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章古台沙地赤松人工林土壤种子库及天然更新特征

2014-04-03刘淑玲宋鸽刘敏陈江燕肖巍

防护林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林缘赤松沙地

刘淑玲,宋鸽,刘敏,陈江燕,肖巍

(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辽宁 阜新123000)

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 et Zucc)林天然分布于中国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江苏云台山及日本、朝鲜,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和用材林树种。章古台赤松人工林,大部分是20世纪60—70年代营造的林分,林龄达38~50 a,鉴于部分已进入更新阶段,本文对章古台赤松土壤种子库及天然更新特征进行研究,解析赤松人工林天然更新过程,从而为正确认识赤松在植被中的地位,科学论证和评价其在气候恶劣的章古台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作用与前景提供依据,对于沙地赤松人工林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也具有实际意义。

1 研究地概况

1.1 研究区地理位置与气候概况

研究地位于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镇(122°25′33.05″— 122°37′33.72″E,42°39′04.19″—42°45′42.09″N),地处科尔沁沙地东南缘,素有“塞外沙荒”之称,属于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226.5 m,土壤为生草沙土和流动风沙土,是森林与草原的交错区,也是一个典型的半农半牧区。年均气温6.3℃,年均相对湿度62%,年均降水量475.5 mm,降水变率60%~70%,降水多集中在6—8月,年均蒸发量1 300~1 880 mm,平均风速4.2 m s-1,年平均无霜期155 d。标准地设在1965年栽植的经过间伐的人工林内,立地属于平缓沙地。

1.2 土壤与植被情况

土壤以风沙土为主,物理性沙粒(>0.01 mm)含量较高,物理性黏粒含量相对较低,沙层厚度达126 m。植被以沙生植被为主,主要代表植物有色木槭(Acer mono)、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var.major)、榆树(Ulmus pumila)、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山杏(Prunus sibirica)、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中华隐子草(Cleistogenes chinensis)等。

2 研究方法

在对章古台赤松人工林进行普遍踏查的基础上,选择1965年栽植、郁闭度为0.6、有天然更新的赤松人工林为试验地,调查试验地枯枝落叶层厚度、新积沙层厚度、腐殖质厚度(A1层)、植被盖度及母树的树高、胸径等,进行土壤种子库、林下、林隙与林缘天然更新调查,观测其分布特点及更新规律。赤松天然更新条件因子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赤松天然更新条件因子调查表

2.1 沙地赤松人工林土壤种子库特征研究

以赤松人工林的西南角为原点(0,0),自南向北为x轴,自西向东为y轴,采用相邻网格法将样地划分为n个1 m×1 m的网格,并按照网格的顺序,对每个网格进行坐标矢量化;随机选取m个网格进行土壤种子库抽样调查,在所选定的网格内按照顺序取0.1 m×0.1 m大小面积的土壤,并分为枯枝落叶层和0~5 cm土层进行取样,样品分装带回处理,确保取样网格的比例占所有网格总数的10%以上。采用网筛分选法将土壤样品过不同目的土壤筛,分离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并按照种子总数、完整种子数、腐烂种子数和空粒种子数进行数量统计。

2.2 沙地赤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特征研究

2.2.1沙地赤松人工林林下更新特征研究 本研究主要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在赤松人工林内选择天然更新较好的不同单株赤松个体8株,确定林冠投影面积,调查林冠投影内的更新幼树株数及分布规律。

2.2.2沙地赤松人工林林隙更新特征研究 根据林隙面积、赤松更新状况和生境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更新样地8块进行林隙内更新规律调查。主要调查内容:记录样地的位置、林隙的长(a)、宽(b)、面积、形状、植被盖度等,统计赤松更新幼树的株数和龄级。

2.2.3沙地赤松人工林林缘更新特征研究 根据赤松人工林林缘更新选择不同类型设置样地,选择有代表性的更新样地5块进行林缘更新规律调查。主要调查内容:用罗盘记录样地的位置、母树树高、胸径,测量更新面积大小、形状,坡度、坡向、植被盖度、更新幼树离母树最远距离等。调查更新幼树的株数和龄级。

