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禁令治歪风
2014-04-03寒彻
寒彻
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领导干部严禁用公款购买赠送贺年卡、领导干部承诺不出入私人会所……刚刚过去的2013年,可谓公务员的“禁令之年”。
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从八项规定伊始,各部门至少出台了15道约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各项行为的规定,内容不仅涉及送礼收礼、公务接待等工作要求,还细化到禁烟、葬礼等生活领域,涵盖了工作生活的各方面,引发公众高度关注。
严控送礼腐败 ,抵制奢侈浪费
2013年下半年以来,每逢重大节日前夕,一般都会有对领导干部的严控规定出台。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此前,中纪委在中秋和国庆前很少发禁令,但春节和元旦前,基本每年会发出通知,严明纪律。
而在2013年9月13日,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公布了针对中秋、国庆期间不正之风行为的举报电话和邮箱,并表示“如发现,将及时受理、严肃查处”。早在8月21日,中紀委就做出部署,要求坚决刹住中秋国庆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
随后,2013年10月31日,中央纪委发出《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通知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严禁用公款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
根据往年的经验,每当节日期间,贺卡、烟花爆竹、烟酒、花卉行业就忙碌起来,这些东西就在各大事业单位、企业以及个人与领导之间流通起来。送来送去,浪费了大量的财物,而且燃放烟花爆竹也会引发火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以新年挂历、台历为例,往年元旦、春节期间,正是销售的旺季,而今年热度骤减。一位卖办公用品的摊贩告诉记者,每年都销售年历,团购占销售的80%以上,可是今年受禁令影响,年历上市以来,团购单没有一个,零售也仅卖出几十本。
记者采访了多个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都表示禁令落实到位,实行得相当彻底。在某政府部门工作的刘先生说,今年没有收到一本年历,上级有要求,谁也不敢违纪。“不过这样也好,以前收到年历后,要么转送给朋友或拿一本回家,要么就放在办公室当废纸处理,感觉太浪费了。”随机采访的另一名公职人员则表示,现在手机上有电子万年历和记事提醒功能,既方便又环保。
采访中,部分靠“公家”定制台历等相关业务的印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的年历生意太难做了,市场明显感觉冷飕飕的。在节俭风的“大环境”影响下,不少相关企业感叹,靠公款消费赚钱的时代已过去,需要谋求转型。
除了紧盯节日,严控送礼腐败之外,记者盘点发现,规范党政机关干部的规定已逐渐细化到个人生活层面,除了针对涉及办公用房、办公用车、企业兼职、公务接待、收送礼等涉嫌违纪违规行为的规定,还包括不开追悼会、公共场所禁烟等道德作风层面的规定。
12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
见》。12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还下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
对于这类道德作风层面的规定,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文章解释说,比如领导干部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其实大部分公共场所已经禁止吸烟了,但执行效果还不是很好。“中央这个政策一方面规范干部,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领导干部带头,对公众起了正确的模范作用,对于整个社会风气是有很大帮助的。”
2013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随后各地政府纷纷通知“叫停”新建的楼堂馆所,陆续腾退办公用房。据报道,截至2013年12月份,仅陕西就已停建37个新建楼堂馆所,腾退办公用房1666间。
“三公经费”的大头——公车消费也受到限制。11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要求“取消一般公务用车”, 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这意味着,在中央层面,除了副部长以上官员,其他官员将没有公车特权,而在地方,厅局级以下的党政领导,公车消费将转换为货币补贴。
从出台“八项规定”到清退会员卡,从严禁中秋国庆送礼公款吃喝到颁布贺卡禁令,再到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一道道禁令从中央发出,直让在体制内的公务人员大呼“不好当”。
“一条接一条,管得是越来越细,看来以后公务员是越来越不好当了。”在公务员系统中待了10年的一位科级官员如此感叹。
伴随中央禁令的发布,公务员系统内开始叫“苦”的声音也日渐高涨,自2013年12月以来,公务员系统因“灰色利益”被触动、中央问责力度加强。
对于“中央禁令对公务员影响”,有媒体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一些省份随机抽取了100位公务员进行调查发现,全部受访者都认为中央禁令对其影响很大;更有93位受访者表示“公务员不好当”。甚至有些基层公务员认为禁令过于“一刀切”,一些公务员在失去隐性收入后,甚至考虑离职转型。
对此,反腐败研究学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表示:“现在政府人员太多,不怕公务员辞职,我们需要淘汰一部分‘南郭先生。”
任建明认为,从2013年中央连发禁令及此次公报来看,当官不易将会成为一种常态。
“官员带头戒烟、官员不能享受体制内带来的灰色收入,这些要求并不过分,不能让公务员成为特权阶层。”任建明说,中国历史上就是官本位思潮盛行,现在很多考虑做公务员的人,不仅是为工资,更是为权力带来的灰色收入,这与公务员须是公仆的身份定位偏离太远,“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将来会出现官本位变成民本位的变化。”
对此,也有外媒指出,中国公务员的“不好当”是惯出毛病后的撒娇,当中国官场“规定”不断,无非是对权力属性的回归,官员的违法违规“好处”是到了自我了断的时候了。
禁令重在落实
禁令之外,是各级纪委的强有力监督与查处。2014年1月1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晒出全年的反腐清单,2013年有18.2万人被处分。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521起,处理党员干部30420人。
不仅如此,从2013年3月开始,中纪委先后4次对32起违反八项规定的典型问题进行通报。从第一批通报以“县官”为主到第四批通报中涉及副省级干部,被通报官员的身份逐渐加重,并且第四批通报还直接对违纪干部“点名道姓”。
2014年1月15日发布的中纪委三次全会公报再次强调:严禁公款宴请、赠送节礼、违规消费;严查领导干部到私人会所活动、变相公款旅游;将领导干部收受礼金行为纳入重点纠正范围。并要求,在查处的同时还需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认为,公务员作为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必须生活在透明状态,必须时刻接受公众监督,让公务员不敢贪、不能贪。
有专家表示,2014年公务员所面临的“禁令”或将有增无减。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实执行,保证各种禁令不是摆形式、做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