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定位技术配合常规测量方法对浍河大堤进行沉降监测的探讨
2014-04-04郭红王伟
郭红 王伟
(皖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钱营孜煤矿,安徽宿州 234000)
RTK定位技术配合常规测量方法对浍河大堤进行沉降监测的探讨
郭红 王伟
(皖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钱营孜煤矿,安徽宿州 234000)
RTK定位技术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在很多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在矿山测量中也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RTK技术的原理和在野外测量作业中配合常规测量方法的施测过程,以及RTK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技术及处理方法。此次沉降观测为“三下”采煤提供可靠的设计参数,并指导矿山安全生产,为开采沉陷监测提供了有力保证。
GPS;常规仪器;地表沉降观测;“三下采煤”
随着测绘行业仪器的快速更新换代,测量方式上也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RTK技术的出现使野外测量不再受一般光学仪器所要求的通视的限制,然而RTK定位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遮挡、强磁场干扰、太阳黑子等因素都对测量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甚至无法测量,这就需要搭配常规测量方法取长补短。在对浍河大堤进行沉降监测的项目中采用RTK配合常规测量方法,很好地完成了外业采集工作,各项技术精度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测区概况
钱营孜煤矿隶属于皖北煤电集团,是安徽省“861”重点建设工程,皖北地区在建的最大的综合自动化矿井。井田地质储量5.45亿吨,可采储量2.18亿吨,设计年产量为180万吨,矿井服务年限86.4年,矿区覆盖面积约50km2。矿区范围内及周围的地形较平坦,淮河的主要支流浍河位于矿区南部,从3213工作面上方穿过,河堤纵向与3213工作面走向斜交,两岸河堤之间平均宽度为200m,水面平均宽度为110m,水深约4m左右,正常水位+16.5m,堤顶距水面约5m以上。北堤最大标高为+21.3m,南堤最大标高为+22.4m,南北堤顶最小标高在+18.0m以上。由于浍河为跨省河道、淮河的主要支流之一,肩负两岸排灌的重要使命,为了保证汛期两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对塌陷段河堤进行治理,因此对河堤进行沉降观测是非常必要的。
2 进行浍河大堤沉降监测的意义
2.1 满足矿井安全,开展“三下”采煤工作的需要。
2.2 安全合理地留设保护煤柱,解放压煤量,节约煤炭资源。
2.3 充分掌握河堤在采动过程中纵、横向的移动与变形情况,保证汛期两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预防井下突水事故。
2.4 提供该地区准确可靠的地标移动变形参数,掌握由于采动引起的河堤移动变性特征与规律。
3 RTK定位技术配合常规测量方法对浍河大堤进行变形监测的步骤
3.1 RTK定位技术简介
实时动态测量技术(Real Time Kinematic,简称RTK),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
RTK测量是根据GPS的相对定位理论,将一台接收机设在基准站,另一台或几台接收机放在流动站上,同步采集相同卫星的信号。基准站在接收GPS信号并进行载波相位测量的同时,通过数据链将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和测站坐标信息按照RTCM数据格式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并对数据解调后,利用GPS控制器内置的随机实时数据处理软件,与本机采集的GPS观测数据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给出待测点的坐标、高程及实测精度。
3.2 工作流程
3.2.1 测前准备
在距离测区4km的范围内选取一个稳定控制点架设GPS基准站。建立测区沉降观测坐标系;在测区范围内均匀选取3~4个控制点,作为RTK监测时检校基准,应用经典三维计算方法计算该区域坐标转换参数,建立坐标系。在施测前,为确保观测数据准确可用,我们往往利用两点校正,第三点检查的方法来校正,当检核精度满足要求时,方可开始正常作业。
3.2.2 外业数据采集
在开阔和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采用RTK观测,主要步骤为:进行流动站系统配置,建立作业名;选择设定的坐标系;初始化仪器通信端口,建立流动站与参考站的网络连接后便可以进行观测,每个测点观测20个历元(每个历元为5s)。在树林灌木集中区等不利于RTK施测的,可借助常规测量方法即平面采用全站仪附和导线测量,高程采用水准测量进行补测。
3.2.3 数据的后处理
数据下载并处理。将RTK采集的观测点三维坐标下载至电脑指定的文件中,连同常规测量方法获取的资料,根据测点数据变化情况和收集的基础资料(该区域已有的开采沉降资料,如移动角、下沉角、充分采动角、松散层移动角及其他相关参数)分析大堤及其周边地表沉降变形参数。
4 结束语
该项目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将RTK技术引入到大堤沉降监测的工作中,实时动态测量RTK(Real-Time-Kinematic)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GPS定位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利用它配合常规测量方法进行沉降监测,增加了作业方式的灵活性,缩短了观测时间,操作更加简便,并且实现了全天候作业。
[1]徐绍铨,张华海等.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TD325
A
1003-5168(2014)04-0032-01
郭红(1988.3—),男,安徽界首人,长春工程学院工学学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测绘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