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辜鸿铭汉译英诗中的归化翻译
——以《痴汉骑马歌》的翻译为例

2014-04-04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辜鸿铭汉译英原诗

殷 丽

(中国药科大学 外语系,江苏 南京 210009)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辜鸿铭(1857—1928)逆西学东渐之潮在儒家典籍中寻找安身立命之所,将我国儒家经典《论语》《中庸》等译成英文,为中华文明摇旗呐喊,因其流畅地道的英文句式和旁征博引的翻译风格而名震西洋。另一方面他将外国诗歌翻译成中文,成为近代中国翻译史上译介西方诗歌的先驱。

近年来,辜氏英译儒家经典备受关注,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研究的方法和视角也呈现多样化,如:通过多种文本对比进行研究、从文化视角和后殖民主义视角进行研究;对辜鸿铭英译儒家经典的生态翻译学解读,等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辜鸿铭汉译英诗的研究却明显不足,即便是专门研究辜鸿铭翻译思想的论文,也仅限于对其英译儒家典籍进行翔实的分析,而对辜氏的汉译作品只限于提及,更无翔实的分析研究,辜氏汉译英诗的代表作《痴汉骑马歌》(The Diverting History of John Gilpin,Linen Draper)更是鲜有人提,这对我们全面理解辜鸿铭的翻译思想或有失偏颇。本文以辜鸿铭翻译英语诗歌《痴汉骑马歌》为例,对辜鸿铭汉译英诗的翻译研究作一个初步尝试。

一、《痴汉骑马歌》英语原诗和辜氏汉译本的介绍

辜鸿铭翻译的英语诗《痴汉骑马歌》是18世纪英国著名诗人威廉·柯柏(William Cowper 1731—1800)的一首著名的叙事长诗,也是一首幽默诗,诗题全称是 The Diverting History of Joh Gilpin,Linen Draper(直译名为《布贩约翰·基尔宾的趣事》)。柯柏通过描绘日常生活和英国乡村场景,改变了18世纪自然诗的方向。在许多方面,他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先行者之一。诗人柯柏长期患有严重的抑郁症,从奥斯汀夫人(Lad Anna Austen)那里听到这个趣闻,立刻引起了诗人的想象,跃然纸上。这首诗于1782年首次匿名发表在Public Advertiser《大众报》,后来于178年与威廉·柯柏的著作The Task《任务》一起出版。1878年再版,并且由世界著名的插画家鲁道夫·凯迪克(Randolph Caldecott)作插画。该诗共为63节,每节4行,描述了布贩子约翰·基尔宾(John Gilpin)在结婚纪念日与妻儿出游,途中马儿失控,与家人走散,继而重逢的趣事,全诗诙谐生动,引人发笑。诗歌一经出版,大受欢迎,童叟乐之,广为传诵。

辜鸿铭的汉译本《痴汉骑马歌》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译坛诞生的两部单行的诗歌译本之一(另一本是英诗 An Essay on Man的汉译本《天伦诗》)。辜鸿铭在英译《论语》《中庸》等儒家典籍的译序中明确提到了英译儒家典籍的目的和动机,而与此不同的是,辜氏的这篇译作初版的时候并没译序介绍,也没有记载出版年月,能够佐证的材料很少,因而选译的详情也不得而知。笔者认为,西方好诗多如星辰,而辜氏选择将这样的一首轻松幽默的长诗译介给国人,其主要原因在于他深受西方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同时也跟他本人天生诙谐幽默的性格密不可分。该诗的最初版本到1934年已经绝版,商务印书馆于1935年1月出版了国难后第1版,书名为《华英合璧:痴汉骑马歌》[1]。本文分析采用的即为此版本(下文中所列举的译作章节均出自该版本)。吴宓认为辜氏译此诗,“为吾国人介绍西洋诗歌之始。”[2]苏曼殊说辜氏的对该诗的翻译“可谓辞气相副!”[3]《痴汉骑马歌》是我国翻译史上汉译英诗的代表,也是诗歌翻译中语言运用成功的经典之作,本文从翻译策略的分析着手对辜氏汉译英诗的特色一探究竟。

二、《痴汉骑马歌》翻译中的归化策略表现

德国翻译理论家施莱艾尔马赫(Schleiermarcher)在《论翻译的方法》中认为译者的任务就在于如何缩短原作者与译语读者之间的距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认为译者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一、不打扰原作者,让读者接近原作者;二、不打扰读者,让原作者接近读者。”[4]这两种条道路分别指出了“异化”和“归化”的根本区别。“异化”强调译文应当符合译出语的语言规范,保持译出语的异域风情,具有异国的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有助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归化”则是在翻译过程中通常会丢开译出语的语法规范,而选择译入语中与原文语用意义相同或相似的表达方式,译文更加流畅同时具有译入语的文化意识形态,适应译入语文化的需要。翻译策略的选择与译者对两种语言的通晓程度、翻译目的及读者的审美爱好和接受能力等因素密不可分。辜鸿铭极具语言天赋,饱读西方文学和中华儒家文学,学贯中西,通晓东西文化,能够娴熟的运用中英两种语言。

