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小学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4-04-03杨启云
杨启云
摘 要: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迅速直观地获取知识,借助计算机收集大量的信息,去探究许多未知的事物。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正迅速普及到中小学,成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学科。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造环境;创新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创新思维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能否形成独立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萌芽,这也密切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这也就是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做为主要教学目标原因之一。小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外,还要让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善于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所以,小学计算机教学的落脚点就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通过教学与研究发现,如果教师站在思维发展的高度讲授画图程序,便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计算机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生动的表象,并通过实际操作将这些表象外化,为学生提取、加工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倡学生质疑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认识科学本质,培养学习能力,锻炼自身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而不是仅仅记住知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是一个权威置,仅仅只是位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而学生则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许多学生没有自己思考、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只会死忆和不求甚解的学习已有知识,不会举一反三,更不用说进一步的发散、创造。如此必学生思维必将弱点更加突出,形成单一刻板的思维,缺乏创造性。因此,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突破已有思维定势,大胆提问,引导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来解决问题,近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创造能力。
三、创设探索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力是一个多维结构,是多个因素的有机结合。发散思维是其中比较重要的要素之一。在研究性的学习中,被动式,接受性的学习还占主流,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如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地去与计算机进行交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方法——人机交流,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提出要求,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去完成梦想。
1.教知识,更要教方法。未来的教育,重要的不再是教会学生什么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计算机的普及正改变着学习的内容和速度,一张盘就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互联网上的知识如大海一般,教师已不可能传一切之道,授一切之业,解一切之惑,其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去学习。
2.设疑启思,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扉,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对疑难问题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授人以“渔”,对“怪”问题以及不同的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合理成分。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要改变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标新立异,敢于质疑发问,敢于打破常规。
3.实验指导——对学生的操作实验作现场指导。学生在上机实践时,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除了巡回指导外,我还安排了学生中的优秀者参与指导,让这些学生把探索的过程“再现”一次。另外,学生在完成既定的任务后,总是喜欢看看这个(软件),看看那个,当出现新奇的画面时,常引得周围的同学观望,此时,我并不以为他是“故意捣乱”,他这是在尝试探索新的东西,所以,我总是耐下心来对他的实验给予指导,让他在实践中去学习。
4.不教打句号的课,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一节打了句号的课,看起来很满意,却把学生圈在一个圆里,一切都解决了,没有问题了。没有了“?”,怎么去“探索”?所以我每节课下来,都要给学生留下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学习了怎么删除文件后,问:“还能不能再恢复呢?”让学生去书上去寻找答案,上机实践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给学生留下展示聪明才智、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机会。这样学生不是只会模仿,也会去创新。
四、立足教材内容,积极创造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
调动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积极调动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教学的热情,进而调动过学生进行思考与创造,只有这种环境下才有可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因此,培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就是调动学生思考与创造,积极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活动。就教师来说,调动学生思考和创造的积极性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实践才能收到效果。
1.充分相信学生能力相信其拥有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和时间去思考与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主动地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让学生一起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中,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交流,形成开放式课堂。如此,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做好基础。
2.进行情境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是形成意象、知觉和概念的能力,有助于创造出新思维。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灵魂,更别说创新。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调动其想象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