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分析及建议*

2014-04-04王昭凯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4年10期
关键词:医药产业海洋生物厦门

吴 欣,魏 博,陈 力,王昭凯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厦门 361005)

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分析及建议*

吴 欣,魏 博,陈 力,王昭凯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厦门 361005)

文章在分析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现状、政策现状和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和厦门海洋生物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建议加快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并对此提出策略建议。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厦门;发展现状;SWOT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海洋事业发展总体思路,要求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对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平,实现海洋资源的节约集约和可持续利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是新兴的海洋产业,符合对海洋资源高效率、高科技利用的基本要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为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该领域已成为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激励下,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形成以青岛、厦门、上海、广州为中心的优势区域。“十五”期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累计83亿元,年均增长50.9%[1]。“十一五”期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累计272.7亿元,年均增长率有所下降[1]。到2012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达到172亿元,较上年增长13.8%[2]。目前,我国海洋药物生产品种接近30余种,海洋药物生产企业40多家,年产值约10亿元,年创汇数千万美元[3]。

厦门作为海峡西岸的龙头城市,充分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机遇,发挥海洋科技和海洋生物资源的优势,大力推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使该产业对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步增大。

1 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现状

厦门地处我国福建省东南沿海、九龙江入海处,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 km。濒临台湾海峡,丰富的海洋资源为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厦门海域内海洋生物资源种类近2 000种,初级生产力高,生物量大。拥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以及文昌鱼、中国鲎、红树林、白鹭等珍稀和经济价值高的海洋物种60多种,是文昌鱼、长毛对虾、真鲷、巨缘青蟹等种类重要的栖息地。厦门及周边海域具有丰富的海洋微生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鱼类等海洋药源生物资源,开发海洋生物医药潜力巨大。

1.2 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现状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生物技术”和“海洋技术”列为两大类前沿技术。国务院《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要求组织实施生物技术产业化专项,大力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生物技术成果转化,加速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海洋科技中试基地及研发平台建设,加快培育海洋药品、保健食品、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年—2015年)》要求开展生物活性物质、海洋药物产业化以及海洋微生物资源利用等技术成果转化。《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要求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大力培育海洋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培植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产业。

1.3 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厦门市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新兴产业初具规模,产业集群效应显现。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项目已与企业成功对接,并逐渐发挥出效益: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发的治疗骨关节炎特效药物硫酸氨基葡萄糖,已由厦门蓝湾科技转化投入生产,获得国家四部委联合授予的“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的健康功能食品批文,现已达到年产20 t以上的产能规模;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的替曲朵辛(戒毒一类新药)项目开发,已完成临床一期试验,组织和开展临床二、三期试验,有望成为全球第一个上市的海洋类戒毒药物;章鱼“天然牛黄酸提取生产工艺”、虾青素规模生产等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海洋生物特异功能基因药物”“鱼类下脚料胶原蛋白研制”等一批科研项目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一大批海洋生物高新技术的转化应用项目也进入国家科技兴海战略体系,目前已形成10余项具有亿元级产值前景的技术储备,并逐步推向市场化。

厦门凭借在海洋生物医药方面的明显优势,培育以海洋生物医药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链,加强海洋生物技术与下游产业的衔接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努力培育了一批创新能力强、特色突出、集聚发展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目前,厦门已建立了中国大洋生物基因研究开发基地,是目前我国唯一、国际上少数几个具备深海基因资源采集、研发能力的研究机构;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已揭牌,该中

心将通过海洋生物医药与功能产品加工等海洋技术和产、学、研结合,形成从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到产业化一条龙的协同创新集群;国家级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已正式列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生物开发和科研基地,到2015年产业集群产值将突破1 000亿元,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有效发挥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示范作用,在对接台湾相关产业转移过程中充分发挥重要的载体作用。

2 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亟须加速发展

2.1 厦门海洋生物医药研发的产业化水平低

(1)厦门海洋生物医药研发过程中的海洋药物筛选、分离和纯化等技术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利用海洋生物技术进行医药研发仍处于起步阶段,真正能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项目很少。

