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管理专业商务智能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2014-04-04王东娟郑悦林

河南科技 2014年23期
关键词:信管商务课程体系

王东娟 郑悦林

(三峡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湖北 宜昌443002)

商务智能或商业智能(BI,Business Intelligence)是将数据仓库(DW)、联机分析处理(OLAP)、数据挖掘(DM)等技术与资源管理系统(ERP)结合起来,应用于商业活动实际过程中的综合理论与技术。它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管理和分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商业数据和信息,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的概念、方法、过程及软件的集合。商务智能这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被认为是一种智慧和能力,可以创造和积累商业知识与见解,完善各种商业流程,提高决策水平,提升业务绩效,增强综合竞争力[2]。这样的能力正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简称“信管”)专业培养目标之体现,为信管专业教育研究者所关注和探讨。

根据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信管专业培养目标的规定,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地方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2]。信管专业涉及信息技术、商务基础、系统理论等多个领域,如何使其融合各类知识,完成综合实践任务,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信管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与相关人才的培养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为有效建设专业课程群,必须对核心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本文从三峡大学信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入手,结合商务智能方向的发展趋势,探讨如何构建商务智能课程体系,以及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 商务智能与信管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关系

1.1 开设商务智能相关课程的实际需要

目前国内外企业已基本解决信息系统的基础化建设问题,“信息时代”逐步向“知识时代”转变,大数据已成为当前IT领域发展的研究主题之一,而商务智能亦成为众多信息服务商的攻关点和着眼点[3]。商务智能的应用领域已逐渐渗透到电信、银行、金融业、保险业、制造业等各个领域和部门,其功能也大大增强,开始注重产品模块的集成,并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随着BI市场的发展,BI人才需求日益增长。高校作为人才供给的重要团体必须要迎接挑战,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迎合市场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在2013年底召开的“第二届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论坛”上,信息领域巨头IBM公司领导于报告中指出,大数据时代的人才需求倾向于寻找数据管家,寻找具有数据建模能力的数据管理者,并进一步指出BI课程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培养内容之一。

然而据近年信管类专业报考及就业情况反馈,市场和招生不对应,且本科生出现结构性失业问题。当前信息化经济稳健持续的发展并未提升高校信管类本科专业的招生人气,甚而部分毕业生初步就业还很不理想。究其原因可总结为:一是部分学生没有全面了解信管类专业的广泛需求,而市场也没有显出对该专业的需求偏好;二是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存在实践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够、创新思维不强的深层次问题,因而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要[2]。有本科毕业生反映,学得的知识较“空”,不知如何使用,或者认为技术类课程较难,不好领悟等,学生感到“底气不足”,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该专业的看法。于是到2013年,部分地区本科的招生人数锐减。此外,据不完全统计,该专业招生大多面向本地生源,外省招生人数较少,生源较单一。而就业地多以沿海及大中型城市为主,竞争压力较大。结合本校信管专业的发展历程,除以上因素的影响之外,还与部分学生自身学习能力不足和实践能力较差有关。根据以上信息反馈,该专业从教者认为高校信管类本科专业的定位和专业课程设计不够合理是使该专业本科人数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为解决信管类专业发展困境,要求该专业开设的课程既要适应市场需求,又要紧跟时代风向标、推动热点行业发展;既要走在技术市场前沿,又要结合商业管理特点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无疑成为商务智能课程体系的建设要求和目标。

1.2 信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三峡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信管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设计既考虑到课程之间学习难度与内容衔接问题,亦顾及各学期学时学分的分配问题。课程模块类目被分为通识核心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拓展课程。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调整专业核心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信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主要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分别向两方面进行拓展:一是管理创新能力的拓展;二是项目实践与管理能力的培养。管理创新能力的拓展以ERP原理及应用为背景,结合信息分析与预测、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和知识管理等课程,致力于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和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项目实践与管理能力的培养则以信息系统开发为主轴,基于项目管理的思想,将软件开发工具、数据库新技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相关技术课程纳入核心课程之中,致力于对专业知识的拓展和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核心体系中,若加入商务智能的相关课程,则应用性和方向性将更为明确。

2 商务智能方向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自2011年开始,三峡大学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在继续强调开发技术的基础上,向商务智能方向转变,并在2013级培养方案中增加了管理信息系统概论、信息分析与预测、商务智能前端开发、ETL设计等相关课程。相关课程的增多一方面导致了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另一方面又出现了课程间支撑不足的情况,而后者又进一步导致前者情况加剧。

此外,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以及其它课程都有自己的内容体系,且在教学活动中积累了相应的案例,但因为课程间缺乏协调,导致学生在学习不同课程时需要理解不同的案例。这种重复劳动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使得学生对每个案例都没有深入思考,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懈怠、学习成果肤浅。