3 结果与分析

3.1 沙地赤松人工林土壤种子库特征

沙地赤松人工林土壤各层中种子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赤松人工林土壤种子库中,47.47%的种子分布在枯枝落叶层中,种子平均密度可达253粒m-2;52.53%的种子分布在0~5 cm深的土层中,种子平均密度为280粒m-2。从种子品质来看,空粒种子所占的比例较大,占种子总数的40.90%,腐烂种子所占比例为39.96%,完整种子所占比例较小,为19.14%。调查发现:沙地赤松人工林林下由于年年被搂柴,累积的枯枝落叶层较薄,因此,0~5 cm土层中的种子相对多于枯枝落叶层中的种子。

表2 沙地赤松人工林林下土壤种子库组成

3.2 章古台沙地赤松天然更新特征

赤松天然更新主要为林下更新,更新幼树呈不规则分布,密度为20 348~71 798株hm-2(表3)。其次为林隙更新,更新幼树以群团状分布为主,带状分布为辅,密度为7 659~14 836株hm-2(表4)。赤松林缘更新的主要条件有林缘扩展带,林缘更新密度为856~10 810株hm-2(表5)。赤松林下更新密度好于林隙更新,更新密度是林隙更新的2.65~4.84倍;林隙更新密度要好于林缘的,更新密度是林缘更新的1.37~8.95倍。林缘更新离母树最远距离主要与母树的树高有关,更新的距离为树高+1 m的范围内。调查发现,相邻的樟子松林内和田野里有一簇簇天然更新的赤松,这是动物搬运的结果。

表3 赤松人工林林下更新特征调查表

表4 赤松人工林林隙更新特征调查表

表5 赤松人工林林缘更新特征调查表

4 结论

4.1在章古台沙地赤松人工林土壤种子库中,47.47%的种子分布在枯枝落叶层中,种子平均密度可达253粒m-2;52.53%的种子分布在0~5 cm深的土层中,种子平均密度为280粒 m-2。从种子品质来看,空粒种子所占的比例较大,占种子总数的40.90%,腐烂种子所占比例为39.96%,完整种子所占比例较小,为19.14%。

4.2章古台沙地赤松人工林天然更新有林下更新、林隙更新和林缘更新3种方式。林下更新幼树呈不规则分布,密度为20 348~71 798株hm-2;林隙更新幼树以群团状分布为主,带状分布为辅,密度为7 659~14 836株hm-2;林缘更新的主要条件有林缘扩展带,林缘更新密度为856~10 810株hm-2。赤松林下更新密度是林隙更新的2.65~4.84倍;林隙更新密度是林缘更新的1.37~8.95倍。林缘更新离母树最远距离主要与母树的树高有关,更新的距离为树高+1 m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1]曾德慧,尤文忠,范志平,等.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天然更新障碍因子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3):257-261

[2]肖治术,张知彬,王玉山.以种子为繁殖体的植物更新模型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3,22(4):70-75

[3]Nathan R,Muller-Landau H C.Spatial patterns of seed dispersal,their determinants and consequences for recruitment[J].Tree,2000,15(7):278-285

[4]王仁卿,张淑萍,张治国,等.昆嵛山天然赤松种群的数量特征及更新动态[J].生态学杂志,2000,19(3):61-65

[5]李万石,申光日,王成,等.天然赤松母树林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更新的初步探讨[J].延边农学院学报,1994,16(4):244-249

[6]林全业.赤松次生林天然更新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6,27(4):445-450

[7]刘淑玲,李玉航,袁春良,等.章古台沙地樟子松的天然更新[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9):11-13

[8]姜凤岐,曾德慧.防护林衰退原因的恢复生态学辨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2):2229-2235

[9]曾德慧,尤文忠,范志平,等.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天然更新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1-5

[10]刘淑玲,李玉航,袁春良,等.章古台沙地赤松天然更新的初步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0,98(5):53-55

[11]闫德仁,杜敏,王玉华,等.沙地樟子松天然林自然落种和土壤种子库的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11):11-12,16

[12]金永焕,周莉,代力民,等.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幼树分枝特性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34(4):263-266

猜你喜欢

林缘赤松沙地
能钻过柔软沙地的蛇形机器人
三代“林缘”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沙地迷宫
生长季毛竹林内和林缘空气颗粒物日变化规律研究
风滚草
UP THE MOUNTAINS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缘土壤化学性质研究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缘土壤微生物研究