原诗是一首叙事诗,描述了一个布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件趣事。该诗并无太深奥的道理隐藏其中,但可慰藉人的心灵,使人回嗔作喜,轻松开心。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将原诗中的戏谑可笑的“趣”味表现出来,同时又要不失原诗的风格神韵,译者选择了不打扰读者,让原作者去接近读者的“归化”翻译策略,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沿用我国五言古体翻译英诗

诗歌是历来被认为最难译的一种文学形式,译诗必然涉及到诗的形式的翻译。西方诗歌历来注重节奏,原诗 The Diverting History of John Gilpin,Linen Draper是一首歌谣体的幽默长诗,其语言浅显流畅,朗朗上口,节奏感强,诗歌风格鲜明。关于翻译的标准,辜鸿铭有自己的见地。他认为译作能否整体地再现原文的风格,能否让译入语读者同样的感受到原作的语言风格和神韵是极为重要的。在《中庸》英译的译序里,他写道:“彻底掌握原文的意义,不仅要对等的译出原作的文字,而且要再现原作的文体风格。”[5]这一标准不仅体现在辜氏英译儒家典籍中,而且也在这首汉译英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且先来看辜鸿铭的2段译文:

25(节)[1]9译文:

Away went Gilpin,neck or nought; 任马狂奔去[1]9

Away went hat andwig! 冠巾随风飘

He little dreamt,when he set out, 出门意气高

Of running such a rig. 到此竟悴憔

26(节)[1]9译文:

The wind did blow,the cloak did fly, 长袍随风舞[1]9

Like streamer long and gay, 飘飘若悬旌

Till,loop and button failing both, 钮扣支不住

At last it flewaway! 飞去更无情

显然,辜鸿铭采用了我国的五言古体翻译出了这首外国诗。我国的五言诗最初衍生于西汉的乐府民歌,并在民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古体诗的特征就是具备音乐的品质,配合音乐而唱的诗歌。这种诗歌的优势在于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祥切,易于被大众接受。它更适合叙事的特点,被后来的文人广泛沿用。相对于律诗或绝句,五言体是古代的自由诗,篇幅长短自由,句子形式(长短)比近体格律诗自由,用字不限平仄,押韵也比较自由,既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隔句押韵。如:在译文中“飘”与“憔”;“旌”与“情”的押韵与原诗歌中隔句用韵,每节一换韵的形式一致。这样在形式上与原诗相近,保留了原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同时,辜鸿铭用五言古体译出的诗句流畅自然,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厚,将布贩上马出游时的得意痛快,转而马儿失控疾驰,布贩张惶不安的情绪、滑稽可爱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让人忍俊不禁。辜鸿铭采用五言古体将原诗的形式和轻松有趣的语言风格全部呈现了出来,较原诗毫不逊色!

在我国翻译史上,除了在早期的佛经翻译中译者运用了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形式翻译过一些佛经中的故事之外,后来运用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形式进行翻译的极其少有。“辜汤生译《痴汉骑马歌》,用五言古体,把诗人的风趣和诗中主角、布贩子的天真烂漫,特别是他那股‘痴’‘呆’味儿都译出来了,读来十分亲切。”[6]辜鸿铭沿用五言诗这种形式将柯柏的这首叙事长诗翻译得形神兼备,实为难得,让人不得不叹服其在中英两种语言上的驾轻就熟的运用功底,辜氏的译本在中国古诗中,亦属少有。

2.借用中国典故翻译英诗中的人物

我国历来就有诗文用典之风。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大诗词的表现力,使内容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从而增加韵味和情趣。辜鸿铭在第15节中别具匠心的借用了中国的典故巧妙的翻译了人名。如下:

节选自15节[1]6译文:

When Betty,screaming,came downstairs, 秋香忽来报[1]6

“The wine is left behind!” 美酒犹在兹

原诗中的“Betty”是布贩家的女仆,直译为“贝蒂”,然而辜鸿铭却译为“秋香”。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民间典故“唐伯虎点秋香”或“三笑姻缘”里的“秋香”是个家喻户晓的女子。中国明朝才子唐伯虎不拘礼法,敢闯朱门豪宅,敢与达官贵人插科打诨。经过种种斗智斗勇,唐伯虎和“秋香”有情人终成眷属。“秋香”便是这个典故里一位美丽能干的婢女。诗文中,“Betty”也是一位女仆,故译者直接用“秋香”来代替“贝蒂”,让汉语读者立刻想到发生在一位聪慧伶俐的女子身上的趣事,给读者带来阅读的期待,跟原诗中的女仆边下楼边大喊着告诉主人忘了带美酒出行的内容相符合。辜鸿铭将两种文化中对等的文化意象进行置换,消除了英语异域文化给中国读者带来的陌生感和异质感,降低了汉语读者对英语文化理解上的隔阂,让汉语读者一下就记住了诗歌中的人物身份和特性。

