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描绘科技进步新蓝图

2014-04-04杭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杭州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杭州市示范区杭州

杭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他近期在调研时明确表示支持杭州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杭州申请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此同时,杭州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回顾2014——

科技体制改革:注入发展新活力

制定全市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方案,落实各项任务。深化科技金融结合,做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至年底已批复合作单位27家,基金总规模39.25亿元。杭州市政府引导基金被“中国有限合伙人联盟”(CLPA)连续第五年评为“十佳政府引导基金”。新设立蒲公英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创新政策性担保机制,累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担保50亿元。制定出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周转资金管理办法》,为企业提供融资周转资金20.2亿元。推进项目管理改革,制定项目验收管理、专家库管理等一系列办法。杭州市级科技项目纳入省科技报告体系建设首个试点。组织实施64个2014年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完成科技进步奖评审工作,积极争取国省科技资金支持。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定位清晰规划超前

2014年以来,杭州把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任务。11月24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李克强总理在浙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力争在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前期调研基础上,组织编制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和空间布局规划,提出以杭州国家高新区为核心,按“一区多园”的空间模式,开展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整合”,争取国家支持现有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先行先试,力争到2020年,把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全球电子商务先导区、民间资本与年青人自主创新集聚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互联网大众创业示范区、信息经济国际竞争主阵地的目标定位和建议方案,得到科技部、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企业主体地位:提升创新土壤肥力

抓信息产业发展。主攻网络基础产业、物联网、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组织实施与之相关的25项重大创新项目。完成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机构调整。支持萧山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累计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76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33家。抓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以创业资金支持、创新基金补助、贷款贴息补助等方式,深入推进“雏鹰计划”和“青蓝计划”。起草新一轮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实施意见,新认定雏鹰企业95家、青蓝企业83家。现有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275家。抓科技企业孵化。加快杭州美国硅谷孵化器建设,确定了一批战略合作伙伴及导师顾问。修订出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考核细则”。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级孵化器21家,数量位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创新服务新机制

抓成果转化。参加“2014浙江省技术成果拍卖交易暨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3家单位列入全省第一批科技大市场建设工作试点。1-11月,网上技术市场成果交易5412项,实现交易额75.43亿元。抓科技合作。加快推进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建设,深化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战略合作,成立浙江省大学科技园联盟,中国计量学院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目前已有27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38家省级企业研究院。抓创新服务。加快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优惠券补助平台及所服务企业1269.2万元。深入开展“百局千人万企”专项调研等科技服务企业活动,新建“科技创新示范服务站”4家。

科技创新政策:完善创新创业新环境

启动“十三五”科技发展、知识产权、防震减灾规划编制工作,完善“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等。成立杭州市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区、县(市)创新发展专项考核。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修订《杭州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正式挂牌成立“中国杭州(制笔)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制定《网络市场专利保护工作指导意见》。1-11月份,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5061件,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省会城市第一。

展望2015——

2015年,杭州将以发展信息经济“一号工程”和开展“三转一争”专题活动为主线,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落实全省“八倍增两提高”目标,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力争建成具有杭州特色的创新发展强市。

聚焦区域创新发展 实施示范创建工程

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双区运行,形成自贸政策和创新政策的叠加效应,力争成功创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完善规划思路。按照杭州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精准产业空间布局,发掘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空间。开展先行先试。贯彻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开展“6+4”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政策的调研和落实工作。制定《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促进示范带动,推动各类高新区、开发区等转型升级,支持有条件的高新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

聚焦信息经济发展 实施产业升级工程

实施产业升级工程:找准技术攻关路线。在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应用电子产业、大数据和云服务产业、网络安全产业、数字内容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找准项目扶持重点。建立重大项目的发掘机制,组织实施10个左右在国际领先、国内先进的科技创新重大项目。修订完善《国家、省科技项目杭州市地方财政科技经费配套管理办法》。找准产业培育特色。制定出台《杭州市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使科技服务业成为拉动信息经济、智慧应用发展的新增长点。

聚焦管理体制改革 实施改革创新工程

根据国发[2014]11号文件要求,建立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改革科技经费投入方式。制定《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财政科技资助采用“后补助”或与金融结合的间接补助方式,有效解决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的问题。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开展市级科技项目报告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科技计划管理制度,制定《杭州市科委专家库管理办法》。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监督检查。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机制。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市区联动”的原则,做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蒲公英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和硅谷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基金规模达到40亿元。扩大“联合风险池”合作对象,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周转金的作用,探索科技保险业务。

聚焦大众创业创新 实施企业培育工程

推进科技孵化载体建设。鼓励区县(市)政府、高校院所、民营企业等共建科技孵化载体,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科技创业孵化链。加快推进杭州美国硅谷孵化器。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推荐认定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的增加值等科技产出增速高于全市工业企业。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实施“杭州市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支持中小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设研发机构,培育一批上市企业。

聚焦各类创新要素 实施成果转化工程

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加快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建设。深化与中科院、北京大学、浙大等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支持本地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协同创新,共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和重点企业研究院等创新载体。促进资源开放共享。扩大“创新优惠券”使用范围,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机构的大仪设备开放共享进行资助,建立权责清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紧密合作机制。建好网上技术市场。推进科技大市场试点工作,加快网上技术市场建设,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聚焦创新政策建设 实施环境优化工程

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明确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点,全面疏理科技创新政策。编制“十三五”科技发展、知识产权、防震减灾三个规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重点抓好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验收工作。实施《杭州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大专利资助力度。更加注重加强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专利执法机构建设,加强网络市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市维权援助中心和分水制笔快速维权中心服务水平。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激励机制,在积极引进领军人物和高层次创业团队的同时,大力引进高技能紧缺实用人才,使一批技术创新的先行者脱颖而出。■

猜你喜欢

杭州市示范区杭州
杭州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杭州市城乡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与深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