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点题式作文结尾”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2014-04-03徐仁兰
徐仁兰
“点题式作文结尾”就是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以一段或几段文字进行点题,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以多方面和反复强调的力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扣题效果。
点题式作文结尾现状成因一、“点题式作文结尾”现状
近期,“南京晨报”组织了第四届小学生作文大赛。笔者对我校数百篇参赛作品进行了统计,发现现在的学生都喜欢以这样的方式结尾——
“读丰富多彩的书,让我看到了不同的生活,看到了丰富的世界。读书真好!”——《读书真好》
“这就是我的弟弟,可爱又顽皮的弟弟!”——《我的弟弟》
“这就是我——神州九号的飞天经历!”——《我的飞天经历》
这种作文结尾方式,与文题相呼应,我们称之为“点题式作文结尾”。它在学生的作文中到底占多大的比重呢?笔者以一张统计表加以说明:
从这张统计表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校小学生作文中以“点题式”来结尾的占到半数以上,尤其在中年级,这一现象更加明显和突出。
二、“点题式作文结尾”成因分析
“点题式”结尾如此“受宠”,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试从教师、学生、读物这三个角度探究原因。
1.教师日常习作指导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是从一年级开始的,不论是低年段的写话,还是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师对学生作文兴趣、作文能力、作文习惯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首先在校全体语文教师中开展了一次“关于‘作文结尾指导的调查问卷”研究。
问卷中,笔者提出“您认为作文结尾有哪几种方式”这一问题,在60份有效问卷中,55位教师给出了比较全面的选择,认为作文结尾包括“自然结尾式”“总结结尾式”“点题结尾式”“情感升华式”“回味无穷式”等多种方式。只有5位教师把答案固定在C选项,也就是“点题结尾式”。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老师对于作文结尾方式的认识还是比较全面的。但是老师们又是如何落实自己的这一认识的呢?
问卷中,笔者进一步提出“您平时怎么指导学生的作文结尾”这一问题,在60份有效问卷中,36位教师的答案中包含了“点题”一词,还有部分教师在回答时这样写道:“一定要结尾,结尾一定要点题!”“指导学生的作文结尾一定要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最主要的是点题!”
从老师们的回答,我们不难联想到平日里每一节作文课的教学情景,虽然老师们知道作文结尾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更习惯指导学生运用“点题”的方式来结尾。学生就是在老师们的反复强调中,把“结尾点题”牢记在心,并在自己的作文中不断实践的。
2.课本及日常读物的潜移默化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先生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是基础;写作是运用。所以在学生作文“点题式结尾”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可以从学生阅读过程中花费时间最长和精力最大的课本以及日常读物中寻找原因。
笔者翻阅了苏教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12册语文教科书,做出如下统计:一年级点题式结尾篇目占30.77%;二年级点题式结尾篇目占29.79%;三年级点题式结尾篇目占48%;四年级点题式结尾篇目占45.83%;五年级点题式结尾篇目占50%;六年级点题式结尾篇目占34.69%。
不难看出,以“点题式”方式结尾的课文约占全部课文总数的40%,尤其是在三、四、五年级这样的作文起步阶段,“点题式结尾”的课文比重则更高,最大的比重达到了50%。这一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我校中年级学生作文中“点题式结尾”篇数所占比重最高的现象。
其次,笔者还翻阅了学生学生喜欢阅读的《全国优秀作文选》(2013年)。在这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儿童期刊中,“点题式结尾”的作文约占一半以上。学生如果长期阅读此类期刊,显然就比较容易将“优秀作文”与“点题式结尾”这两者建立联系,并在习作实践中不断尝试运用“点题式结尾”。
3.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限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里的语言文字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也包括文学活动。
然而受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影响,加之以往的语文课堂更重视对文本思想情感因素的挖掘、更重视对文本内容的“知道”和“懂得”,忽视了驾驭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所以目前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水平普遍较低,表现在作文上就是“错别字较多”“句子不通顺”“段落布局不合理”等。
三、结语
在这样的“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偏低”现状下,如果想让学生的作文结尾呈现出更多元化的状态,相对而言就比较困难。而“点题式结尾”恰巧以它“简单明快、方便易学”的特点很容易被学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