(2)厦门海洋生物医药技术成果无法及时转化成生产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经过中试阶段的进一步试验。成果转化不仅后续资金需求大,而且转化周期比较长,所以企业不敢贸然接手。由于中试阶段投资具有不确定因素,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目前极少触及。限于中试平台设备、资金投入的问题,多数海洋生物医药技术成果与产业转化对接方面还存在较大的距离。

(3)由于目前厦门的科研体制,高校和科研院所更注重学术研究,科技人员往往在申报立项-科研攻关-结题归档中循环,缺乏主动的市场调研、企业发掘和联系,这必然导致技术成果与市场脱节,产业化效率低下。

2.2 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研发重点发展方向有待突破

(1)海洋生物医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进一步推进海洋生物毒素一类新药、去氧葡萄糖药源治骨关节炎药物、海洋降压药物、海洋高特异性胶原钙肽和海洋微藻DHA等海洋生物医药项目的产业化,开发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功能分析与化学结构测定技术,开发新的海洋天然产物的分离、提取、生物活性评价研究,开发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和海洋药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2)海洋生物医药资源的培养。海洋药源生物中的活性成分含量往往很低,仅仅依靠提取技术获取产品,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资源,难以实现活性成分的规模化开发利用,因此生产企业应重视海洋生物医药资源的培养,包括人工养殖和发酵技术。厦门在海洋生物医药资源的培养方面,应大力发展海洋药源生物的保种(资源库)、育种和育苗产业,突破育苗、养殖关键技术和微生物、微藻发酵技术,而养殖、发酵基地可以在漳州、泉州和莆田等周边地区,形成辐射作用。

(3)海洋中药材资源的开发。鉴于目前,部分重要海洋中药材资源趋于枯竭、药用价值没有准确掌握,利用厦门及周边的海洋生物药用资源,尽快开展海洋中药材资源收集、保存和筛选工作,摸清家底和资源耗损情况,对其药用价值进行分析鉴定,评价海洋中药材资源利用前景,建立海洋药物资源库,保护、开发海洋中药材资源,进而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3 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3.1 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优势

3.1.1 技术优势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厦门市已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形成明显的技术优势,特别在海洋生物毒素、海洋蛋白工程、海洋糖工程、海洋脂类物质的规模化开发利用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绩,在规模化分离纯化、化合物解构修饰、化合物结构鉴定和精确定量技术方面已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有能力针对海洋生物医药研究的特点进行“工程化”技术开发,开展成果转化、工艺过程放大与优化,突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技术有效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技术“瓶颈”,已形成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应用开发集成技术平台,开发出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其中部分项目在与地方企业的产研联合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1.2 人才优势

目前,厦门市海洋科研人员数量和研发能力位居全国第二,在海洋生物医药相关技术领域,组成了多层次的科技创新力量,形成了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出一批海洋生物医药研发人才和创新团队,已经成为国内该领域的中坚力量。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6个、市级与其他类型技术中心共8个,产业科技创新平台2个。

3.1.3 环境优势

厦门及周边地区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非常重视,正在建立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和厦门市政府共建了厦门海洋研究开发院,漳州市政府、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和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在漳州共建占地10 hm2的科技兴海产业化基地,这些都是支撑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基地。

3.1.4 区位优势

厦门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改革开放的重要基地。厦门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有良好的海洋文化,与东南亚和欧、美地区有密切的经济交往。2009年厦门市成立全国首个国家级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基地作为最具竞争力的两岸高端产业对接平台、最具活力的两岸研发创新平台、优质完善的两岸科技服务平台、高标准的两岸人才集聚平台,为厦门加快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区提供了优越的合作平台。

3.1.5 产业优势

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起步早、基础好、发展快。20世纪50年代厦门鱼肝油厂的成立和投产开启了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里程碑,厦门鱼肝油产品曾一度辉煌,闻名国内市场,此后相继开发出一些海洋类产品,为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4]。90年代,随着“向海洋要药”成为世界医药界的口号,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海洋生物医药研发的经费投入增加了几十倍,海洋生物毒素、海洋多糖、海洋蛋白、海洋脂类等标志性成果和产品不断面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初具规模;一批海洋生物医药企业逐步崛起。这些成果为厦门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带来希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1.6 创新优势

2010年,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分别批准厦门为创新型城市试点和创新型试点城市。当前,厦门市正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通过完善城市科技创新体系,把自主创新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培育新的增长点;把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结合起来,增强发展的动力;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做大产业创新平台,全面提高厦门市创新发展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3.2 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劣势

