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冷眼看着达利
2014-04-03路鹃
路鹃
读画多年,最早是一本迟柯的《西方美术史》,其实这本书的观点颇陈腐,但因为偏爱,到现在这个糟糠还没有下堂。
其实读画和阅读一样,都有很私人化的情绪在其中,否则蒙娜丽莎也不会争议至今,人格过于“喧哗”的达利就曾经很促狭地把自己的样貌和蒙娜丽莎重合在一起。完全丧失个人印记的体验一是不会存在,二来,完全客观的存在就不免失去鲜活和让人感动的理由。
文字、图画,都如同溪涧,许以不同的姿势去浏览或者精读。但有一点:我们都沉溺于感官之美中没有自省的能力,心甘情愿成为视觉的人质。
达利是我感情很矛盾的一位画家,他的作品能引起人强烈的不快,又有种奇异的蛊惑力。而它们令人不快的原因在于它们大都缺乏一种感情。达利本人是不相信感情的,他说,作为一种欢天喜地、五颜六色的肥皂泡,感情任何时候都会偏离空中轨道,即使不被炸掉,也会被石块击落。那个带抽屉的维纳斯,几个抽屉分别分布在敏感的胸、腹、膈部,还有膝盖,却避免了最为敏感的私处(因为怕过于直白而影响其一贯的晦涩风格)。女人被他抽象得颇有种施虐的暗爽,这还不算,达利还给她的脑门一枪,以示消灭她所有的智慧和知性。
达利一直坚决执行在自己的作品中把感情完全去势的手术,可能是他坚信自己已经进入了不朽者的行列,而如何在人群中舞蹈、如何自我引爆反而是神界之下人世间的荒唐事了。人世间的事充满了现实的不幸和现实的光荣,这就像一个带菌者,是达利避之惟恐不及的。
达利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在超现实主义画家中是无出其右的,同是现代艺术大师的达利的西班牙同乡高迪也是个玩转色彩和变形的好手,但高迪与达利不同的是,他有童心的温暖和魔鬼的热情,同时他也听凭上帝的圣意,如同花朵突破轮廓,用香味把自己重新打造,他收取麦粒,又抛下躯壳对自己所有的限制。而达利的作品既有荒诞的幻想,又有给人生理刺激的自然主义的描绘,也有对女性含有猥亵意味的色情关注。达利的问题,在于他“游戏”得挡住了自己的视线,其实他绘画中的任何一个意象,如果他能更缄默更克制地处理,都能产生更加爆炸的效果。但是达利的炫和夸饰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他的名作《内战的预感》中,达利把人体拆散再重新组合起来,又保持着极其逼真可怕的效果。他以他的作品重新创造了另一种衡量真实的标准。我想到一个笑话:可可·香奈儿走红的时候,以精美的假珠宝做服装配饰的风尚权倾一时,一个富家女急得流眼泪,因为她只有真的珠宝,香奈儿安慰她说:“不要紧,只要它们看上去像假的。”
绘画中的达利和原生的达利一分为二,一个如同一只哗众取宠的蜜蜂忙碌地创造着自己,另一个冷漠的达利如同乔装打扮的修士冷眼看着他的表演。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双面性,我不由想,一个人要是反讽和冷漠到了达利的地步,用禁绝了情感的画面就可以轰炸我们所有的视觉和意识,那么我们就有理由关注他画面背后的东西,那很可能是和画面语言截然相反秘不示人的热情。
翻阅达利那些数量庞大质量也很过硬的文字作品,我们就可以看到修士的达利和演员的达利之间的战况实录。他羞涩的童年,绝望的爱情,沮丧的性史,尤其是他对妻子卡拉(也是他很多画作的模特)的爱情,以及她对他爱情近乎冷酷的回应。这次感情事件中,达利完全是柔情万端的怀春少年。感情的打击直接促成了他后来丰富的妓院生涯,他不无自嘲地说,任何优美的形象都经不起崇拜的检验,这也成了他后来美学思想的基点,那就是无节制的颠覆和解构。我们了解了他在作品中彻底放弃感情是基于什么样的缘由,也理解了他在作品中对感情的处理方式:转移、遮蔽甚至掩饰般的厌恶。
达利最杰出的贡献,是在可视的绘画领域赋予时间这个最不可捉摸的概念—一个全新的假说—达利著名的钟表,达利的钟表流动、变形、像一团黏糊糊的黄油,又像一块腐败的橡胶。生了蛆,软瘫,但它还是钟表,但它超出了已有哲学、文学和音乐责任范围内对于时间的规定,把我们放逐到了荒无人烟的文明的旷野,招牌般地充溢着达利特有的天马行空的孤独感和达利喜欢的三种元素:软弱、衰老和奢华。这只高度抽象又高度逼真的钟表充分体现了达利“繁复中统一”的天才能力。
达利本人应该是对时间和生命充满恐慌的,他予我这种感觉,在他一幅最少荒诞气息的画作中体现得最强烈:《站在窗边的女孩》。空旷的天与海间,一带绿荫处于黄金分割点上,一叶白帆,是李白那叶远影孤帆但没李氏万物皆可入樽的寥廓。窗前女子,等待命运的审判,这幅画并不晦涩,但原生的不安远远超出他用那些腐败的死鱼、狰狞的人体、幽灵的面孔、丑陋的海牛对我们喋喋不休的说服。
达利本人是缺少童年的,他对子宫的迷恋近乎崇拜:“子宫的颜色火一样红,闪闪发光,金黄金黄,喷着蓝焰,流动、黏糊,同时又固定坚实,布局均匀。”这样的文字让人动容,还有点隔世的可爱和心酸。刀枪不入的达利也会软弱,这不免使人震惊。对追求情爱温暖却不蒙命运青眼的天才,我总有种泪水盈盈的同情,哪怕他已经不朽。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