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留学生思想教育若干思考
2014-04-04张晓郁
张 晓 郁
(沈阳大学 国际教育交流中心, 辽宁 沈阳 110044)
华裔留学生思想教育若干思考
张 晓 郁
(沈阳大学 国际教育交流中心, 辽宁 沈阳 110044)
简述了华裔留学生思想特点,提出了华裔留学生思想教育若干建议。认为华裔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应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切实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强化其民族意识和民族特性上下功夫。
华裔留学生; 思想教育; 中华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中华民族文化,包括语言、文字、哲学、文学、道德及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这必然带来世界各国对汉语的极大需求。因此,这种形势为汉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我国政府对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教育部随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大力促进来华留学生工作,华裔留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华裔留学生不仅具有各旅居国不同的文化和民族色彩,更具有华夏民族的优秀品质。因此,各涉外高校如何做好华裔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已成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对研究华裔留学生思想教育,扩大祖国对海外华人的影响及增强新生代华裔民族归属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 来华留学生主要数据
据教育部统计,1950年新中国接收了第一批来自东欧国家的留学生[2]。此后60年来,中国累计接收来华留学人员169万人。
2010年全年在华外国留学生总人数首次突破26万人次。不仅人数再创新高,而且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国家和地区数、我国接受留学生单位数及获中国政府奖学金人数也出现最高值。共有来自194个国家的265 090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大陆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20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其中,来自亚洲的留学生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6.32%,排名第一。
迄今为止,几乎我国大陆的所有省市自治区都有高校接收华裔留学生,而且呈现出数量不断增长、层次结构不断提高、专业变化越发明显的发展态势[3]。
二、 华裔留学生的思想特点
华裔留学生身上不仅具有各旅居国不同的文化和民族特点,更保留着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总体来看具有“同异并存”的特点。
趋同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基本认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具有5 000多年的灿烂文化,其伦理、宗教、哲学等价值观也播撒世界各地,并在与旅居国文化相互交融的同时又在不断改良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第二,具有较强的爱国情结。大多数华裔留学生热爱中国,每当国家、家乡及学校举办各类爱国活动时,他们都主动热情参加并以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祖国的良好祝愿。例如,在为希望工程或各类灾区捐款等活动中,他们都慷慨解囊,充分表达了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及美好的祝愿。第三,民主性与竞争意识较强。华裔留学生注重自我管理,乐于参与学校对留学生的管理工作,善于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意见,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善于思考,并对学校各方面工作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对学校民主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
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大多华裔留学生对政治敏感问题多加以回避,但东南亚地区的华裔留学生一般来说能比较客观地对一些政治事件予以较客观的评价。第二,在学习方面,华裔留学生中经济条件相对好的,学习努力程度比较低;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反倒能刻苦学习。第三,在心理特点和生活习惯方面,留学初期或多或少地在心理上会产生一些因生活习惯因素所带来的心理冲突和因“文化冲击” 所带来的不适感。留学生由于价值观、宗教信仰、语言及生活和学习的差异最终使他们能够逐渐从新奇感向适应困难而进行转变和跨越。
由此可见,如何根据华裔留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采取教育方式,积极引导和指导留学生平稳度过文化冲击期,缩短完成学习的适应期,应该成为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5]。
三、 华裔留学生思想教育若干建议
华裔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留学生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也是留学生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开展华裔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应结合汉语专业知识及中国传统文化一并进行, 在专业学习中渗透民族文化的精髓,培养华裔留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将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和民族的伟大精神有机地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地把民族意识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并结合华裔留学生的特有交融性思想特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1.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心,奠定民族自豪感
学校在合理有效安排设置汉语及各类专业课程的同时,还应进一步规范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着重加强华裔留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使华裔留学生从民族意识的高度出发,正确理解和看待相关国际形势,把握我国改革开放的主体步伐,正确理解和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主动并积极地维护祖国统一,认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培养具有民族意识和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优秀人才奠定必要的思想道德基础。在合理有效地对华裔留学生开展弘扬民族文化活动的同时,还应开设能够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及民族优良传统的精品课程。结合课堂教学,把握适当机会,组织华裔留学生开展有关中华文化的研讨和征文活动,并采用相关历史图片及实物材料等辅助方式来加强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实践环节等手段使他们有组织地走出学校,参观祖国锦绣河山,探访历史遗迹,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延伸课程内容,提升汉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力求思想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的双丰收。
