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陵风景区旅游干扰调查
2014-04-03夏天宇杨志群李斯妤张民侠
夏天宇,杨志群,李斯妤,张民侠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业迅速发展,游客的旅游观念发生了变化,受亲近自然等旅游时尚的影响,相应带来的森林公园的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关于旅游对景区森林植物的影响,国内外均有相关的研究,但对中山陵景区的研究涉及较少。本文在参考了部分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中山陵景区展开研究,分析了该景区内旅游业对森林植物的生长影响情况。
1 研究区概况
中山陵风景区位于南京市东部钟山风景名胜区内,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年日照时数1 987~2 170 h,全年无霜期222~224 d。所在地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生物种类繁多。中山陵风景区除生长有亚热带常绿树种如冬青、青冈,还生长着较耐寒的朴树、枫香树等北方树种,此外还有人工栽培的马尾松、雪松等[1]。中山陵是钟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每年吸引着500多万中外游客。
2 研究方法
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观点是:距离旅游路线的远近可以反映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距离越近干扰程度越大,距离越远干扰程度越小[2]。本文将研究对象分为乔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3类,取距游道边1~20 m范围内视为旅游活动频繁的地域,标为试验组;取距游道边100 m范围以外视为旅游活动相对较少地域,标为对照组。该设置目的在于通过多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比对,真实反映旅游行为对于植物生长的干扰程度。
2组样地分别划分出10 m×10 m乔木生长区1块、5 m×5 m灌木生长区2块、1 m×1 m的草本植物生长区4块,选取10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共20块样地。在乔木生长区以优势树种马尾松为主要研究对象:记录马尾松植株数量、生长密度;选取优势树种进行每木调查,测量其树高、胸径,并观察生长状况,判断生长力等级,最终通过每木调查表的统计和测绘树高曲线的比对分析干扰程度。
在灌木和草本植物生长区,设置样方,辨别植物种类,统计种类数量;统计样方内个体数,求出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并求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均值。
试验中需要给景区内每株乔木生长情况做出准确的等级划分,考虑到此前没有学者就乔木生长的优良等级提出详细的评判标准,因此我们通过查找林业书籍,综合了华南树木培育时的选种[3]、伐木时的选良标准。最终,将乔木生长力划分为优良、一般、不良3个等级以及死亡,从长势、树冠匀称度、干形通直度、生长缺陷、生长层进行说明,见表1。
表1 乔木生长力等级划分标准
3 结果与分析
3.1 乔木生长情况调查结果
树木的直径分布基本上遵从正态分布。根据大量调查资料证明,不论是在纯林或混交林中,也不论其疏密度和年龄大小如何,同一林分中林木都具有这种规律性:最大和最小径阶的株树最少,中央径阶的株树最多[4]。针对直径分布规律,选取优势树种(以马尾松[5,6]为例)测算胸高断面积以及平均直径
每木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马尾松株树分别为79株、85株,株树总和相差1.1倍;断面积总和与株树差有一定关系,2组分别为3.6 m2、4.332 6 m2,对照组为实验组的1.2倍;2组平均直径分别为24.72 cm、25.48 cm,相差2.98%,差值不大,表明旅游对乔木的生长个体及密度影响不大。
图1、图2为树高曲线,可以直接反映胸径与树高的生长关系。从所绘图中可看出2条曲线较为相近,但试验组的马尾松生长高度分布较散,对照组的马尾松生长更规律,表明试验组生长规律受到波动。试验组统计的乔木死亡数量为8,对照组为4。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可能是由于游人倚靠或攀爬等行为导致。
图1 试验组马尾松树高曲线
图2 对照组马尾松树高曲线
在生长力统计中将Ⅰ级和Ⅱ级归为良木。试验组中Ⅰ级占24.05%,Ⅱ级占36.71%,良木共占60.76%,对照组中Ⅰ级占29.41%,Ⅱ级占38.82%,良木共占68.24%,对照组数量占优。不良木比例中,试验组比对照组多了7.5个百分点。这表明,旅游行为影响了乔木潜在的生长力。生长力代表了乔木的生长活力,但在短时间内不会显现出较大差异,随着景区运营时间的增加,差异会越来越明显,乔木所受干扰同样不容忽视。
3.2 灌木、草本植物生长情况调查结果