3.2.1 产业发展缺乏规模,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确立

尽管近年来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较快,但总体上仍然存在着产业层次较低、规模偏小、企业研发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相关联企业相对分散,产业聚集度差,缺乏上下游配套完善的产业链和规模化的产业集聚区,未能形成集群效应。这已成为制约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的“瓶颈”之一,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尚未对厦门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起到有效的引领作用。

3.2.2 产业发展机制有待完善,支持创新的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

近年来,国家提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国家和地方已加大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并带动企业投资,着力解决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融资难的问题,但过于偏重支持有产出和回报的大型企业新上项目,这些经费对于大企业新上的项目来说只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有些企业还进行项目包装,自身没有研发能力,获得的研发资金大部分用于简单的扩大再生产,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科技兴企。这些现象都造成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和作为重要技术支撑的科研机构研发的亟待熟化而又缺少资金的科技成果得不到后续资金的支持,严重阻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3.2.3 海洋科技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支持创新的服务体系相对滞后

厦门虽然在海洋生物医药方面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但在科技资源的整合与转化方面还存在提升的空间。研发投入严重不足,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试工程化技术研发亟待完善,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实验室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

3.3 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机遇

3.3.1 政策机遇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我国海洋经济迈上新台阶,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二五”时期是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阶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海洋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出了重要部署。2012年颁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中指出:“‘十二五’时期……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实现突破性进展”。2013年初,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在“海洋经济宏观调控”章节中指出:“支持山东、浙江、广东、福建和天津开展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在深化改革、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在“海洋科学技术”章节中指出:“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搞好海洋科技投融资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规划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和海洋药谷”。《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关键领域与核心技术创新产业,要求加快其发展,并作为优先领域以加强海峡两岸产业深度对接。《厦门市“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重点将大力培育,以建设海峡西岸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核心区,建设海洋经济强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的海洋事业发展规划中来看,厦门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正拥有着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和导向,是未来飞速发展的基础。

3.3.2 市场机遇

根据外国市场分析机构出台的报告指出,全球制药业市场总额在2014年预计达到1万亿美元,预测将达到5%的复合年增长率[5]。2011年全球各种海洋生物药品市场总额约48亿美元,有报告预测在2016年将达到8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2.5%。2010年,利用海洋软体动物为原料的制药业全球市场份额为30亿美元,预测在2016年将增长至4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海洋软体动物制药业市场增长速度相对较快,预计2016年全球市场份额可达4.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7.8%[6]。

有研究指出,我国国内市场2011年生物制药的销售额已达1 600亿美元,占全球药品市场份额的19%,预计到2020年,生物制药在全球药品销售中的比重将超过1/3。我国生物仿制药品的年销售额,将从2011年的2 748亿元,增长到4 47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在15%[7]。

3.3.3 技术机遇

近年来,我国海洋生物制药领域的科研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9月27日,我国海洋药物领域首部大型志书《中华海洋本草》在北京首发。其中,主篇收录海洋药物613味,涉及药用生物以及具有潜在药用开发价值的物种1 479种,另有矿物15种。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收录信息量最大的海洋药物专著。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取得了丰硕成果,已知药用海洋生物约有1 000种,分离得到天然产物数百个,制成单方药物10余种,复方中成药近2 000种,海洋药物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8]。发现了一批新型抗艾滋病、抗肿瘤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海洋药物,同时,已从海洋生物中克隆出一批重要的功能基因。目前,我国已有多种海洋药物获国家批准上市,药学功效广泛,包括抗凝血、降低血黏度、降血脂、免疫调节、治肝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等。

3.4 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威胁

3.4.1 国际竞争

国内海洋生物制药产业受到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压力较大,据报道全球在研制的生物医药63%品种集中在北美,25%在欧洲、7%在日本、5%在其他国家[3,7],美国开发产品和市场销售额均占全球70%以上,生物制药产业市值高达3 000亿美元。显而易见,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中占有绝对优势。在有限的市场需求下,发达国家产品对我国海洋生物制药的冲击是厦门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主要威胁之一。