3.活译英诗中的人名、地名

关于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的翻译原则,辜鸿铭在《论语》译序中作了清楚的说明。他写道:“为了进一步消除英语读者理解过程中产生的陌生和隔阂,我们不得不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省去所有的中文专有名词的翻译。”[7]这一翻译原则在辜鸿铭汉译英诗的翻译中也得到了体现,即人名、地名如何翻译取决于是否有利于读者对原文的理解。“John Gilpin(约翰·基尔宾)”是这首长诗中主人翁布贩子的名字,在全诗中共出现了17处。首先出现在诗的标题中 The Diverting History of John Gilpin Linen Draper直译是《布贩约翰·基尔宾的趣事》,而辜鸿铭却没有将其直译出来,而是将标题翻译成《痴汉骑马歌》。一个“痴”字、一个“汉”字可谓逸趣横生,画龙点睛,令人称绝!同样在整个诗歌的翻译中辜鸿铭也并没有直接音译“John Gilpin”为约翰·基尔宾,而是使用“痴汉”“富家翁”“富翁”或“君”等名词来代替“约翰·基尔宾”。此外,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布贩的妻子,诗中对其称呼是多样的,如“John Gilpin's spouse”“Mrs.Gilpin”“Mistress Gilpin”等。这些称呼在原诗中出现了4次,辜鸿铭同样没有将其直译出来,而是以“良妇”“妇”“贤妇”等这样汉语读者更为熟悉的称呼来代替,这样是为了让读者能更加通顺的理解这首诗,领会诗歌的意思。这样的例子在译文中俯拾皆是,在此各举一例:

节选自第1节[1]1译文:

JOHN GILPIN was a citizen 昔有富家翁[1]1

Of credit and renown, 饶财且有名

节选自第17节[1]6译文:

NowMistress Gilpin(careful soul!) 贤妇善绸缪[1]6

Had two stone bottles found, 特恐酒味走

除了人名的翻译外,诗文中的几处地名的翻 译也格外引人注意。辜鸿铭除了将第1段(如上)中出现的“London town”,译成了“伦敦城”来告知读者故事发生的地点,其他的地名一概省略不译,如省略了原诗中出现的Edmonton(埃德蒙顿,伦敦一区名),Cheapside(齐普赛街,伦敦一街道名),Islington(伊斯林顿,伦敦一区名)等。在此仅举一例:

节选自第36节[1]13译文:

AtEdmonton his loving wife 妇立倚阑干[1]13

Fromthe balcony spied 遥望眼欲穿

辜鸿铭翻译该诗的时代背景是:文化交流极不平衡,汉语读者对于西方文化了解甚少,英语文化中的人名、地名更不熟悉。在该诗歌中,原诗中的人名,地名不会影响对整个诗歌内容的理解,如果将其译出,反显得诘屈聱牙,影响了译文的通顺性和趣味性,直接影响到汉语读者对该诗歌的欣赏。辜鸿铭灵活的采用了以上的方法来处理人名和地名的翻译,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原诗的异质感,使读者易于理解,并且充分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三、结 语

辜鸿铭运用归化的策略采用我国五言古体翻译了西方幽默长诗 The Diverting History of John Gilpin,Linen Draper(《痴汉骑马歌》),神形兼备,自然浑成。同时借用典故、活译人名和地名的方法,最大化的消除了异域文化带给汉语读者的阅读障碍和隔阂,让汉语读者能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欣赏到威廉·柯伯的著作。可见,归化策略不仅存在于辜鸿铭英译儒经的翻译中,同样也存在于辜鸿铭汉译英诗的翻译中。辜鸿铭翻译中的归化策略的运用,不仅是译者对翻译社会背景的适应,而且也体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目标语读者的关照。辜鸿铭汉译英诗的归化翻译研究表明,辜鸿铭在英译儒经过程中的翻译原则同样也在其汉译英诗的翻译中得到了体现,这对全面理解辜鸿铭的翻译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威廉·柯柏.华英合璧:痴汉骑马歌[M].辜鸿铭,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1-22.

[2] 黄兴涛.旷世怪杰:名人笔下的辜鸿铭,辜鸿铭笔下的名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4.

[3] 苏曼殊.与高天梅书[M]∥苏曼殊全集.北京:中国书店,1985:226.

[4] 杨柳.20世纪西方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98.

[5] Ku Hung-Ming.The Universal Order,or Conduct of Life[M].Shanghai:The Shanghai Mercury,Ltd.,1906:ⅱ.

[6] 伍蠡甫.伍光建翻译遗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3.

[7] Ku Hung-Ming.The Discourses and Sayings of Confucius[M].Shanghai:Kelly and Walsh,Ltd.,1898:ⅶ.

猜你喜欢

辜鸿铭汉译英原诗
【汉译英参考译文】The Inner World of a Great Man (Excerpt)
峨眉山月歌
【汉译英参考译文】Reflections Before the Buddha (Excerpt)
改诗为文三步走
On Home
最尊贵的中国人
浅谈汉译英中文化差异的处理方法
论马修·阿诺德对辜鸿铭文化思想的影响
意识形态对辜鸿铭翻译的操控
辜鸿铭倒看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