株树密度反映单位面积中植株对所占空间利用程度的标志[4]。测定灌木、草本植物种群的生长密度,可以直接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间接体现其成活率。
分析灌木样方的调查数据,试验组平均生长密度为7.3株m-2,对照组为10.2株m-2,旅游活动明显抑制了灌木植物生长。其中,除2组数据中出现试验组密度稍大,其余八组均为对照组密度大于试验组密度。草本植物种群中,试验组平均生长密度为16.7株 m-2,对照组为22.625株 m-2,且每一组的密度数据都表现为对照组大于试验组,可发现草本植物所受干扰更为明显。旅游使景区内灌木密度降低了28.4%,草本植物降低了26.2%,这表明旅游行为直接降低了二者成活率,严重威胁其正常生长。人为因素毫无疑问是景区低矮植物生长的最大威胁。
综上所述,以马尾松为代表的乔木在旅游环境下所受干扰相对较少。灌木及草本植物在2组中表现反差明显,物种密度降低25%以上,生长不良,成活率低,旅游干扰对其威胁程度较高,严重影响正常生长。
4 结论
4.1 旅游行为对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
调查显示,旅游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降低了大部分植物的成活率。以马尾松为代表的乔木生长力受损,灌木和草本植物生长密度大幅下降,不同的旅游行为对植物产生了相同的影响结果。频繁的践踏降低了土壤通透性,使植物生长区被强行造路,生长格局改变明显,严重影响低矮植物汲取水分和根部呼吸,影响成活。但乔木普遍根系发达,根部受到的影响较少,这也是致使乔木与两者存在区别的原因所在。植物受损,该区域水土难以保持,加之红壤保水保肥力差,部分土地出现皲裂,形成恶性循环[8]。
4.2 旅游行为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旅游行为带来的更为严峻的问题则是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在10块试验组样地测量中,共有7种乔木,11种灌木,23种草本植物;在对照组样地中,则有9种乔木,18种灌木,29种草本植物。显而易见,三者在受到旅游行为干扰下,物种的丰富度都会降低[9]。换而言之,人类活动淘汰了部分植物,但是这种非自然选择下的物种淘汰,能否让生物圈获益,我们不难猜想。
此外,集体活动对于植物生长影响更为严重。我们曾将一块样地放置在景区内的真人CS场地中。该样地内枯乔木数量较多,灌木植株少且体型普遍矮小,生长大多不良。可见,高密度的游人活动干扰超过了生物圈的自我恢复能力,大大破坏了生态环境的稳定。
4.3 景区管理建议
近些年来,南京市政府加强了对中山陵的管理工作,对核心保护区、规划控制区内的重要景点制定出一些具体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同时也加强了景区的治安工作,建立了良好的旅游秩序。但当下游客的旅游行为仍对生态环境构成了一定威胁,表明景区工作还有不到位之处。
为保证景区的环境质量,必须积极主动引导游客规范旅游行为,避免不文明行为对环境产生的不可逆影响。工作应时刻考虑环境的适应能力,可采取限制游客数量、分季节时段开放等措施,建立起高效的生物保护体制。对于景区森林植物的人工种植,可以多选取适宜的节水耐旱、生长力强的植物,这样不仅可以改善旅游环境,还可以节约人工成本,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民国).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报告[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
[2]鲁庆彬,游卫云,赵昌杰,等.旅游干扰对青山湖风景区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2):295-302
[3]李盼威,胡庆禄.华北落叶松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4]刘成林,余国宝.森林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5]安徽农学院林学系.马尾松[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
[6]中国森林编纂委员会.中国森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7]石强,廖科,钟林生.旅游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研究综述[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3(2):217-223
[8]孔祥丽,龚国勇,李丽娜,等.旅游干扰对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土壤影响的初步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3):350-353
[9]朱珠,包维楷,庞学勇,等.旅游干扰对九寨沟冷杉林下植物种类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J].生物多样性,2006,14(4):284-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