3.4.2 国内竞争

进入21世纪之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非常迅速,2012年全年实现增加值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9]。山东,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均着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相关产业,加大其投入,将其作为蓝色经济的增长点去加速推动。例如,青岛市崂山区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已拥有海洋生物相关企业100余家;广东省海洋生物药业发展较早,走在全国前列,涌现出一批知名企业集团纷纷向海洋药物领域挺进;江苏省从1997年建立第一个省级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中心起,就将海洋药物作为开拓海洋新兴产业的重点对象。海洋药物研发中心与省内的海洋经济开发区和科技兴海示范基地联动;浙江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目标至“十二五”后期海洋医药年产业规模要达到50亿~80亿元。国内不同地区的大量相关企业是厦门市海洋生物制药产业的重要竞争对手。

3.4.3 环境影响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一篇报道[10]中指出,目前的研究显示,生物制药企业含有一定数量的药物和激素类物质的污水和垃圾对人类和水生动物会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雌激素会极大地影响水生生物,而含抗生素类的污水有可能诱导环境中细菌产生对抗生素药物的拮抗性。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环境的不利效应,在不远的未来将可能成为限制海洋生物制药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4 对加快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

4.1 设立产业化专项资金,建立多元资金投入体系

建议设立海洋生物医药技术成果转化、产业化专项资金和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和引导地方财政、企业和社会加大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培育多元化、社会化的投入体系,有效形成政府资金和市场资金的对接,为海洋生物医药的产业化提供资金保障。

4.2 加强海洋生物医药创新平台建设,构建产业发展体系

依托厦门市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中心等海洋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和人才团队,整合相关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有重点、有步骤地建设成果转化平台,熟化实验室成果。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以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成果转化项目为主建立专业园区或特色产业基地,形成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中心—产业基地协调发展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体系。通过平台和基地建设,集聚创新型海洋医药技术人才和团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成果,并通过成果转化带动一批海洋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形成以点带线、由线到面、迅速推进的发展态势。

4.3 加大对海洋生物医药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是研发投入不足、研发能力不强已经逐步成为影响和制约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瓶颈”性因素。因此要加大对海洋生物医药中小企业申报创新基金的扶持力度,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建立和完善对海洋生物医药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的支持机制,采取市场化的方式持续、稳定地增加投入,弥补财政科技投入的不足。同时,支持厦门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确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产业地位,加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形成与产业链紧密结合的创新链。

4.4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物医药创新团队

加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工程化技术人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及既懂海洋生物医药技术又懂投资管理的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加速海洋生物医药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人才队伍建设;采用多种方式,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建立有利于激励海洋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人才评价、知识产权保护和奖励制度。

5 结束语

厦门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厦门湾发展区的龙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间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步伐,是促进厦门经济发展贯彻“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厦门应结合自身优势,紧抓时代机遇,迅速出台相应政策,积极打造平台培育发展产业聚集,抢占国际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制高点,克服不利因素,推动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业向创新引领型转变,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战略。

[1] 王宏.中国海洋统计年鉴[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

[2]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3)[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

[3]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2012-2016年中国海洋生物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深圳: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2012.

[4] 李伟华.厦门战略产业技术路线图[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5] Steven Seget.Pharmaceutical Market Trends,2010-2014:Key market forecasts&growth opportunities(4th Edition)[EB/OL].(2010-10)[2013-11-10].http://www.urchpublishing.com/.

[6] Kim Lawson.Global Markets for Marine-Derived Pharmaceuticals[EB/OL].(2011-10)[2013-11-10].http://www.bccresearch.com/about.php.

[7] 于晓鸿,赵宇.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46.

[8] 白全宏.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2):26.

[9] 国家海洋局.2012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EB/OL].(2013-02-26)[2013-11-10].http://www.soa.gov.cn/.

[10]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United State Department of Commerce.Pharmaceuticals in Coastal Waters[EB/OL].[2013-11-10].http://www.noaa.gov/features/protecting_1208/pharmaceuticals.html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海三科2011021).

猜你喜欢

医药产业海洋生物厦门
神奇的海洋生物
厦门正新
海洋生物动起来
什么样的海洋生物会发光
海洋生物
“偶”遇厦门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
浅谈羌医药产业发展思考
神威清开灵注射液荣获“中国医药产业科技成果巡礼”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