最后,翻转课堂、MOCC等新型教学形式的出现为改进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必须有选择地逐步改进。

3 商务智能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信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商务智能系统实例,构建以商务智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确定课程群建设内容,改进实验与实践教学培养方案等,形成商务智能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3.1 商务智能相关课程建设

由于三峡大学信管类专业不属于重点学科,因而与各大重点高校没有完全的可对照性,但却可以作为建设参考。根据三峡大学信管专业2013年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稿,本专业的特色定位于培养管理加技术的复合型IT人才。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环节、校企合作等手段,培养学生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ERP项目的实施、商务智能系统开发方面的能力。这一定位,正式确立了商务智能方向在信管专业发展上的地位,因而需要构建适应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的商务智能方向的相关课程。

商务智能课程体系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其核心的课程群包含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库新技术、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信息分析与预测,以及管理信息系统概论等必修课程,学时也较多。在此核心课程基础之上,增开数据库性能优化、ETL系统开发、商务智能前端开发及商业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小课时的相关选修课程,并且加大实验环节的课时与投入,保证商务智能方向课程学习的系统性、延展性和可操作性。

本课程群的建设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以应用为导向来倒推课程教学目标及内容,有利于将核心课程统一起来,并与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对齐,从而使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更明确、更长远。(2)通过课程之间衔接的梳理,减少课程间内容的重复,并为后续课程提供合理支撑。(3)通过将一至二个案例贯穿于主要的核心课程,减少学生在案例学习方面的重复劳动,提高学习效率;并通过贯穿的案例将不同课程的知识有机地连接起来,提高学生知识的系统性,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改革考核方式特别是阶段性考核,促使学生由注重考试转移到注重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本课程群的具体建设内容如下:(1)梳理教学内容,整理每门课程的知识点,清理与消除重复内容。(2)更新教学大纲、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案,精心选取教材,并通过知识点(或章节)设计翻转课堂的翻转方式、过程及时间等。(3)改革考核方式,细化对课程设计的考核要求,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考核,提高成绩的客观公正性。(4)将整个课程群的开发案例统一起来,并按课程分解。(5)统一开发习题库。

商务智能方向课程群建设的目标主要面向信管类本科生高年级学生(第三、四学年本科生)。通过基础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从管理、技术和实践应用三个角度考察商务智能,培养学生利用大规模数据进行信息分析、获取知识、支持管理决策的能力。它不限于技术层面,其教学大纲根据本专业特色,从课程目标、课程教学组织、课程教材及参考书和课程安排来进行说明。商务智能课程参考书拟选用赵卫东撰写的《商务智能》(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姚家奕撰写的《多维数据分析原理与应用》,或参考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B.Liautand和M.Hammond撰写的《商务智能》。而商务智能课程群中数据仓储、数据挖掘方面以及ETL系统开发等课程可选用四位知名国内外学者的专著,即JiaweiHan和Micheline Kamber编著的《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David Olson和Yong Shi编著的《商业挖掘导论》,以及蒋斌教授的《基于MGO的数据仓储技术》等。

3.2 商务智能方向实践能力的培养

(1)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组织专业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利用专业实习基地,和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开展各类活动,如:组织一、二年级学生去软件园参观学习;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电子商务挑战杯、ERP实施等竞赛;定期邀请ERP等IT企业经理、企业信息化主管与学生交流;定期邀请往届毕业生与学生交流等。

实践环节引入软件服务外包方面的实训、实战课程;部分课程由软件企业的一线工程师担任;从四年级开始分方向培养,部分学生可到软件企业进行实训。

此外,鼓励和支持信管专业教师积极参加政府调研和校企合作项目,促使师生共同努力取得好成绩,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

(2)改善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

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过程考核。对于课程实验,要求开课率达到10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80%,精心设计实验题目,注意课程的衔接性;对于课程设计,选择信息系统开发实战(UML、Java/.NET)或企业信息系统应用实战(SAPERP);与企业联合开设开放性创新实践课;积极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或项目实战(服务外包);加强毕业设计的实践环节。所有实践环节都要求撰写规范化文档,并进行科学化管理和考核。

总之,信管专业商务智能课程体系的建设应从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入手,分析商务智能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构建实践环节,形成该方向具体可行的课程体系及培养方案。

[1]徐晨.面向信管类本科生的商务智能课程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3)11-0027-06.

[2]刘泽.我国企业应用商务智能的现状、挑战与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1000-7695.2012-02-009.

猜你喜欢

信管商务课程体系
智能时代下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探索与实践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应用型院校信管专业基于企业驱动的教学改革研究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互联网时代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探讨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淮北师范大学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