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14-04-03张鹏宇
张鹏宇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或条件,是学生今后立足社会,成才创业必需具备的基础和保证。小学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在所有小学课程中,它的课时数最多,工具性最强,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最大。下面,就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小学语文创造性思维。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潜能
陶行知先生指出:“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心理学研究也告诉我们,凡是因为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儿童,一定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由此可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重要保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揣摩学生的认识过程,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基础,体谅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以亲切的教态、充满激情而又富于感染的语言吸引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创新,才会产生创新的见解。如我每次提出问题后,总是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回答,让他们把话说完,从不中途打断,并且指名回答的面很宽,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我不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高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与老师、与伙伴的协同中消除恐惧感和拘束感,学生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出热情鼓励和赞赏,即使学生的表述不完整或操作不正确,但对于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也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帮助,让学生体验到只要尽心,同样可取得成功。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保证学生创造的渴求。在这样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充分发挥,思维最大限度的活跃起来。
二、启发联想、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依据一定的知识或事实,寻求对某一问题的各种可能答案的思维形式。任何发现和发明,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首先是建立在发散思维基础上的,没有“发散”就无所谓“创新”,而发散思维又与联想、想象有着密切的关系。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心理研究告诉我们:儿童的创造力更多是以创造性想象来表现的。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选择一些发散点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教给学生质疑方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思维
创新来自于问题和质疑,质疑过程是人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方为悟之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地提出疑问,往往一个好问题,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在质疑问题、讨论争辩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词语的感悟。但在教学中,有许多同学怕被老师或同学嘲笑、讽刺,不敢大胆地提出疑问,为了打消学生这一顾虑,对于学生的质疑,我都能做到认真听取,认真解答,当学生提出有价值、有创意的问题时,我更是给予表扬和鼓励,使班里洋溢着浓厚的求知气氛。
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我主要给了学生以下几种质疑方法:(1)从题目处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2)从标点符号处质疑。(3)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质疑。如:让学生找出课文的重点词语,进行质疑,为什么这样?怎样做到这样。
总之,创造性思维是思维过程中复杂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脑力劳动,创造性思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因而,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