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民粹的民主最为可贵
2014-04-03陈斌
陈斌
日前《经济学人》一篇吐槽民主的文章,题头的话“民主是20世纪最成功的政治理念”,正好提供了一个言简意赅的解释。在许多人看来,在“民主”一词前面加上任何修饰词,都是“大不敬”,妄图推销“假民主”。
不过,民主(democracy=demos人民+cratia统治)的基础定义是选举。打个比方,一个宗教因具体教义阐释与仪式的差别衍生出许多教派,不同教派都自认是正宗,别派是假货。可在中立的旁观者看来,这些教派不过是同一宗教的不同分支而已,也就是说,都是真的。民主也一样,在搞选举的大前提下,也有不同的类型,如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等,大家都是真的。当然,真的不等于好的。这事易解,苹果便宜的一斤几块钱,贵的一个好几十块呢。
全国两会刚刚结束。单说全国人大,无需多言,这是一种代议制民主形式。第一步,公民选出民意代表,全国人大代表的特殊之处是间接选举,这是一个阶梯式的遴选机制;第二步,民意代表开会,履行选任官员、监督政府、控制财税与立法修法等法定职责。公民是通过民意代表而非亲力亲为来实现“人民的统治”。这民意代表充任“人民统治的中介”,个人身份如何切换到当下?
今年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人大代表的身份切换能力各有不同。平时这些代表各有本职工作。一位挥洒自如的代表,在履行职责时,既能善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行业经验,又能跳出自己本职工作的窠臼。
有个笑话说,一位厨子在家做菜,老婆偶然发现他备菜时飞快地切下一块肉往怀里揣,讶异地问为什么。厨子一拍脑袋说:我忘了在自己家里了。不管你平时的工作是为官、治学、经商还是务工,在以民意代表的身份说话时,就得符合民意代表的身份,这个时候还用官员、学者、企业家或技工的身份说话,就会显得不太得体。
有记者请一位代表结合自己的“履职经历”谈中国梦,该代表的本职工作是基层官员,说到“履职”时谈到的全是自己作为基层带头人带领村民怎么奋斗的事情,而非这个记者会的主题“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没有及时切换身份;另有记者问一位代表“作为民营企业家,怎样为民代言”,该代表却大谈民企国际化的重要性,显然与“为民代言”或“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无关。但也有代表这样说:“某某省正在制定工业强省评价指标,其中自主品牌增加值、企业研发投入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工业用地产出率,均为导向性重要指标。”这就明显是以官员而非代表的身份在讲话,于“全国人大代表的记者会”这个场合,不算相宜。
如何提高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一直是热门话题;提高人大代表对其身份与职分的认同度,可能是更初等的问题,均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
但从更大的视野看,上述或许为次级问题。民主(直选)近年来也有一些麻烦,欧洲国家怎么着也是成熟的民主制度了,但政客给选民许诺了太多福利,反正也不是自己的钱,结果欧债危机了。连欧洲都不免于民粹的民主,转型中国家搞民主就更不用说了,政客为了当选,搞赤裸裸的民粹,结果是恶性通胀与经济倒退,谁能否认委内瑞拉搞的是民主呢?
所以,中国与全世界也许都面临着同样的基础问题:如何追求既不空洞也不民粹的好民主?不侵犯产权与自由的民主,才是繁荣与和谐的前提。这个问题解决了,余下的问题或能迎刃而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