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泉县现行香菇栽培模式的特点及改进意见

2014-04-04刘青月

食药用菌 2014年6期
关键词:架式越夏菌袋

刘青月



平泉县现行香菇栽培模式的特点及改进意见

刘青月

(平泉县食用菌产业服务局,河北 平泉 067500)

优质香菇;栽培模式;效果分析

平泉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总面积3 297平方千米,海拔高度为335~1 729米,年平均降水量540毫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7.3 ℃,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香菇生长。

平泉县从1995年开始进行香菇袋料栽培,形成以架式香菇、地栽香菇、立袋香菇为主,冬季温室香菇为辅的周年化栽培模式,2013年香菇栽培总量达到 1.9亿袋,产量 15万吨,产值达 15亿元。笔者总结近几年的栽培经验,形成适合平泉县特点的高效栽培模式。

1 平泉现行香菇栽培模式

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栽培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平泉县现行的香菇栽培模式主要有架式栽培、覆土栽培、立袋栽培、冬季温室栽培4种。

架式栽培模式以其出菇质量好、花菇率高而成为平泉县的当家模式。但由于存在生产周期长,越夏管理难,高温不能出菇等缺陷,发展受到制约。2005年引进地栽模式,该模式要求香菇品种具备出菇温度范围广,菌丝分解力强,较易出菇,菇质较佳等特点。其有效延长了出菇时间,可连续出菇达6个月,每棒产鲜菇达750克,经济效益较高,还可避免常规生产中夏季高温对菌丝的损伤;但存在一潮菇带沙及烂袋现象。2011年引进河南灵宝的立袋栽培模式获得成功,能有效防止烂袋发生。反季节栽培可在高温条件下出菇,产量及价格优势较显著,是一种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生产模式。

2 4种栽培模式的特点

2.1 架式香菇

架式栽培指不脱袋层架式栽培。在荫棚内构筑6层木质层架,将菌棒置于层架上进行出菇管理。该模式利用免割保水膜技术,采用割袋现蕾、内湿外干、降湿促花、注水养菌的管理方法。优点是子实体质量好,易形成花菇,鲜菇保鲜期较长,菇价高。缺点是菌棒越夏,管理不当易造成高温烧菌;秋春两季出菇,出菇期长。架式香菇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菇棚可放置规格9.87×42(厘米)的菌棒3万筒。采用两场制或一场制生产,菌棒3月生产,经过春季发菌、转色、越夏,8月下旬进行出菇管理。11月环境条件不适时,菌棒进入越冬期,翌年4月条件适宜时,再进行出菇管理,至6月末出菇结束。栽培品种为L135,培养料配方为木屑81%、麦麸18%、石膏1%,培养料含水量为55%。

2.2 地栽香菇

地栽香菇即为香菇覆土栽培,利用高温季节土温比气温低、土壤保水保温性能好的特点,把生理成熟的香菇菌棒脱袋排场,覆盖适宜的土壤后进行出菇管理。菌棒在发菌棚发菌90~100天,生理成熟后,在出菇棚进行脱袋排场。脱袋时接种点朝上,单层横排在畦面上,菌筒下部3/4覆土,上部1/4为出菇面。出菇棚上覆塑料膜防雨、保温、保湿,距棚顶1米悬挂95%的遮阳网,采用旋转喷头微喷降温、补水。该栽培模式省工、省力、周期短、产量高、菇质好,且错开鲜香菇上市季节,菇价高。缺点是子实体含水量较高,保质期较架式香菇短;头潮菇子实体含有少量细沙;多年连作后会严重发生病虫害,产量下降。地栽香菇每亩地可栽培规格9.87×42(厘米)的菌棒9 000筒。采用两场制生产,2~3月制作菌棒,5月下旬下地,5~10月出菇。栽培品种是高温18。栽培料配方为木屑79%、麦麸20%、石膏1%,培养料含水量55%~60%。

2.3 立袋香菇

北方地区气候干燥,适宜立袋栽培。10月上旬至12月上旬生产菌棒,生产过早温度高,污染机率大;生产过晚积温不足,出菇晚。反季生产的出菇时间为5~10月。该模式应用免割保水膜技术,出菇期提前,发菌期应有增温设施。发菌100天后菌棒达到生理成熟,在出菇棚内脱外袋,斜靠于架好的钢丝上,每亩栽1.2万袋。立袋栽培具有产量高,菇质好,高温季节可出菇,售价高等优点。相较地栽香菇,能有效节水,防止烂袋现象发生,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此项技术有不注水不出菇的特点,可以分批分期出菇,解决用工难的问题。还可充分利用地栽香菇原有的出菇棚略加改造进行出菇,是香菇生产模式的重要补充。平泉县较适宜的立袋香菇菌种有“灵仙1号”、“L808”和“168”。反季立袋栽培料的配方为木屑81%~79%、麦麸18%~20%、石膏1%,含水量55%~60%。

2.4 反季香菇

冬季温室香菇是将菌丝生理成熟的香菇菌棒在日光温室内上架后进行连续出菇。出菇质量、产量介于架式香菇和地栽香菇之间。缺点是出菇期与南方冬菇重叠,菇价波动大。每亩温室可栽规格9.87×42(厘米)菌棒3万棒。采用两场制或一场制生产,3月制棒,经过春季发菌、转色、越夏,秋季9月出菇,至翌年6月结束。菌棒连续出菇,没有越冬期。栽培品种为L135,培养料配方为木屑81%、麦麸18%、石膏1%,含水量为55%。

3 改进意见

深入分析研究平泉县香菇生产模式、质量效益等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改进意见。

3.1 架式、地栽模式

主要注重品种的提纯复壮,增强品种的抗性,加强出菇棚设施改进,注重越夏时期的管理,同时要注意重茬带来的烂袋现象的发生,提高标准化技术水平,可以采用轮作的方式加以改进。

3.2 反季香菇

平泉县2013年反季香菇,在出菇与否、出菇多少、产量高低、效益高低等方面均不稳定。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菌袋有效积温不够或是下地时机有误;二是管理不到位,不了解应用品种的种性,未能满足出菇条件等。改进意见:保证有效积温时间;距上次震动催菇的时间必须在20天以上;菌袋重量应降到原始重量的75%左右;在催菇阶段菌袋的最高温度应低于28 ℃,且有8~10 ℃温差;具备出菇条件时,视菌袋的含水量的多少决定采用震袋出菇还是注水出菇。

3.3 高温季节出菇管理

做好降温管理,尽量控制温度在合理范围之内,保证出好菇,体现出高效。可在菇棚1米以上位置增加一层遮阳网,增强控温效果;或是安装自动水帘装置,增湿降温,减少人工费用。

3.4 改造发菌棚,提高菌袋成品率

加大投入力度,建设温度可控的发菌棚,提高菌袋发菌质量。改变建棚方式,加大棚间距离,增加发菌棚高度,以利通风降温,解决因发菌设施差而导致有效积温不足和菌袋污染严重的问题。

刘青月,男,高级农艺师, E-mail:syjlqy@126.com

S646

B

2095-0934(2014)06-341-02

猜你喜欢

架式越夏菌袋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果树安全越夏四注意
李子树采后的越夏管理方法
葡萄“V”型架式栽培技术
越夏茬蔬防虫工作要赶早
越夏黄瓜坐果难 巧用措施多坐瓜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悬架式高速提浆整平机快速铺装混凝土桥面施工技术
固定菌袋插杆
西洋梨架式栽培架体搭建及整形修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