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城镇化车轮疾驰下的特色村落保护

2014-04-04

河南科技 2014年16期
关键词:风貌村落城镇化

高 瑆

(郑州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7)

特色村落承载着很多中国人对于传统的记忆,是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然而随着城镇化车轮的疾驰,千村一面、万村一貌的“特色危机”严峻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1 城镇化的含义

城镇化,也可以称之为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镇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中国城镇化进程特点为:起步晚、水平中等、速度快。 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 标志着我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

2 我国城镇化发展概况

新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历程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6 个阶段:1949-1957年城镇化起步发展阶段、1958-1965年城镇化曲折发展阶段、1966-1978年城镇化停滞发展阶段、1979-1984年城镇化恢复发展阶段、1985-1991年城镇化稳步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从整体上看, 改革开放前中国城镇化的步伐非常缓慢。1949~1978年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是政府发动和包办型的自上而下的城镇化,广大农村和众多农民被游离于工业化的进程之外,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不能进入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是以市场导向的由民间力量或社区组织发动并得到政府认可或支持的自下而上的城镇化。

3 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存在的问题

2000年在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2012年党的十八大要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同步发展。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农村地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民的生活环境改变,由原来的院落式住宅变为单元楼房。 这种变动一方面是政府政策性的城镇化发展要求, 另一方面是村民自发行为, 村民在逐渐融入到城镇生活模式中。 农民的生活方式改变,由原来的耕种土地劳作方式变为以参与社会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的劳动方式。 同时村民也表现出了对各种农产工具无处存放、不能再家庭式地喂养牲畜等一系列不适应症状。 城镇化使得土地集约化,利于发展大农业、现代农业,但同时也出现以下问题。

3.1 本土人文景观的消失

本土人文景观是指代表本地区的人文、 历史的非物质景观,即本土村落的生产、生活方式。 大规模的村落拆迁、合村并城使得本土村落中村民的生产、 生活劳作场景面临逐渐消失的危险。 人们可能再也看不到这些村落中的人们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生产、生活方式将成为历史。

3.2 本土自然景观的消失

本土自然景观是指代表本地区的本土建筑风貌及村落周边的自然景观。 大规模的村落拆迁、合村并城会引起地表原有地形地貌的改变,同时也改变了这一地区的景观图斑,使得本土的自然村落景观面临逐渐消失的危险。 那些代表本土明清、民国、建国后每个年代的建筑形式也将逐渐消失, 使本土建筑风貌面临断代的危险。

本土人文景观和本土自然景观具有独一性和不可复原性,一旦遭到破坏,是无法用时间和金钱复原的,这些问题的出现使我们必须直面村落保护的问题。 城镇化使得乡村风貌逐渐减少,但人们的一些回忆仍滞留在儿时记忆中的乡村风貌。 我们无法阻挡时代前进的步伐, 但我们有必要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抢救出一部分具有保护价值的特色村落加以保护, 这些特色村落一定会成为城镇化大潮潮落后人们才能意识到的珍宝, 它将为保持本土建筑的历史连续性做出贡献。

4 城镇化中对特色村落的若干思考

特色村落一般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村落本身具有较好的、较全的建筑形式;其次,村落中建筑现状保存较好;再有,村落周围具有较好自然景观;还有,村落具有较为便利的对外交通。 在城镇化浪潮中我们容易头脑发热, 对古建筑及近现代优秀建筑物保护的认识及意识不足, 使本土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风貌面临逐渐消失的危险,南北城镇的地域特色不再明显,出现千村一面、万村一貌的“特色危机”。 我们有必要选出一些建筑风貌较好,具有保护价值的特色村落加以保护,这可以是政府行为,也可以是民间自发组织行为。

4.1 特色村落的现状情况

一种是自然城镇化的结果, 村落中外出务工村民较多,只剩下老弱病残及留恋乡土的留守人口。 这些人已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使得建筑年久失修,多呈现败落的村落外貌,但是还是能从中想象到村落中人口繁茂时的繁荣景象。 仔细观察还能看到一些典型的乡村景观,如村边的小桥流水、村口老槐树下放置着被风雨侵蚀过的石臼,这种特色村落是完全可以被保护下来的。一种是时代发展的结果, 老旧建筑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村民的居住使用功能。 村落中的村民将老房废置,在村旁另选宅基地盖上了小楼,这些老房也面临着年久失修的危险,这种特色村落可以有选择的部分保护下来。另一种是人为城镇化的结果,由于合村并城集约整治土地,村民被迫从院落搬入单元楼房。虽然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但村民对改变后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日益淡泊。这种特色村落我们很难保留下来,只能要求对一些古树名木、文物古迹、古建筑及近现代优秀建筑物进行保护。还有一种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某些村落地下发现矿藏或是因政府重大工程需要, 政府要求村民搬迁进入安置房。这是一种被动式的城镇化,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这些特色村落在城镇化的车轮疾驰下消失。

4.2 特色村落的未来

对于受自然城镇化和时代发展影响的特色村落,可以通过协议租赁整个村落的房屋,在不影响村落原有风貌的前提下,对房屋进行简单的修缮,以适应现代生活的使用功能,改变房屋的使用性质,改造成休闲娱乐的旅游、度假、疗养村,让生活在都市的人们体验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 或者通过协议租赁整个村落的部分房屋,形成以某种活动为主题的特色村,如画家村、艺术部落等等,为艺术家提供一个思考、创作、吸取灵感的空间;还有一些围绕旅游景点的特色村落, 可以让村民自主经营形成农家饭庄村落,使这些村民在家门口解决生计问题,避免造成空巢村落。

我们在城镇化规划时应研究出哪些是特色村落,将这些特色村落保护下来, 区别于一般村落, 避免被城镇化的车轮所碾碎,等待被注入新鲜血液获得新生的机遇。特色村落的未来需要我们找出一条出路, 保护并不意味着停止不前, 保护与发展并重,利用好发展好才是最好的保护。 站在城镇化的浪潮中,保护特色村落的本土自然景观较为容易, 但要保护它的本土人文景观较为困难,这需要规划师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做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

[1]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牛文元.2012 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风貌村落城镇化
包裹的一切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家乡的城镇化
库车城市风貌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