2.以“爱我中华”和“寻根访故”为主题开展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华裔留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开展以“爱我中华”和“寻根访故”为主题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由于华裔留学生长期旅居海外,对祖国的自然风光及社会风俗了解的相对较少,但对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很感兴趣。以“爱我中华”和“寻根访故”为主题开展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华裔留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使华裔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亲身感受祖国的山山水水,感知风土人情,探访故人,逐渐培养他们对祖国的亲近感和依恋感,唤起他们的民族意识,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家乡,认同民族文化的热忱和意识,从而提升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荣耀感。因此,各涉外高校应高度重视华裔留学生的主题思想教育活动,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积极组织以“爱我中华”和“寻根访故”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比如, 创建“爱我中华”“丝绸之路”“长江黄河溯源”“勇攀五岳” “古都探访”等各类社会实践团队,让华裔留学生走遍祖国大江南北,不断开阔眼界。开展上述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课余生活,加强师生的联系和沟通,增强留学生对学校的感情,还可以使华裔留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增强对中国的理解和热爱。此外,上述正面教育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华裔留学生面对有些海外传媒负面报道的免疫力,提升华裔留学生对中国的思想认识高度。
3.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加强华裔留学生和国内师生的融合与沟通,增强民族归属感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水平,更有助于留学生思想及教学工作。任何一所涉外高校都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培养学生的爱祖(籍)国、爱校、爱集体的精神。在加强华裔留学生和国内师生的融合与沟通,增强民族归属感教育方面,学校可制定完善而详细的活动计划,以重要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组织留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以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爱国爱校活动,加强师生及华裔留学生同国内学生的感情,促进文化及情感的融合。通过交流思想及文化碰撞使他们对宽容祥和、厚德载物的特有民族精神有更深入的认识。此外,还建议高校每年元旦组织学生进行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参加纪念抗战胜利越野长跑活动;每年中秋节举办赏月晚会,等等。在爱校方面,可创建自己的各种运动队,每年都举行有特色的运动会;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活动,等等。在爱集体方面,尽可能做得无微不至。每当学生过生日,班主任应亲自主持,师生共同为其祝福。课余时间,学校可以组织内外学生进行有特色的课外活动,例如,和学生一起做中国菜,带学生回家包饺子等,让学生体验现代中国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幸福,增强民族归属感。
4.借鉴陶行知德育思想要素将华裔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同日常生活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的基本教育理论,也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6]这一理论体系中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组成部分[7]。一定意义上,“生活即教育”这一要素对华裔留学生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华裔留学生千里迢迢来中国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这里是个新的环境。学校及具体负责留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应结合学校的有关规定向华裔留学生进行校纪校规等学前教育活动的同时,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所在城市及校园情况,使他们快速顺利地适应在中国的学习及生活。对学校来说,安排好华裔留学生的教学计划,丰富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只是做好华裔留学生来华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更重要的是要力争使华裔留学生充分了解中国社会风俗与习惯。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时刻寓于学习之中,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这种丰富多彩的生活教育会使华裔留学生较快地适应并接受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相应地学校的思想教育活动也会顺利开展,不会让华裔留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厌烦或抵触情绪,较易被学生接受[8]。同时,在加强对留学生纪律教育时,校方应采取一视同仁的策略,华裔留学生同其他留学生群体一样,均应受到等同的纪律管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校应注重采取教育与管理双管齐下的方式,使华裔留学生在管理及教育中感受到人文关怀。因此,在华裔留学生的入学教育中,应安排有经验的教师讲解国内的最新动向,介绍校纪校规;讲解当地的生活习惯、风俗及禁忌,充分强调学校纪律的重要性,对所有留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共同约束和保障。 同时, 负责华裔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教师或班导师应采用新的思想教育方式,多采用耐心的解释、讲解或谈心式的工作方法,切忌空洞的说教,让华裔留学生理解相关纪律内容并主动遵守纪律,不断提高其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以已达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1] 陈苏东. 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J]. 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 2001(2):17-18.
[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71894701009m5s.html.
[3] 郑向荣. 来华留学生教育及其发展[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7):130-133.
[4] 邓福庆. 切实做好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7):6-7.
[5] 袁慧. 从跨文化交际理论看如何提高留学生的适应能力[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1):144-145.
[6] 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第1卷[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21.
[7] 陶行知. 陶行知文集:修订本[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8.
[8] 安然. 理工科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招生工作及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 高教探索, 2005(4):32-35.
【责任编辑张跃双】
SomeThoughtsonIdeologicalEducationofOverseasStudentsofChineseOrigin
ZhangXiaoyu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Exchange Centre,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4, China)
Some recommendations on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overseas students of Chinese origin are put forward. It is discussed that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overseas students of Chinese origin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enforcement of patriotism and carrying forwar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order to reinforce their national pride and affin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as well as to improve their national awareness and identification.
overseas students of Chinese orig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Chinese culture
2013-10-13
张晓郁(1967-),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大学助理研究员。
2095-5464(2014)02-0193-03
G 414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