尽全力去展现出其最大的实力。此外,给予人才一定的待遇、官职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才下注一颗定心丸,让其作出更改好的服务。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人才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1.树立“以人文本”的人才管理理念

管理大师彼得·杜鲁克曾经说,企业文化越是符合民族文化,中国现代的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应该充分坚持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培育出先进的企业文化和和人的主体作用。海尔集团“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用人原则是“以人文本”的人才管理理念的一种十分直观的体现,人是由精神和物质等多重属性构成的,有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因此,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需要始终考虑到企业员工各个方面的需求,让企业员工意识到企业对其的重视,从而发挥出其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实施“唯才是用”的人才聘用方法

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选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才管理思想精髓,现代企业可以实施“唯才是用”的人才聘用方法,建立创新型的核心人才的遴选机制,并且在坚持以人的能力和业务绩效为基础的人才选拨原则,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和人才的各种技能特长等,体现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让人才在激烈的竞争中彰显其可以为企业所用的才能,并通过员工的实习等来实现企业“静态用人”向“动态用人”方式的转变,为优秀人才的招聘提供充足的空间。

3.构建系统完善的人才定期考核制度

现代企业人才的管理需要构建一个系统完善的人才定期考核制度,从而实现人才的动态管理,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企业对人才不同方面的需求呈现出非规律性的动态变化,同时人才的知识也是需要得到长期的培养和训练,因此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构建一个系统完善的人才定期考核制度,并在不同的时期对人才的优势和劣势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从而为企业人才的改善和培训提供有意义的对策建议,并促使企业的人才能够在不断的鞭策之下锻炼自身的能力,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库,满足企业对人才的综合需求。

4.实现多方位的人才培训管理方略

人才的培训管理是现代企业人才管理的关键之一,因此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培训服务机制,加强对人才培训的力度,在对企业对人才的结构需求等方面的了解和人才的具体情况,分析人才的心理需求和内在的潜力,首先对其灌输企业的整体价值观,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培训环境。其次,始终坚持对人才在德育和才育方面的综合培训,通过提供了个人生涯规划的培训、半脱产培训、出国考察培训等多元化的人才培训模式,实现企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邱州鹏.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对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 :54-55.

[2]严金龙.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论文与观点,2010,(2) :31-34.

[3]杜勋褪.物本经济发展观与人本经济发展观[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3) :26-31.

[4]郭济兴,赵传海.简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才管理思想[J].经济经纬,2009,(3) :75-78.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管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企业
铁路局站段青年人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家族企业社会化的瓶颈研究
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激发煤炭企业人才活力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试论企业海归人才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